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9)

2009年12月31日 暂无评论
2009年12月31日: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9

 09.jpg

卢华东.谈客家民间歌谣.语文学刊,2009,(21):119-121.

章晔.浅谈在古筝教学中的体会.北方音乐,2009,(07):55-56.

邓魁.海西经济区战略与梅州的发展定位.现代台湾研究,2009,(03):48-50.

刘仕忠.采撷客家诗篇,品鉴乡土华章——高中语文诗歌选修教材之活动设计.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05):37-39.

沈林.江西理工大学将地方文化纳入本科教学体系.江西教育,2009,(10):36.

李黛岚.赣南客家风水文化与赣南理学关系之初探.文教资料,2009,(09):53-57.

古玮玮.客家妇女本质探源.文教资料,2009,(05):78-80.

王维娜.婚姻、性别与山歌——传统时期闽西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民间文化论坛,2009,(06):10-19.

林晓平,温小兴.客家民间禁忌功能分析与文化解读——以赣南为例.求索,2009,(12):66-68+50.

王琴.惠州传统民居空间的原型探讨及现代启示.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102-104.

李坊贞,袁有平,吴均佛,黄莹.β-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化与客家迁徙的关系.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06):976-978.

.资讯.建筑与文化,2009,(12):112-113.

邱国锋.依托区域文化资源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教师教育模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107-111.

吕海.赣南客家武术拳法与习武风尚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2):72-73.

王建刚.从百岁客家老人看传统服饰文化.闽江学院学报,2009,(06):97-102.

郭粼,曾国光.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初探.大众文艺,2009,(24):111.

李莉.赣西靖安客家山歌的社会民俗探析.大众文艺,2009,(24):263.

黄红生.客家民居建筑——浅谈龙南围屋.商品与质量,2009,(S7):72-75.

殷晓君,刘颖.客家集中式住宅在现今时代的功能转换研究.山西建筑,2009,(36):40-41.

杨艳红,赵宝椿.近几年我国客家体育研究现状评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6):100-105.

林爱平.基于社区参与视角下的闽西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发展研究,2009,(12):57-58.

袁丽红.壮区里的客家:以广西上林为个案——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之三.广西民族研究,2009,(04):127-133.

董宝玉.近年来赣南客家庙会研究述评.中外企业家,2009,(24):98-99.

廖金琳.对闽西客家体育文化与假日体育旅游整合的探讨.安康学院学报,2009,(06):101-102+111.

刘晓宏.客家土楼文化的现代设计观体现.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06):71-74.

温美姬.从古语词看客家方言与吴语的关系.农业考古,2009,(06):156-159.

董颖,董璐.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赏析.农业考古,2009,(06):181-183.

董翔,张红.客家文化在赣南土特产包装中的合理应用.包装工程,2009,(12):230-232.

李艳,熊金汇.客家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探究.包装工程,2009,(12):220-222.

廖旭华.闽西客家号子探析.龙岩学院学报,2009,(06):18-21.

王晓南,邹海英.客家、壮族妇女遗风与太平天国妇女习尚析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2):82-91.

熊桂兰,戚蕙兰.白鹭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考古,2009,(06):144-146.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申秀英,胡最,李伯华.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人文地理,2009,(06):40-43.

王太钧.客家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理论前沿,2009,(24):31-32.

王东.试析客家精神对中央苏区红色设计的影响.职业,2009,(35):130.

邱国鹏.客家艺术的乡土情缘与文化传承.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40-42.

许小平,曾琬芩.论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科学经济社会,2009,(04):125-128.

万江红,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博白县为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47-52.

黄普铭.古建筑满堂围的防火设计探析.韶关学院学报,2009,(12):46-49.

黄道宾.三明客家祠堂文化的审美语境.武夷学院学报,2009,(06):68-72.

黄敏.论客家人的水崇拜.成功(教育),2009,(12):292.

郑春燕.3S”技术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09,(06):84-87.

万群.关于客家文化实践与复兴的几点思考.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357.

张海华,周建新.客家传统服饰纹样的视觉特征及其文化心理解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3-55.

修瑭.屏东县文化之旅.台声,2009,(12):62-70.

胡慧.“天人合一”观与中国乡土建筑生态观的研究.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09,(11):73-76+93.

王慧珊.冬种客家芥菜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19.

苏索.浅谈龙岩河洛文化及与客家文化的关系.福建党史月刊,2009,(23):55.

李功发.神奇的客家民居.文史月刊,2009,(12):54-55.

