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4)

2014年12月31日 暂无评论
2014年12月31日: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4

 火狐截图_2020-09-07T01-23-16.687Z.png

曾艳芬.24Y染色体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在福建畲族与汉族群体的遗传学分析及亲权鉴定的应用研究.导师:沈晓丽.福建医科大学,2014.

钟丽红.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导师:陈秋华.福建农林大学,2014.

裴家莉.浙西南畲族装饰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导师:汪洋.浙江农林大学,2014.

陈信健.英国圣公会与近代霞浦社会.导师:林金水.福建师范大学,2014.

康向荣.闽东畲族剪纸研究.导师: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2014.

王敏.畲族祖先信仰与村落秩序建构.导师:赵丕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苏娟娟.闽中畲客关系研究.导师:陈文红.赣南师范学院,2014.

史贤曌.畲族男性的择偶困境研究.导师:刘付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林旭锐.广东惠州嶂背畲族村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导师:刘付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谢琳.闽东畲村谢岭下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师:黄向春.厦门大学,2014.

周兴.麻江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导师:杨昌儒.贵州民族大学,2014.

吴瑕.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研究.导师:赵天宝.西南政法大学,2014.

 

曾艳芬.24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在福建畲族与汉族群体的遗传学分析及亲权鉴定的应用研究.导师:沈晓丽.福建医科大学,2014.

摘要:目的:探讨24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简称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在福建畲族与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及亲权鉴定的应用研究。方法:(1)随机选取福建地区无血缘关系畲族男性个体228名与汉族男性个体21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复合扩增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和荧光检测技术检测24个Y-STR基因座的基因型。(2)计算福建畲族和汉族24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并与文献获得的国内外其他人群基因频率分布相比较,分析福建畲族和汉族与不同人群在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差别。(3)应用24个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对5例亲权鉴定疑难案例进行分析。结果:(1)24个Y-STR基因座在福建畲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0044~0.7193,基因多态性为0.4539~0.9181;在福建汉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0047~0.9573,基因多态性为0.5218~0.9612。(2)24个Y-STR基因座在福建地区畲族群体无关男性个体228人中,共观察到177种单倍型,其中出现1次的单倍型148种,出现2次的单倍型20种,出现3次的单倍型3种,出现4次的单倍型2种,出现5次单倍型的1种,出现6次的单倍型3种,单倍型多样性为0.9964,系统鉴定能力为0.7763;在福建地区汉族群体无关男性个体211人中,共观察到2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1,系统鉴定能力为1.0000。两个民族出现相同单倍型1例。(3)在104次人群比较中,福建畲族与福建汉族、国内外其他人群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性相比较,有98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4次人群比较中,福建汉族与福建畲族、国内外其他人群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性相比较,有92次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2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4)通过24个Y-STR基因座检测与分析,5例亲权鉴定疑难案例中,1例排除亲生血缘关系,3例肯定亲生血缘关系,1例叔侄确认来自同一父系。结论:(1)24个Y-STR基因座在福建地区畲族与汉族男性群体分布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各基因座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差异,可应用于福建畲族及汉族群体遗传学研究。(2)24个Y-STR单倍型在福建汉族中的多态性分布优于福建畲族群体。(3)24个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累计非父排除率,在亲权鉴定中增加24个Y-STR基因座检测,能够提高系统效能。在特殊疑难父系亲权鉴定及家系调查中Y-STR基因座可作为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重要补充。

 

钟丽红.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导师:陈秋华.福建农林大学,2014.

摘要:进入21世纪,人类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早已不满足走马观花、急行军式的旅游方式,“体验式旅游”正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从注重物质享受向注重精神体验转变,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体验”,是一种天然的体验经济,乡村旅游产品与体验经济有天然的耦合性,乡村体验旅游将现代旅游新需求与传统乡村旅游相结合,使得乡村旅游的休闲特色显得更加突出,搭配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融休闲、高雅、内涵为一体,成为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端形式,倍受游客青睐。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旅游以其独特性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发民族旅游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旅游竞争力有着较大的作用,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再造,增强民族认同感。作为5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旅游者去享受和体验。

    本研究以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村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把体验经济、旅游体验、乡村旅游、乡村体验旅游、民族旅游等引入青水畲族乡村旅游开发中,找出加快畲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的旅游发展道路。

    本研究提出了青水畲族地区的旅游体验产品设计、旅游体验产品营销、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路,对其它类似区域的旅游开发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裴家莉.浙西南畲族装饰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导师:汪洋.浙江农林大学,2014.

