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2012年10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10月 暂无评论
2012年10月:

邱锡凤著《上杭客家话研究》2012年10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jpeg

2.jpeg

时任福建省副省长、上杭客家人叶双瑜先生题写书名


汪毅夫

客家话即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其他六大汉语方言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以地域命名的汉语方言。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以及台湾部分地区。作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福建西部的龙岩市所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各县,以及新罗区的部分地区都通行客家话。

从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像本书这样,就一个客家方言点展开详细描写的报告,尚不多见。综观本书,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作者对研究考察的对象上杭蓝溪话的同音字、词汇和语法例句等收集得很丰富,此外还列举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歌谣甚至口头禅。这些材料,揭示了蓝溪客家话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方言点的全貌。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通过全方位揭示一个方言点的语言事实,可以为其他方言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对于历史语言学、方言地理学、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以及普通语言学的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我想,这些目的基本都达到了。

有意思的是,本书的附录《上杭古田话语音系统》一文,让我想起曾经在古田生活的日子。1969年3月,作为厦门市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一员,我来到上杭县古田公社新生大队(现古田镇新生村)插队。从此,我就整天生活在客家话、客家文化的浓郁氛围之中。据我所知,古田话在上杭客家话中是别具一格的,城关等地的人根本听不懂古田话。比如,古田人把“上杭”说成“消耗”,把“蓝溪”说成“唠嗑”,学过音韵学知识的人能够明白,这是把古代的阳声韵母字念成阴声韵母字了,也就是阳声韵母里的鼻音韵尾在古田话中脱落了。这一语音特点,在上杭古田、蛟洋、步云三个乡镇以外的地方都没有,再加上语音、词汇等其他方面的诸多差异,就难怪别人会听不懂了。在古田的6年岁月,奠定了我日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我怀念那一段日子,现在看到古田话的材料,古田人民那鲜活动听的语言又回荡在我的耳边。

在台湾,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北部桃园、中坜、新竹、苗栗,以及南部屏东、高雄的部分地区,台湾客家人与台湾其他族群人民一起,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宝岛。研究海峡两岸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两岸语言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对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邱锡凤1994年从福建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今年(2007年,编者注)他又获得了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显示了他对方言学的强烈兴趣,我期待他在学术研究上能有更大的收获。

(汪毅夫,曾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长,现任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2.png

3.png

   

邱锡凤

 

我之对于方言母语的敏感、对方言学的着迷,现在想来,其实由来已久。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查字典比赛,我即名列前茅。五年级前后,我和另一位同学一起,被选送参加学区的普通话朗诵赛。这都得益于我对“字正腔圆”的特殊癖好。因为,与别的同学用本地土话(客家话)朗读、背诵不同,我平素就喜欢用自认为标准的、从电台中学来的普通话一板一眼一字一句地背书,而且每遇不懂得念的字就必定惦记着翻查字典。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乡下孩子,对外语的学习有先天的不足,大家尽量把老师“满堂灌”的“英语”囫囵吞下。我却还不放过对那些古怪发音的穷根究底,一定要对着英语课本上标注的读音——“国际音标”发音。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国际音标。

后来,我到县城的中学念书,英语老师的第一堂课,即让我们把英文26个字母的发音写出来,结果,我的答案几乎与英语字典上标注的一模一样。这令老师感到十分意外,她对我的英语成绩寄予深深期待。

直到上了大学,这种一直以来对语音的敏感,最终使我踏上了客家方言研究的“贼船”(李如龙先生语)。记得入学报到后不久,我在福建师大文科楼104大教室听了一场讲座,那讲座讲的是有关方言学的,主讲人个子不高,只依稀记得他讲得深入浅出,方言实例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举例时嘣出了两句上杭城关客家话,口音颇地道,让我这从遥远的地方初来乍到大都市的乡下人倍觉亲切,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直到后来才知道,这小个子正是中国方言学界鼎鼎大名的李如龙老师!

此后,我开始一本一本地啃读方言学的著作。那时,梁玉璋老师、万波老师教我们《现代汉语》课程,上册课本中标注的普通话的国际音标,成了我学习“汉语国际音标”的“初阶”,我拿它跟我的母语上杭客家话来对应,久了就试着用这样的音标符号来记我的家乡方言。课本里那些普通话的音标,对于客家话当然不敷使用,我就心底惴惴地请教教“语音”的梁玉璋老师,——客家话中常见的舌面前鼻音、鼻化音就是这样学来的。

认真研读了许多方言学专著,对方言调查的方法逐渐有了认识之后,再遇着疑难处,我方才敢于向梁老师、万波老师请教。那时万波老师住在体育系食堂旁边的筒子楼里,离文科楼并不远,我在体育系食堂吃完了午饭,便常往他宿舍跑,特别是在第一篇方言论文的初稿写完后,讨教的机会便非常多。——后来万波老师鼓励我以这篇论文参加系里组织的论文创作比赛,获得了论文组的第二名,他还很是为我抱不平,笑说评委老师们都是搞文学评论的。

就这样,万波老师看我学得像那么回事,有一天,他跟我说,到时候带我去见一个人,我们系的李如龙老师。——从那些方言学著作中,此时的我,早已对李如龙老师十分“膜拜”了。

渐渐地,我成为了李老师的“入室”弟子。旁听他给研究生上的课——当然听得云里来雾里去,还跟着他和万波老师等,一起到闽侯一个双语点“见习”严修鸿和庄初升两位学长的方言调查记音。