高航.江西省档案馆征集到《石城客家邓氏》.兰台世界,2009,(23):35.

赵彦行.南流江流域的方言文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06):76-82.

.客家文化研究所简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6):113.

邹联芳.谈“蛇话”与客家话的渊源及特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92-95.

李伟中,陈坤.从“厅堂天下”到“空心村”——关于广西博白县客家村落乌鸦颈村文化变迁的调查报告.晋阳学刊,2009,(06):55-59.

李惠芳.客家梅州地区书院发展述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11-12+15.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民居:客家围屋的“中西合璧”——以客都梅州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6):68-72.

.福建省宁化县做大做强红薯产业促农增收.中国农业信息,2009,(11):41.

钟玲.广东汉剧《黄遵宪》唱腔赏析.大众文艺(理论),2009,(22):58-59.

杨永俊.江西万载客家东洲书院“乐输”材料论析.江西社会科学,2009,(11):236-240.

卢美玲.客家妇女传统美德若干特质刍议.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287.

黄婷婷.广东丰顺客家方言的差比句.方言,2009,(04):353-362.

铁静.浅谈客家筝派的演奏特点及风格.科技资讯,2009,(33):185.

关杰,杨韬.文化支点——对广东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的文化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5-63.

徐智慧.河源:山区的旅游业突围.南风窗,2009,(23):43-45.

邹锡兰,吴尚清,陈文娟.客商“八大王”.中国经济周刊,2009,(44):41-45.

刘可耕.来的都是“客”.两岸关系,2009,(11):54-55.

吴福文,张树廷.台湾客籍政要在蓝绿两党中的态势.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1-14.

庄兆声.广东古村落·鹤湖新居.粤海风,2009,(06):80-81.

刘晶,朱盈.客家童帽的造型及装饰艺术研究.大众文艺(理论),2009,(21):225-226.

罗洁.浅谈客家民居的美学价值.大众文艺(理论),2009,(21):226-227.

郭起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赣州城郊七里古镇为例.韶关学院学报,2009,(11):80-83.

刘钰,肖若心.于都唢呐“公婆吹”的传承和创新.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79.

温卫玲,谢莉.论赣南采茶戏在高师教育中的传承.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81.

刘勇勤,朱盈.客家服饰中的吉祥装饰艺术研究.大众文艺(理论),2009,(21):224+233.

郝晋,钟建科.深圳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热带地理,2009,(06):588-593.

刘喜明,于再君,沈洁梅.客家传统家具现代化开发的探究.木工机床,2009,(04):14-18+13.

修瑭.高雄县文化之旅.台声,2009,(11):55-62.

崔振俭,戴吉强.南朝地下流民社会与客家形成初探——兼谈客家形成过程中的“固始符号”.闽台文化交流,2009,(04):64-68.

刘喜元.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综述.闽台文化交流,2009,(04):69-70+75.

刘大可.海西战略与发展闽西客家旅游.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1):38-45.

肖艳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赣南客家音乐保护.歌海,2009,(06):20-22.

邱茂慧.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9-360.

.基层视线.政协天地,2009,(11):46-47.

王犹建.赣南客家工艺美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美术大观,2009,(11):106-107.

吴宏敏,王佳.客家民俗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美术大观,2009,(11):192-193.

江盈盈,贾倍思.不同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态——客家围屋与徽州村落的比较.中国名城,2009,(11):24-30.

罗香.龙南——古老的客家围屋.中国名城,2009,(11):61-64.

胡晓生.去河源,与绿水同享客家情.小康,2009,(11):112-113.

.一目了然.声屏世界,2009,(11):66-67.

兰小机,沈惊宏.对客家乡村旅游的缺点分析及建议.安徽农业科学,2009,(31):15530-15532.

陈晨,张海华.客家建筑的装饰风水探析.福建建筑,2009,(11):28-30.

陈世松,刘义章.剧烈社会变动下客家文化走向探讨——川、港都市客家文化消融轨迹的对比考察.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1-20.

张菊梅.浅析东江行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9-13.

冷剑波.清代陆丰籍客家人迁台考.嘉应学院学报,2009,(05):5-9.

田志军.客家方言中的中古汉语语词考略.嘉应学院学报,2009,(05):17-19.

余云珠.“客商”的社会责任及其渊源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09,(05):10-16.

罗碧文,李苏华.关于客家文献服务客家文化旅游的深度思考.嘉应学院学报,2009,(05):20-23.

吴卫光.粤东客家民居的槅扇装饰分析.美术学报,2009,(04):44-51.

温秋明.定光古佛的闽西缘.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42-44.