摘要:浙西南畲族装饰图案是来源于少数民族并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民间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其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理想以及追求等语义,具有很浓郁的地域特征。但是,现今畲族装饰图案正在逐渐消逝,特别是它作为探知畲族装饰艺术文化的精髓和畲族的审美心理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重新系统的认知畲族装饰图案,思考它历史的存在状态。

    论文立足于历年畲族装饰文化研究基础及对浙西南、闽东地区畲族田野考察的成果,从符号学、图案学的角度,结合运用设计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研究理论及方法,对畲族装饰图案视觉符号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及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畲族装饰图案视觉符号的语汇及语义进行深入剖析,对畲族装饰图案视觉符号的语构类型及其法则进行尝试性分与归纳。主要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1、畲族装饰图案视觉符号受到了畲族历史的民族崇拜、聚居迁徙、农耕经济、汉族交往、宗教文化的影响,因为这些不同因素,给了畲族装饰图案创作灵感,同时赋予装饰图案灵魂,使得这些装饰图案不再只是简单的点线面,而是能够传达语义的视觉符号,进一步形成了属于本民族范畴的独特的视觉符号语言。

    2、畲族装饰图案不仅是约定俗成的具有认知性和实用性的视觉符号,同时也是具有鲜明隐喻性、生动形象性和丰富情感性的艺术符号。其中丰富情感构成了畲族装饰图案作为视觉符号的核心内涵,也是其艺术性的本质体现。

    3、畲族装饰图案视觉符号主要表现对本民族的崇拜;对生活赞美及憧憬;以及趋利避害、期盼美好生活歌颂美好爱情的语义特点。也进一步阐释了装饰图案是对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有力证明;同时也说明装饰图案是承载着代表本民族的审美情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客体表达方式。

    研究浙西南畲族装饰图案的视觉符号不仅拓展了符号学在视觉艺术的应用领域,有助于建构浙西南畲族装饰图案视觉符号系统体系,同时对畲族整个民族的文化研究的有效补充,进而也对当今艺术设计的民族化与地域化特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陈信健.英国圣公会与近代霞浦社会.导师:林金水.福建师范大学,2014.

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传教士远渡重洋,将英国圣公会带入福建、浙江、上海等地。随着传教事业的深入,英国圣公会在福建的传教范围由福州拓展至周边的府县。霞浦县作为当时福宁府的政治、文化中心,英国圣公会自然而然将该县作为传教的重要地区,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在霞浦负责传教的差会包括英国圣公会下属的英国布道会和都柏林大学福建布道会,后者相对于前者所发挥的作用更大。依照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文化传统,霞浦境内的民众可以划分成四个族群,即深山汉族、畲族、滨海汉族、连家船民。四个族群的宗族意识各不相同,导致英国圣公会在各自村落传播时,每个族群的民众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近代霞浦社会在接纳与适应英国圣公会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宗族意识、乡村政治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康向荣.闽东畲族剪纸研究.导师: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2014.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和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村的畲族剪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范围的深入调查,对村庄、民俗与剪纸进行了综合研究,目的是寻找畲族剪纸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探求剪纸、人和村落三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以个案的方式把畲族剪纸在村落中的活态存在基本梳理清楚。

    福湖村和半月里村都是典型的畲族聚居村,在传统婚礼、请祖、入宅和三月三等生活和节日习俗中,妇女们穿着手工制作的凤凰装,作为刺绣底样的剪纸俗称“花种”;在信仰习俗中,“手捧莲花,脚穿靴子”的红色人形剪纸,称为“haiyi”,代表仪式对象,有通神通灵的民俗文化功能;在礼仪民俗中,礼花、寿花和引魂幡等,是红白喜事、喜庆寿宴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本文对畲族村落剪纸习俗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初步的研究。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综述及本文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正文开始,第一章首先对畲族概况、福湖村和半月里村村落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等进行介绍;第二章介绍和分析福湖村和半月里村中三种剪纸类型及其文化空间和文化内涵;第三章介绍剪纸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技艺、传承人及其代表作品、剪纸的流变;第四章分析村落文化现状及剪纸传承;第五章为结语。笔者希望以村落为基本单位,通过对畲族剪纸艺术的调查研究,记录下其在畲族活态的生活和信仰中掌握和使用情况,为记录和传承活态的畲族传统剪纸提供详实可靠的文本。