后来,万波老师调往香港中文大学,再后来,李如龙老师调往暨南大学,我顿时像失去了支柱。其时已经是大四了。

于是,我请陈泽平老师做我毕业论文的导师,陈老师欣然答应。万波老师赴港后,他接着上我们的语言学课程,这大大增强了我对陈老师的亲切感,也使我有机缘投到他门下继续学习方言学。陈老师允我旁听他给研究生上的课,这使我有机会与学长们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有机会得到老师的直接点拨。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毕业论文——一篇长达十余万字的方言调查报告,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优秀论文”。

走出师大校门,虽历经教师、记者、办公室行政等多个岗位,撰写大量文学音乐作品、文学影视评论、新闻通讯报道乃至行政公文,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对方言学的孜孜以求,每每看到方言学新著,必定想方设法购买到手一睹为快。2004年,在大学毕业10周年的时候,我铁心再投师门,考上福建师大在职研究生。我又回到了长安山下,回到了陈泽平老师、马重奇老师的门下,他们和林志强老师、沙平老师、谭学纯老师、朱玲老师、祝敏青老师等一起,以各自的专业素养、学术品格和道德风范,导引我们、塑造我们并且成就我们。不少方言学问题、音韵学问题、文字学问题、修辞学问题在心里疙瘩多年,经过老师们的点拨,常有一通百通之感。

于是就有了眼前这篇硕士毕业论文。老实说,它的底子,其实就是我的本科毕业论文,而再往上追溯,它的初胚就是我在大二大三时期写的两篇论文(音系和词汇)。因此,我特别感谢我的方言学启蒙老师梁玉璋、万波、李如龙等诸位先生,感谢我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之后硕士毕业论文的导师陈泽平先生,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获益匪浅且终身受用。——这篇论文,经盲审后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被收入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

必须提出的是,研究方言要使用国际音标,其录入问题曾经是一大障碍。在这个方面,不能不感谢上海师大的潘悟云老师。1993年前后,李如龙老师曾经把潘老师用电脑打字的来信给我看,称许说潘老师精通音韵、精通电脑。10年后,我即用上了精通计算机语言的潘老师开发的国际音标录入软件,这套软件惠及成千上万方言学者,对中国方言学的发展功莫大焉。

现在,这篇论文终于有机会出版了。首先,要感谢多年来支持和提携我的在榕乡贤游劝荣先生。早在2007年本文筹划出版时,我向游先生索序,他却谦恭不应,并随即替我向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闽台区域社会及文化研究大家汪毅夫先生求得序言。我对汪先生丰赡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品格,素来景仰!能得到汪先生赐序,当然大喜过望!

令我欣喜的还有,值此文稿付梓之际,能够求得现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叶双瑜先生亲笔题写的书名墨宝。我跟叶先生的结识,缘于其夫人何英大姐的著作《抚摸岁月》。2010年初,该书在晓风书屋甫一上架,即令我爱不释手,并视为不可多得的客家文学及文化方面的好书。于是竭诚邀请其在我供职的福建新华发行集团福州分公司的大型图书城里举办该书首发式,广为推介。在此后频繁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何英大姐身上体现的客家文化基因和客家妇女本色,正是其著作的最好脚注!在此,向叶双瑜先生夫妇给予的教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他们的教导,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借此机会,向长期支持和关心我成长的福州市政协副主席范美先,原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现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总经理谢晶思,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林义良,原福建省委副书记、现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会长林开钦等诸位师长、领导,以及别具慧眼的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院长许航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能得以顺利出版,还要衷心感谢丘敏西、廖德槐、林欧文、吴学平、范文生、邹永明等诸位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亲邱金德、母亲廖丽华和所有兄弟姐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要感谢我的妻子,以及我们可爱的女儿!很多方言词语的记录,得益于妻子的提醒或印证,而每每深夜时分滴滴答答的电脑键盘敲击声,更曾扰动她们多少好梦!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爷爷丘新桂烈士。爷爷生于1911年,1926年入伍,担任共青团上杭觉田支部宣传委员,1931年4月在闽西“肃社党”事件中被冤杀于白砂乡。1954年,省人民政府对“肃社党”一案予以彻底否定,并向烈士遗属发放追恤金。1984112日,上杭县人民政府发放“平反昭雪证明书”,对我爷爷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如果可能,我也把这本书献给我的伯伯许养金老人。善良的伯伯,是我们的邻居,在很年轻的时候她丈夫就去世了,她没有子嗣。以后她一直寡居着。她对我们兄弟几个都很好。1975年,我们家盖房子,适逢雨季,全家借住在生产队晒谷场的一间粮仓,逼仄,拥挤。那一阵子的晚上,年幼的我就由伯伯带着睡。这一带,就整整六年,一直到我小学毕业上了初中,住学校,才没在她那破烂屋子里跟她一起睡。可想而知,伯伯对我性格的养成,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本文的很多童谣,还有鸦片歌,就是她在那时候教给我的!让我深感遗憾的是,还在我读大学期间,她就因年老且病疾缠身,在养老院里孤单辞世。未及供养报答,情何以堪?!我曾写下《听夜》一文,表达我深深的感念之情。愿她在天堂安息!

不能不说的是,由于学识浅陋,加之没有更多时间细加斟酌,本文肯定存在许多疏漏和错谬,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作      者:邱锡凤
责任编辑:林顶
出 版 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开      本:32开
字      数:273千字
版      次:2012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9787211065929
定      价:33元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2012年10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成立         张振勋(弼士)诞生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