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云荣著《遇见天山》2019年9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9年9月1日 暂无评论
2019年9月1日:

温云荣著《遇见天山》20199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QQ图片20200612103129.jpg

温云荣著《遇见天山》201991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QQ图片20200612103727_副本.jpg

作者书法作品 

【内容简介】

为纪念福建援疆20周年,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将近三年来在昌吉州“文化援疆”工作中创作的诗歌、散文、书法作品结集成册。书稿共收入诗歌26首、散文8篇、书法作品多幅。诗文琅琅上口,既充满大漠风情,又饱含对祖国的深情,讴歌了援疆政策、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体现了援疆干部情满天山、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

u=419382765,2014852798&fm=193.jpg 

作者生活照

【作者简介】

温云荣,1971年生,福建上杭人。本科、硕士分别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厦门大学。早年担任过记者、编辑,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已发表文章100多万字。

 

参考阅读:

明月有情 文化润疆

(2019年8月23日《昌吉日报》报道)

 

“香江西域两茫茫,十年驻外鬓华霜;回望半生来时路,一腔热血洒边疆;明月有情来相照,男儿未敢思故乡。”20172月,刚刚结束驻港任务不久的福建省委宣传部干部温云荣奔赴昌吉州,开启三年援疆工作。连绵的天山,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处处透着不一样的风情,这里不同于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景,极大地触动了他,援疆一年后温云荣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天山闽水心连心。福建、新疆,两个相隔近万里的省份,因为援疆,紧紧联系在一起。

 

面对气势磅礴的博格达峰和洪波决口的天池天河天瀑,任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温云荣开始思考援疆要做的究竟是什么?慢慢地,他摸索出自己的援疆理念,他决心要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庭州大地传播开来,让各民族一同见证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通过文化凝聚人心。

 

两年有余,温云荣走遍了昌吉州的山水,往返于绿洲和沙漠之间,穿梭于乡村和城市之中,一物一景都给他带来震撼。一望无际的天山、沙漠、戈壁、绿洲,游目骋怀。大美昌吉带给他的不仅是美景美食的留恋,更是单纯善良的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受命打造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闽疆生态文化村”、举办首届昌吉州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领军企业大赛、筹建昌吉州文化产业协会、推动闽昌两地优秀剧团和剧目交流演出、协助奇台县“疏勒城保卫战”的电影《十三将士》拍摄、扩大江布拉克对外宣传、联系福建新闻媒体为玛纳斯县棉农打开销路……两年多的援疆时间一晃而逝,温云荣一直在为让更多人关注昌吉而努力着,通过闽昌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谐。

 

2018年,温云荣领导的昌吉州“扫黄打非”办公室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殊荣,他本人获“昌吉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称号。

 

笑脸在墙上 幸福在心里

 

一走进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一面长约10米的“笑脸墙”分外醒目,上面贴满了1100张村民发自内心开怀畅笑的照片。笑脸墙上写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围在一起,乐呵呵地指认熟悉的人。

 

20187月,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在以维吾尔族人口占90%的二十里店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一批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一条闽疆文化长廊、培养一支文艺演出队伍等“十个一”工程,着力打造“闽疆生态文化村”。

 

当一条1.8公里长的文化墙建设启动时,维吾尔族村民们不理解不配合,用警惕的眼光看着这些外来人。温云荣没有气馁,带着施工队加紧进行工程建设。村民们看到援疆干部实实在在办事,文化墙让自己的家园焕然一新时,主动为施工队员送来茶水和馕,有的还要求把自家的院墙也装饰一新。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一家亲”“红色文化”等内容纷纷上墙,让维吾尔族群众由“被动看”变为“主动瞧”。温云荣感慨地说,文化墙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先进文化,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温云荣还和几个援疆干部一起组建村文艺队,队员是清一色的维吾尔族村民,他们不但学会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还能表演京剧《智取威虎山》。二十里店村村民热孜古丽·哈力克山是京剧表演队骨干,她笑着说:“村里环境变好了,钱袋子也鼓了,援疆干部还为文艺队专门请来老师,教我们唱京剧,老百姓自然笑得开怀。”