朱烨桢,梁丽珉.浅谈赣南客家围屋的建筑特征.大众文艺(理论),2009,(20):223-224.

马洁琼.浅析《一八九五·乙末》中的客家话.电影评介,2009,(20):31+67.

刘玉宝.论赣南客家民居与地方高校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09,(30):38-39.

古德泉,古炎坤.梅州客家村落民居、风水林及其文化.广东林业科技,2009,(05):59-62.

沈丽华.客家“公太(婆太)神”的类别、分布地域和特点.文化遗产,2009,(04):98-105.

赖小明,谢宁宁.客家民俗文化的摄影艺术表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129-130.

白晓剑,宋守标.前额上的风光——赣南客家虎头帽前额图案探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120-123.

钟俊昆.深化客家研究的可能路径:以婚俗文献的挖掘运用为个案.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15.

刘焕云.台湾客家婚姻礼俗变迁之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16-22.

段馨君.台湾客家文学中的客家婚礼仪式.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23-28.

刘宇,周建新.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变迁的人类学透视——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116-119.

张冬娘.《中图法》(第四版)客家文献归类与民族类目设置研究.图书馆论坛,2009,(05):113-115+118.

黄颂凯.依托特色资源  弘扬传统文化  积极推进文化统战工作——贺州市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5):48-52.

王珣.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古筝流派的成因.中国音乐,2009,(04):147-152.

张赐东,郑健荣,张媛,李志军.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09,(05):97-100+114.

邱娟娟,曹沂华,田玲.探索中小城市文化服务经济的途径——以江西赣州为例.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5):44-47.

黄建平.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当代江西,2009,(10):24-25.

林夏.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读《土楼》.寻根,2009,(05):98-99.

黄金发,刘祚时.赣南客家文化艺术产业化的开发与思考.美术大观,2009,(10):64-65.

刘斌,杨林.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3):77-79.

黄文育.永定生态体育公园设计初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00-102.

罗舜芬.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江西食品工业,2009,(03):20-23.

刘廷新,潘光辉.赣南、桂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四川戏剧,2009,(05):68-70.

温珍琴,刘善权.赣南客家歇后语的地域特色.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9):99-101.

项萌,邓敏.广东客家人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溯源与家族观念考察——以桂东南一客家家族村落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009,(09):15-19.

.雷客家用卡拉OK点歌机面世.演艺设备与科技,2009,(05):95.

戴瑞琳,李惠瑛.客家文化语境中的闽西客家文学.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5):87-91.

刘家明,黄文飞,郭俊辉,邬文炜.论客家文化在“客商”企业文化中的表现及其传承意义.黑龙江史志,2009,(18):123-124.

谢国才.以文化自觉促进梅州文化名城建设.今日科苑,2009,(18):174.

田志军.祝枝山和客家方言.中国地方志,2009,(09):51-54.

陈金怡.广东汉族民间服饰探析.丝绸,2009,(09):49-51.

王夏婕.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传承现状浅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S1):168-169.

张燕清.闽西客家传统婚俗及其文化内涵:以培田为中心.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S1):243-247.

林书舟.潮汕、客家、广府文化影响下的80后的跨文化价值观调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9):53-54.

叶少玲,赵兵.论客家长盛不衰的教育基础.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48-151.

罗迎新.广东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地理观.热带地理,2009,(05):495-499.

刘天石.客家山歌《满目青山映斜阳》原型与改编作品之形态学分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3):102-105.

黄玉英.客家民间灯彩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江西石城灯彩戏中的应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3):53-55.

韦祖庆.馆藏文物的审美取向分析——以贺州莲塘客家生态博物馆为例.贺州学院学报,2009,(03):17-21.

邓秀勤.客家文化与福建土楼旅游的互动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9):72-75.

廖培,李霞.库区旅游开发研究——以向家坝为例.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24-27.

谢育坚.民族音乐视角下的贺州客家民歌研究.大众文艺(理论),2009,(17):214-215.

李祺.客家围屋的建筑理念与现代小区规划.韶关学院学报,2009,(09):58-60.

刘大可.闽台客家定光古佛信仰的圣迹崇拜——基于武平县的田野调查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5-11+16+112.

孙红英.为了古城更美丽.政协天地,2009,(09):40-41.

崔振俭,戴吉强.南朝地下流民社会与客家形成初探——兼谈客家形成过程中的“固始符号”.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53-156.

杜娟.赣客家灯彩装饰语言探微.电影评介,2009,(17):83+85.