 

王敏.畲族祖先信仰与村落秩序建构.导师:赵丕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摘要:广东省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位于河源市北部,境内畲族19409人,主要集中在上篮和下篮两个村寨。其先祖早在明洪武年间即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每年的四月初九是他们的传统祭祖节日。届时,请出篮大将军的神位,巡游全村,为篮氏子孙驱邪纳福。此习俗历数百年而不衰,是畲族人民祖先信仰的集中体现。本文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所做的关于河源漳溪畲族村的祖先信仰的民族志,全程记录了祭祖仪式——篮大将军出巡,旨在探讨新的时空背景下,传统民族村落的祖先信仰是如何进行调适的及其在村落秩序建构中的作用。

    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上、下篮村的基本情况,村落的权利结构,以及自然、经济、饮食、服饰、婚姻习俗等;第三章围绕村落的祖先信仰的主题,介绍村落的族谱、神位、祠堂等,全面展现村落的宗族信仰与村落生活的关系;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对上、下篮村的传统民俗篮大将军出巡仪式做了细致的深描,从仪式的各项准备,直至请神、出巡、送神的全部过程,全面真实的再现祭祖仪式的原始面貌。最后一章是对这种传统祭祖展演形式在村落建构中的功能的分析,以及对这种文化现象由于新的时代元素的融入而产生的一些变异与调适所做的反思。

    篮大将军出巡仪式作为畲族人民的纪念祖先,祈福未来的传统方式,有的功能在失去,而一些新的功能又补充进来,在村落秩序建构中继续发挥着历史记忆、心理安慰和村落整合的巨大作用。并且,在新的时空背景下,祖先传说、祭祖仪式逐渐失去了其神秘性,呈现出家族神向村落神过渡的迹象,宗族文化作为一种当地资源被开发经营,为当地创造着经济利益。在祭祖事宜中,村落精英掌握着主要的话语权力,发挥着传统家族的族长的作用,为整个家族、村落创造着尽可能大的福利空间,同时,也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村落秩序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法,同时,还借鉴了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苏娟娟.闽中畲客关系研究.导师:陈文红.赣南师范学院,2014.

摘要:青水是福建中部地区永安市下辖的一个畲族乡。1985年,经永安市人民政府永政〔1985〕387号文件批准,青水钟姓恢复畲族成分;1987年,经福建省民政厅〔1987〕168号和三明市人民政府〔1987〕综240号文件批复同意青水乡改设青水畲族乡。

    本文以青水畲族乡钟姓为调查对象,以其中青水、沧海、百芑坵三个畲族村为主要调查点,通过调研展现青水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钟姓畲客一体的身份认同、青水畲族文化建设等,来探讨青水钟姓恢复畲族身份二十多年后,其族群意识现在是何种面貌?其既是畲族又是客家,是如何协调这两种身份的?从调查研究来看,青水畲族乡日常生活无明显的畲族文化特征,如钟氏祭祖、迎龙灯、迎财神、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中,呈现出更多的客家文化特征。在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中,如2005年沧海村重阳节庆祝活动、2012年马氏真仙迎神庙会等,却有明显的畲族文化展现。

    本文认为,青水钟姓畲族是在乡、村、民众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下当代重构的结果。是一种集文化基因与现实政策于一身的特殊族体,基于这样一种特殊族体,青水钟姓畲族能够将畲、客身份融为一体,并与周边姓氏和村落和谐相处。

 

史贤曌.畲族男性的择偶困境研究.导师:刘付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摘要:1982年中国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和1985年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等一系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和人口跨乡(镇)、跨市(县)、跨省等流动带来的婚姻圈扩大和内卷给男性带来了择偶困难。农村新生婴儿人口性别比失调、婚龄人口男女比例的失衡、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女孩外出流动和农村女性因外嫁形成的婚姻迁移等引发了农村男性择偶交往机会的限制、减少及缺失。