 

杨柳春风二十里,闽水天山情相依。2019年元旦,昌吉州党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黄鹤麟决定在二十里店村办春晚,由前指宣传组组长温云荣具体落实,这是二十里店村村民第一次过春节。看节目、吃饺子、贴春联,二十里店村村民欢喜过春节的画面上了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新疆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也纷纷报道。

 

一条援疆路 一生援疆情

 

20173月,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一片皑皑白雪连着天际,整齐排列的白杨林列队欢迎,温云荣从昌吉市出发已经3个小时了,他是到木垒县大南沟去看望哈萨克族亲戚宝拉提。

 

车子在一排排“漳州水仙花园”字样的援建住宅群中徜徉,在一家花园般的住宅前停下。“访惠聚”工作队的同事、村干部和亲戚都等候在这里了。在人群中温云荣一眼就认出了宝拉提,他50来岁,瘦小个子,黝黑的脸上绽放笑容。宝拉提向远方来的亲戚伸出热情的双手说:“亲戚好!”

 

一次结亲,终生结缘。宝拉提是温云荣结下的亲戚之一。宝拉提夫妻身体不好,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在两年的相处中,了解到亲戚家实际困难,温云荣思考办法,帮助宝拉提发展庭院经济、为他联系工作、为他的女儿资助学费……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帮助。

 

20189月,温云荣又去看他们。这次,除了备些油、面,他还把写好的条幅:“亲如一家”,挂在了亲戚家的客厅。工作队员说,这是木垒县哈萨克族牧民家里第一次挂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作品。

 

在疆工作近3年,温云荣与3个家庭结成对子。逢年过节,他带着米、面、清油和慰问金去这些亲戚家里看望,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尽量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用生活中的点滴帮助与各族群众建立起的友谊,用实际行动带动亲戚发展致富。温云荣深知,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不仅要挑起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担子,更要挑起维护好各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重担。

 

用他的话说,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

 

交流促发展 交融情意长

 

20191月,昌吉州文联、昌吉州福建商会举办了“书艺流馨”闽昌文化进企业迎新春活动,温云荣邀请昌吉州著名书画家武凯、马亚飞、陈亮等与商会企业家交流互动。书法家们现场书写春联、条幅,赠送给商会企业家和工作人员。

 

在促进闽昌两地文化交流中,温云荣做得有声有色,“书艺流馨”只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参加、协调、服务昌吉赴闽文化交流,还多次负责联系对接、陪同福建各文化团体进疆考察调研、洽谈合作。福建援疆前指邀请福建优秀话剧《县委书记廖俊波》、厦门小白鹭艺术团来昌吉演出、推动昌吉州艺术剧院前往福建交流学习……温云荣为闽昌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奔走,他说,文化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惠民工程、育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文化援疆把内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将新疆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出去,加强了不同地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援疆润物细无声,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长远的、双向的。

 

在援疆期间,各族同胞的亲善友爱打动了温云荣,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树叶黄了,河流瘦了,棉桃吐絮了……温云荣写诗、写书法、写随笔,用手中的笔描写了大量庭州大地的山水,和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注入了他对于这片大地的特殊感受。

 

偶尔,温云荣也会给援疆干部们理发。他说,刚学会理发的时候,手握剪刀追着人满院子跑,后来手艺精进了变为门庭若市。再后来,他又收起了剪刀,叫大家去门口理发店帮衬下小店主,笑称,君子不与民争利。

 

“我在生命中最热血沸腾的季节/遇见你/你将身上的莽莽古雪/化成春露/融成秋水/进而化作我身上流淌的血液/从此/我们都融在了一起/没有再见/没有分离”

 

温云荣写的这首诗《遇见天山》中,流露出援疆干部把异乡当故乡的情谊。是啊,文化如一缕春风,吹绿了西部边陲这片干涸之城;文化如一丝细雨,滋润了古老丝绸之路上的这颗璀璨明珠;文化如一个连心结,让闽昌人民情深意暖、心手相依!(本报记者 王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温云荣著《遇见天山》2019年9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2019年9月1日正式开播         肖平著《客家人》2019年9月1日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