吴翠明.深圳观澜贵湖塘老围调查研究——兼论客系陈氏宗族对宝安类型民居的改造.中国名城,2009,(09):31-39.

马麟,邓忠广.梁晓强和他的客家娘酒.中国酒,2009,(09):49.

李晓方.禁烟之议与清代赣南客家地区的社会生态变迁.农业考古,2009,(04):233-237.

邹春生.略论客家族群祈神禳灾的农耕习俗——以赣闽粤边区为中心.农业考古,2009,(04):154-157+166.

林勤青.以客家廉洁文化促进社会廉洁文化建设.嘉应学院学报,2009,(04):5-9.

林伟京.客家廉洁文化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作用.嘉应学院学报,2009,(04):10-13.

柯华.客家廉洁文化的意义与演进的思考.嘉应学院学报,2009,(04):14-17.

黄小谨.以客家廉洁文化推动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嘉应学院学报,2009,(04):22-26.

唐兆民,郑安仪.谈客家家教中节俭抑贪的廉洁思想.嘉应学院学报,2009,(04):18-21.

罗月花.从客家学书籍的出版看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嘉应学院学报,2009,(04):31-34.

古惠文.从客家民俗看客家廉洁文化内涵.嘉应学院学报,2009,(04):27-30.

吴兴帜.客家土楼的结构功能与文化隐喻.百色学院学报,2009,(04):1-6.

翁毅,张灵,张伟强.区域合作背景下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旅游开发.经济地理,2009,(08):1397-1401.

徐文军.风景画地域性特点的表现——兼论客家红土地风景画创作.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8):91-93.

翁朝霞.浅谈客家山歌的审美意蕴.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04):107-109.

李红.千年古镇——松口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研究.黑龙江史志,2009,(16):91-92.

李艳.客家民间手工艺品的没落与救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125-128.

王东.试析中央苏区红色设计的设计原则.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30-33.

林鸿,姚筠.产品设计教学中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111-113.

陈晓强,朱小憧.从几首客家童谣浅析客家文化特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94-96.

陈文红.客家与畲族关系:一个客家学研究历久弥新的命题.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1.

谌华玉.族群认同的工具性延伸——以粤东蓝屋畲族村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14-19.

温春香.谁是“畲”,谁是“客”:《逸经》之畲客问题讨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2-7.

林梓波,李建军.闽西北地区客家古陶瓷考察.江苏陶瓷,2009,(04):26-28.

廖成明.建设科学发展新八步的现实与构想.当代广西,2009,(16):24.

朱竑,郭春兰.本土化与全球化在村落演化中的响应——深圳老福音村的死与生.地理学报,2009,(08):967-977.

张冬娘.客家文献数据库建设探讨.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03):114-116.

潘伟,吴师,温小兴,张声茂.“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之——七月流火.两岸关系,2009,(08):48-50.

黄文杰.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情感表达.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35-136.

邱锡凤.闽西吹叶艺术探论.龙岩学院学报,2009,(04):61-65.

王晓云.透彻与精微,突破与超越——谢重光先生新著《客家文化述论》评介.龙岩学院学报,2009,(04):39-42.

谢琳.石灰草纸巧为材  天门高处立阿公——始兴明清客家围楼的灰塑艺术.艺海,2009,(08):105-107.

傅清媛.论闽西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龙岩学院学报,2009,(04):43-47.

肖艳平.“妆古史”仪式探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03):97-103.

张允蚌,贡霞.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客家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科技信息,2009,(23):538+520.

.美浓人眼中的油纸伞.台声,2009,(08):90-91.

廖一杰.激情福建  青春飞扬——记全国台联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福建分营.台声,2009,(08):17-18.

.美浓小镇故事多.台声,2009,(08):95-96.

黄文杰.试析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146-147+150.

邓秀勤.论客家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105-106.

钟建华.赣南客家钱包.金融电子化,2009,(08):92-93.

钟佩璐.刘济荣:一往情深“牧牛人”.中国拍卖,2009,(08):46-49.

李蒲河.领略两岸客家情.人民政坛,2009,(08):39.

杨彦辉.客家文献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兰台世界,2009,(15):17.

江剑欧.客家酒品牌(杂诗).中国酒,2009,(08):71.

周海燕.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构想.科技广场,2009,(08):105-107.

彭会资.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的特有价值.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50-55.

黄桂凤.桂东南采茶戏的变迁、特点与生存状态分析——以博白采茶戏为例.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04):56-59.

陈琦,陈华,龚建林,谭先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4):1-5.

谢育坚.论广西贺州客家民歌的音乐特色.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27-30.