    本论文采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两个畲族村(即增城市和博罗县)的婚龄人口,其男女比例失调以及一部分畲族女性婚姻迁移之后,畲族男性所遭受的婚姻挤压和面临的择偶困境。从社会层面来看,择偶不仅是基于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与选择,而且还是“文化引诱”的结果。因此择偶牵涉着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而婚姻圈变迁是婚姻变迁的晴雨表。本文努力从婚姻圈变迁来探讨畲族男性的择偶困境。由此对畲族婚姻圈变迁、畲族男性择偶困难和畲族社会的变迁进行研究。

    本论文材料的搜集既有笔者于田野调查中的获取,又有查阅古今中外相关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悲观地认为,畲族男性当下所遭受的婚姻挤压现象在持续严重,择偶困境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缘由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介绍畲族的历史源流、田野调查点的自然地理概况、人口经济等。

    第三部分,论述畲族传统时代的择偶标准及择偶方式与改革开放后择偶标准及择偶方式的变化;分析畲族婚姻圈的变迁及其特点:研究畲族族内婚方式的特点及畲汉通婚的扩展;畲族当代婚姻圈的特点;影响畲族婚姻圈变化的因素,婚姻圈变迁对畲族社会的影响等。

    第四部分,解析畲族村光棍群体现象等。

 

林旭锐.广东惠州嶂背畲族村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导师:刘付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摘要:本文采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文献搜集,在梳理畲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现实情况,选取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的教育情况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当地畲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并对现今畲族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旨在通过对一个畲族村落教育情况的观察与描述,探讨畲族教育与畲族传统文化间的内在联系,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新思路。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畲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笔者将时间段分为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畲族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古代畲族教育主要通过宋、元、明、清四个维度进行概述。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通过对一个畲族村落的田野调查,调研了当地畲民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并探讨了教育背后嶂背畲族村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

    第四章则是在对上一章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畲族教育目前所遇到的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其日后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五章为结语,是对全文研究内容的一个总结,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谢琳.闽东畲村谢岭下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师:黄向春.厦门大学,2014.

摘要:本文以福建东部一个畲族村落——福安市社口镇谢岭下村为考察对象,以人类学的民族志为视角,通过长达一年左右的实地田野调查,结合访谈、参与观察、问卷以及文献的搜集解读等方法,从生计与饮食、人口与家庭、宗族、聚落宗教、家庭宗教、岁时节庆、婚姻、生育养育、丧葬习俗等方面,尽可能详实地对其经济、社会、文化及其近期变迁予以整体性的描述和分析,力图呈现出一个闽东畲族小社区的全貌。

    全文主体由十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针对本文的选题缘起、畲族研究成果以及成文所用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予以简要交代、综述和说明。第一章从地理位置概略、行政区划与沿革、生态与聚落三方面着手简要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背景及谢岭下村的村落概况,以期营造区域研究的方位感。第二章着重以水稻、茶叶、养殖及其他和饮食四节为框架,对谢岭下畲民的生计及饮食结构进行描述,勾勒出谢岭下村经济生活的“前世今生”,并简要探寻造成变迁的促因。第三章主要以通过家户调查及村委所获得的人口资料,对谢岭下村人口、家庭、分家及赡养等人口与家庭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尽力描绘出该畲族社区的人员构成形貌。第四章以宗族特征最为突出的上村蓝氏为中心,从族源与祖先认同、世派的传衍、宗族的象征、宗族组织与宗族关系四个方面探讨宗族组织在谢岭下村畲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五章以聚落宗教为题,针对谢岭下畲民庞杂多样的聚落信仰体系从庙宇与神灵、仪式专家、村庙管理、仪式传统四方面进行描述,以期展现出谢岭下全境的聚落宗教概况。第六章区别于聚落宗教,着重关注家庭宗教信仰体系,以家宅为空间,对起屋、入宅、家内的神灵与祖先崇拜、家宅厌胜物四个方面予以描述,旨在基本呈现谢岭下家庭宗教的剪影。第七章即将谢岭下村民一年所须经历的岁时节庆,以季节为时间轴,详述春、夏、秋、冬的岁时节庆习俗及相关的祭祖、敬神祭仪。第八章是主要在对谢岭下婚姻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别从婚前、婚礼及婚后三方面描绘出传统畲族嫁娶婚的主要婚俗,并简述不同婚姻形式的习俗。第九章试图从生育和养育两方面,描述出谢岭下畲民的生命习俗与仪礼,以深化对畲族重嗣观念的认识。第十章为丧葬习俗,主要分为初葬和二次葬两大部分,通过繁复的仪式呈现出谢岭下畲民以荣葬追思先祖的场景。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概括本文的叙述,总结习俗的微妙变迁,并阐明本研究的主要学术价值及局限。