姜坤兴.浅析农村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消费导刊,2009,(14):216+218.

严修鸿.从音韵特征看英德附城话的归属.文化遗产,2009,(03):133-139.

周琍,周建新.水客与客家侨乡社会变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177-180.

黄玉英,袁大位.赣南客家“公婆吹”的艺术特色与生存状况.中国音乐,2009,(03):153-156+199.

钟慧琳.客家方言词类研究综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42-44+67.

钟声宏,黄德权.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梅龙赣客家聚集区为例.价格月刊,2009,(07):28-31.

李福渊.客家竹板歌(四字板)——安全生产要记心.安全与健康,2009,(13):50.

彭光华.弘扬地域特色文化  培育和谐文明新风——赣州市大力建设“特色文化新村”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当代江西,2009,(07):45.

谢育坚.论贺州客家民歌的文化内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63-67.

本刊编辑部.共和国摇篮新曲.当代江西,2009,(07):28-29.

林瑾.千年山歌  破茧成蝶.广东艺术,2009,(04):54-55.

薛俊敬.客家茶叶文化对“采茶戏”发展的影响.歌海,2009,(04):100-101.

杜坤,朱良斌,王章郡.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增城市古村落旅游开发为例.经济师,2009,(07):274-275.

刘大坚.广州市越秀山客家山歌墟考察与思考.人民音乐,2009,(07):63-65.

李敏,林梓波.客家祖地古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质与造型.艺术教育,2009,(07):119.

张顺爱,黄丽芸.赣南客家绣花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50-52.

裴小娟,邹冬梅,陶艳红,杨清绪,苏敏.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STAT1/3信号通路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2):885-889.

俞万源,朱浩龙.梅县松口镇聚落变迁及其成因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09,(03):106-112.

李冰.论客家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嘉应学院学报,2009,(03):113-115.

刘群鑫,冯兰珍.特殊的文化群体——“稻客”研究——以闽西武平县湘店乡为个案分析.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117-118.

李依霖.绿叶对根的情意——广西北流客属文川李氏家族祖先崇拜现象研究.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15-20.

许芃.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古声调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社会科学评论,2009,(02):122-128.

周晓平.思考与回归:客家文化与郭沫若文学创作思想的深层构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92-97.

廖金琳.试论客家体育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优势.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89-90.

丘晓明.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推动客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众文艺(理论),2009,(12):210.

邓泽村.略论永定客家土楼的价值.福建文博,2009,(02):32-36.

覃爱民.客家歌曲《月光光》解读.电影评介,2009,(12):89-90.

谢莉,刘昭云.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06):557-559.

李裕娴.从语音负迁移角度看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一项梅县客家方言与英语语音的实证研究.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74-76.

陈颖.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当代台湾语言生态——基于“族群政治”分析视角.广西民族研究,2009,(02):85-90.

袁丽红.多族群杂居区壮族与客家的互动:以贺州大盘村为个案——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之二.广西民族研究,2009,(02):146-152.

赖粤东.客家“学谷”机制及其启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38-42.

谢瑞山.小县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定南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条经验.理论导报,2009,(06):20+24.

李林浩,陈苏方.客家酒文化词语研究.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2):140-142.

邓秀勤.闽粤赣边客家地区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市场论坛,2009,(06):61-62.

王婷,徐灵.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农业考古,2009,(03):181-183.

张宇俊,黄玉英.赣南客家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的风格特点.农业考古,2009,(03):178-180.

肖文评.民间碑刻与乡村社会生活变迁:以明清时期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为例.农业考古,2009,(03):49-55.

周晓平.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妇女的革命斗争生活——兼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山歌之改编.农业考古,2009,(03):131-134.

王晓华.浅谈文博资源保护与旅游的关系——以广东省始兴县山水人文为例.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02):33-35.

蔡嘉源,陈蘋.台湾同胞寻根问祖之钥——论闽台宗亲文化交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98-101.

林伦伦,李雪媚.广东丰顺汤南半山客语言调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82-87+96.

张佑周,戴腾荣.闽西与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及变异.龙岩学院学报,2009,(03):11-15.

李玉.石门客家话同音字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19-26.

叶少玲.云南永胜客家史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04-107.

许桂香,司徒尚纪.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服饰文化探微.岭南文史,2009,(02):44-52.

周建新,温小兴.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国内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民俗研究,2009,(02):254-264.

黄文杰.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唱腔风格探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95-98.

赖蓉.“客家酒堡”欢迎您.当代江西,2009,(06):51.

谢章辉,沈小春.客家农村地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危害.中外医疗,2009,(17):133.

.工程简报.新建筑,2009,(03):140-141.

郭一丹,梁音.“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古今农业,2009,(02):113-115.

宋守标.宋守标油画作品.美术大观,2009,(06):95.

哈晓斯.家庭创业辟蹊径.中国劳动,2009,(06):1.

李林浩,陈苏方.客家粄文化词语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6):89-90.

叶少玲,唐诗聪.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民系本质.中国科技信息,2009,(11):325-326+332.

唐文俐,冷美玲.客家城市赣州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商场现代化,2009,(16):102-103.

谢章辉,沈小春.客家地区病人呼吸道疾病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15):88-89.

黄莉丽.粤北采茶戏的改革与发展.四川戏剧,2009,(03):46-47.

李秀峰.浅谈梅州客家山歌.法制与社会,2009,(15):238.

刘承涛,王倩.地方性知识下的实践——以赣南老区Z村为例.老区建设,2009,(10):47-48.

岳艳丽,王军.梅州客家传统体育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09,(05):121-123+147.

.县域科学发展的“三个战略”——关于永定“经济强县、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调查.人民论坛,2009,(10):47-50.

蔡享丽.梅州客家民俗舞蹈初探.黄河之声,2009,(10):34-36.

熊青珍,周建新.从审美角度审视陶瓷青花与客家妇女蓝衫服饰的色调美.中国陶瓷,2009,(05):54-55.

江剑锷.在“对课”中渗透客家土楼楹联文化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5):51-52.

王雅清.客家文化的守望者——从《土楼》到《石壁苍茫》看何葆国的创作.小说评论,2009,(S1):52-54.

常建华.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安徽史学,2009,(03):80-94+118.

李惠芳.浅谈客家梅州地区书院藏书.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5):9-10.

周大鸣.从“客家”到“畲族”——以赣南畲族为例看畲客关系.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00):1-6.

江家一,赖俊才.有客家人的地方.歌海,2009,(03):187.

曾婷婷.博白客家山歌演唱大赛与政府在场.歌海,2009,(03):113-114.

李惠芳.论客家梅州地区书院文献的搜集与整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68-169.

和维.设计,以文化之名  对话设计界·南昌站沙龙.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05):22-23.

徐晓望.福建特殊文化与彼岸的回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5):80-84.

.部分地方民歌介绍.黄河之声,2009,(05):68-83.

吕海雪.试析建筑装饰材料的创新表现与客家文化元素的结合.装饰,2009,(05):110-111.

童小丽,谭启鸿.基于游客感知的客家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以福建省连城县培田古村为例.商场现代化,2009,(13):241-242.

蔡飞鹰.试论客家土楼的宏观美学价值.艺术教育,2009,(05):125.

黄盛昌.小谈客家赣南茶文化.农业考古,2009,(02):139.

周晓平.客家地域文学的乡土性及其人文思想研究.嘉应学院学报,2009,(02):5-11.

宋德剑.20世纪初粤东客家社会生活缩影——以《梅州大侠回忆录》为例.嘉应学院学报,2009,(02):21-24.

熊青珍.从圆土楼门饰之“堂皇”而观其艺术审美.嘉应学院学报,2009,(02):25-27.

丘乐威,龚建林,陈琦.梅州“足球之乡”的形成与发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体育学刊,2009,(04):37-40.

.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广东客家博物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嘉应学院学报,2009,(02):118.

邹春生.“客家”:一个建立在多元文化融合基础上的文化概念——读《客家文化述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97-100.

韦祖庆,古贤明,陈才佳.从语言视角看客家民性——以贺州客家为例.梧州学院学报,2009,(02):1-9.

王维娜.劳动与山歌——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文化遗产,2009,(02):134-140.

施日梅.东南地区“捞”的“搅拌”义来源及其演变.钦州学院学报,2009,(02):91-94.

黄侦.客家传统消费文化及其形成背景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1-13.

罗勇.客家学研究的新领域:客家文化产业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

李晓方,钟昌火.开发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走出特色专业建设之路——关于赣南师范学院历史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27-130.

郭一丹.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启示——洛带文化旅游发展调查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2-5.

吴良生.政府运作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龙南县客家文化年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6-10.

谢莉,刘昭云.乡村旅游·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12):5779-5781.

陶小俊.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5)  “赣州七里窑”系列.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41.

张淑娟.设计色彩的审美情感.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04):80.

程慧琴,黄活虎,朱婧.推进闽台客家文化交流先行先试.发展研究,2009,(04):91-93.