    本文是对一个畲族村落进行的小社区民族志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的研究试图表明,在畲族地区开展村落民族志研究,是整体畲族研究的立足之本,它不仅可对某一特定时空背景下畲族的族群、社会、文化和历史有更为具体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对变迁中的畲族文化进行抢救性的记录,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更客观和扎实的资料基础。

 

周兴.麻江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导师:杨昌儒.贵州民族大学,2014.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麻江县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现状,并总结了民族关系现状的特点,对现今麻江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及预测未来民族关系发展趋势。

    民族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民族关系是指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与不同民族之间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双向性、动态性,是各民族在生活交往互动的一种联系。

    本文除绪论部分外,总五章。绪论部分介绍选题与写作缘由、写作方法及意义、民族关系理论研究回顾、贵州畲族研究回顾。

    第一章概述了麻江县的东家人申请转变为畲族的社会背景及过程,同时展示畲族生存的自然生境、生计方式、经济社会、居住格局等现状。

    第二章是对麻江县县情,畲族周边民族的介绍与概括,介绍了麻江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分布,展示当前畲族周边的民族历史文化交往平台。

    第三章分析研究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存在交流互动关系现状。政治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选举、集会、矛盾产生和处理、基层党建、基层工作等方面;经济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市场交易的内容、主要经济来源、分配等方面;社会文化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节日交往、朋友结识、族际婚姻等方面。

    第四章发现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五章概括了畲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特点是:1.民族之间交往频繁,关系密切;2.为民族文化上趋同性因素增多,多元发展并存;3.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趋势是:1.经济差距对民族关系有深远影响;2.不能避免的矛盾与共生并存的民族关系;3.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关系不断发展。

 

吴瑕.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研究.导师:赵天宝.西南政法大学,2014.

摘要:少数民族习惯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我国多元一体中华法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在国家制定法之外的社会规范,对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大影响;作为本土的、固有的法律资源,对我国现今的法治建设也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学术界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所做的普适性研究,也包括对各个少数民族习惯法单独进行的研究,但是进展远远不够,研究也较薄弱。畲族是我国众多兄弟民族的一支,封闭的山居环境、独特的民族风俗以及原始宗教信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本文试图在大量搜集畲族习惯法相关资料和分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叙述和分析,对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的具体内容、特征、价值以及与国家法的互动机制等问题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期加大各界对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的关注。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构成。

    引言主要介绍畲族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和社会概况以及本文的问题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正文的第一部分详细地描述了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在论述的过程中,力求避免材料的堆积,对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的内容进行静态的解读,材料主要来源于畲族的各个时期与各个地域的社会历史调查、畲族的神话传说以及记载有畲族内容的古籍等。

    正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了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的特征和价值。特征是从动态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包括四个方面:与原始图腾崇拜关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稳定性与变异性并存、地域性与统一性相结合、习惯法面前人人平等;而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力求说明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在印证早期畲族婚姻家庭形态及其演变、传承民族文化上的理论价值,以及在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满足个人需求、规范民众社会生活、指导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上的重大实践价值。

    正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阐述了畲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和互动。首先是要辩证的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习惯法与国家法在民族地区适用的弊端与优势;其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实证地阐述了二者的冲突与融合之处;最后提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和法律变通权,在司法实践中可参照民族习惯法的相关内容。

    结语则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强调千百年来畲族地区自然形成的习惯法对稳定社会秩序发的着重要作用,习惯法作为土生的法规则,与国家法相互融合、相互冲突,因此在当今法治建设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法律思想,理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实现二者最佳的互动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4)》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5)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3)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