邹芸.试析成都外东洛带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7-48.

钟声宏,黄德权.粤闽赣客家文化生态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文地理,2009,(02):60-62+89.

王天鹏.赣南客家风水信仰的人类学分析.青海民族研究,2009,(02):29-34.

马建海.赣南客家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2):53-55.

严奇岩.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青海民族研究,2009,(02):108-112.

林龙飞,许泽雄.世界遗产地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42-45.

田志军.16世纪的兴宁客家方言.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2):56-59.

叶少玲.客家教育的特点与思考.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84-88.

吴玉华,任海.赣南客家村落传统体育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2-45.

李映发.四川客家人的信仰与习俗.寻根,2009,(02):43-46.

韩振华,赵娟.“宙合方圆”:客家土楼的生命世界.寻根,2009,(02):72-81.

.许嘉璐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两岸关系,2009,(04):6-7.

戴萌睿.有了开始,何愁未来——叶圣陶研究会代表团赴台访问、考察活动纪行.民主,2009,(04):31-32.

.题名.医学信息,2009,(04):521.

邱伯聪.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研究.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4):109-111.

.要闻.源流,2009,(04):18.

李艳,李禾丰.创业文化是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7-150.

谢菲.客家人生仪礼宴席饮食的审美意蕴——以广西玉林博白县龙潭镇大安村为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4.

巫秋玉.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以毛里求斯客家人为例.八桂侨刊,2009,(01):19-25.

张惟.龙岩与台湾全方位的“五缘”.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1-4.

李玲玲.“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03):17-19.

张勇,严奇岩.浅析四川移民的两大族群及其文化类型.中华文化论坛,2009,(01):33-38.

林荣珍.试论客家舞蹈进入闽西北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大众文艺(理论),2009,(06):159.

牛春雨.浅谈商南山歌《姐儿歌》.大众文艺(理论),2009,(06):193-194.

黄永珍.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老区建设,2009,(06):50-51.

陶建群.县域崛起的战略之道——对话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廖礼团.人民论坛,2009,(06):72-74.

陈金怡.客家服饰之“俭”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丝绸,2009,(03):19-21.

黄道宾.安贞堡客家文化审美寓意的解读与思考.三明学院学报,2009,(01):98-102.

袁丽红.壮族与客家杂居的空间结构分析——壮族与客家关系研究之一.广西民族研究,2009,(01):119-126+34.

廖金琳.客家体育与构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112-114.

陈琦,匡海根.业界动态.时代建筑,2009,(02):150.

王斯妮.集体无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心理与外语教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3-66.

刘盛开.“伤心凉粉”.前进论坛,2009,(03):59-60.

谢菲.客家人宴席饮食的审美意蕴.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01):17-20.

林更生.客家擂茶探源.茶叶科学技术,2009,(01):51-52.

杨鲁平,温桂生.赣南于都客家唢呐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艺海,2009,(03):105-106.

陈孝余.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1):16-24.

郭一丹,梁音.“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研究,2009,(02):194-195.

谢重光.客家文化性质与类型新说——客家文化属于移民文化说质疑.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5-11+112.

江金波.论客家文化旅游及其产品开发创新——剧场化、园区化与产品的整合升级.热带地理,2009,(02):167-171+204.

段凌平.福建漳州圆土楼旅游资源及开发.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45-49.

陈晖莉,郑耀星.基于民俗文化价值的闽台旅游整合开发探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10-113.

王建刚,刘运娟,甘应进,陈东生.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22-27.

谢明香.四川客家文化品牌传播及媒介策略——以成都东山客家文化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130-134.

高健婕.论赣南客家民居装饰纹样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美术大观,2009,(03):137.

老庸.洛带印象.商业文化,2009,(03):30-31.

闻一少.洛带古镇,传说中的真实.商业文化,2009,(03):32-36.

.题名.医学信息,2009,(03):339.

杨怡楠,吴悦,李雪玲.对建筑地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山西建筑,2009,(07):20-21.

黄联辉,戴志坚.闽西客家民居的形态成因浅析.福建建筑,2009,(03):9-11+32.

赖水香.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  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2009,(03):73-74.

梁斐梅.梁家围屋:客家传统屋式的诠释者.当代广西,2009,(05):58-59.

廖旭华.闽西客家山歌的表现手法及功用意义.艺术教育,2009,(03):90.

刘加洪.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评论,2009,(01):134-137.

陈勇强,何灵,张林芳.对永定土楼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思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26-29.

郭起华.比较视野下的客家人与广府人价值观.嘉应学院学报,2009,(01):22-26.

房学嘉.“梅州大侠”与黄坳俗文化的互动研究.嘉应学院学报,2009,(01):9-14.

钟善金,李君.赣南上犹营前大型客家民间灯彩艺术——“九狮拜象”.嘉应学院学报,2009,(01):15-17.

林爱芳.客家民居门楼的民俗与艺术文化特征.嘉应学院学报,2009,(01):18-21.

柴丽芳.客家大裆裤的结构与工艺分析.广西纺织科技,2009,(01):34-35.

谭兆风,伍天慧,伍天花,吴洪革,许晓容.近代粤东北客家武术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9,(02):120-121.

徐懿睿,钟兆荣.中国圆形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电影评介,2009,(04):83-84.

周建新.走向历史的田野:客家地区碑刻、族谱与文书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2.

周建新.客家族谱中的风水书写与文化解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3-19.

万建中.客家山歌需要有人作专门的研究———读《客家山歌文化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37-138.

唐群.论客家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教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98-100.

钟晋兰.家族碑刻中的民俗与观念——以闽西客家地区的调查为重点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26-32.

陶晓俊.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4)  “虔州七里窑·打钉罐”系列.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41.

赵冬夫,王祥平,朱海林.推进具有客家人文内涵社区警务的思考.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16-17.

范松义.清代岭南客家词人综论.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20-24.

肖红新,王坤.现代客家村落日常生活节奏的变迁.龙岩学院学报,2009,(01):74-76+88.

.访古田圣地  览客家土楼  游冠豸山水——闽西旅游欢迎您.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02):56.

黄力生,大笔一挥,阿明.元宵节忠信看花灯.汽车实用技术,2009,(02):110-112.

莲子,阿明.香溪堡,客家古堡泡温泉.汽车实用技术,2009,(02):116.

钟红英.2008年海峡两岸传统文化艺术理论研讨会综述.闽台文化交流,2009,(01):157-160.

练建安.田野,还是田野——评《闽台地域人群与民间信仰研究》.闽台文化交流,2009,(01):155-156.

贺伶俐,袁书琪.吴伯雄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两岸关系,2009,(02):46-47.

杨传健.客家民居建筑中窗的艺术研究.美术大观,2009,(02):65.

赖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科技广场,2009,(02):19-20.

.旅游地理与资源.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01):66-71.

马淑德,颜建贤.消费价值、美感经验与客家文化商品购买意愿之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1):59-72.

张坤.天地方圆  建筑奇葩——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赏析.中华建设,2009,(01):74-76.

韩振华,赵娟.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福建建设科技,2009,(01):53-56+43.

肖国祥.论客家文化与赣南市镇的发展及近代转型——以筠门岭镇为例.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1):171-172.

李小华.客家传统婚育文化的女性主义观照.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25-128.

王路.评土楼公舍.时代建筑,2009,(01):19.

.居住建筑特别奖入围名单.城市环境设计,2009,(01):152-156.

桂明超.粤语变体还是客家话变体?——广东省佛冈县民安石角话初探.语言研究,2009,(01):58-65.

李艳.客家民间手工艺品的没落与救赎.美术之友,2009,(01):79-80.

熊青珍.客家妇女服饰色彩与陶瓷青花装饰的结合.美术观察,2009,(02):82-83.

陈世松.重建新天府——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9,(01):46-47.

许桂香.岭南汉民系服饰文化景观比较与地理分异.热带地理,2009,(01):85-90.

谢菲.客家人生礼仪饮食行为实践的体化与操演——以玉林市博白县大安村为个案.长沙大学学报,2009,(01):35-37.

蔡慧,龙福梅.试论赣南客家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153.

张睫,吴翔明.形象性状态形容词论析——以江西客家方言为例.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01):78-81.

陈小奇.陈小奇说《桃花雨》.广东艺术,2009,(01):57.

黄庭枫.浅谈客家土楼建筑的魅力.科技风,2009,(01):9.

田华.洛带客家传统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链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2):260-261.

简秀仁,赖初源,何雪昌.相伴“申遗”路——永定县政协服务土楼“申遗”侧记.政协天地,2009,(01):27-29.

龚建华,余悦.中州古风与地方传统的融合——赣南客家围屋的文化内涵.中州学刊,2009,(01):164-169.

肖卫东.喧嚣后的静寂——洛带客家文化产业群体现状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1):244-245.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9)》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10)         知网“客家”主题全国期刊论文标题汇总(2008)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