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存编著《长汀话词典》2023年9月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出版
本书是一部记录长汀城区方言语汇的中型词典。收词丰富,包括了长汀方言字、词、词组、惯用语、熟语、成语等共26000多词条。条目均采用汉语拼音标注,列举了释义和例句,并提供了索引供读者查找。收词范围涵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天文气象、风土民物等,较完整地记录了长汀话方言词汇,填补了当地方言词汇调查的空白,同时也反映了长汀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生活。
编著者 周存
周存,福建长汀人,长汀师范学校原语文科高级讲师。长期从事普通话口语教学,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曾参加全国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拟制和《教师口语》(中师版)教材编写,曾担任福建省语文中心组“现代汉语”“教师口语”学科组组长,并担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长汀话)发音人。
参考阅读:
序言一
李如龙
六十年前,我参加全国方言普查,负责调查闽西的客家方言。在一个暑假,用了两天时间,坐汽车经龙岩转到长汀,那是我第一次到陌生的地方去调查陌生的方言。在颠簸的车上,邻座的医生指着车外的行人告诉我,因为长期营养不足,许多人得了这种病、那种病。在县招待所入住后,炎热难忍之下,我在清凉的汀江水里洗却了一身的尘垢,得到了一番快乐。那是个吃不饱饭的年代,下乡做田野工作,困难不少。但是,首次体验田野工作的乐趣,易懂好记的长汀话和熟练而耐心帮我发音的周老师,使我的记音工作进展顺利,收获良多,忘却了饥饿和疲劳。辛勤劳作一周之后,傍晚走到熙熙攘攘的水东街漫步时,我试着和几家商铺的老者用长汀话对话,基本上都能交流和达意。就像一苇试水的扁舟,竟能在汀江上漂浮而下,我感到一种通过了赶考的欣喜,也得到继续前行的鼓舞。
给我发音的是教育局精心选定的长汀师范的语文组长周晖老师,他是在本地生长的语文课的权威,在抗战时期内迁的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老学长。他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都十分熟悉,作为语文课的名师,他不但普通话说得好,说起家乡话也非常熟练,发音稳定,还能联系普通话的古汉语对字音、词义做些比较和说明,他是我最早结识的亦师亦友的最佳的方言调查的发音人。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在呼和浩特的一次师范院校编写普通话口语教材的会上,我见到了周存,说是长汀师范来的,一问,原来就是周晖老师的大公子,当年的小学生已经成了出色的师范老师,而且继承父业,也是语文组长,不仅普通话说得好,关于口语教学也已经有了许多想法,所以省教育厅派他来参加会议。后来,我又有几次到长汀调查方言,来去匆匆,各忙各的,接触不多。直到五年前,我和庄初升等人又在长汀古城住了几天核对调查过的方言材料,又和周存相处了几天;后来,又到中山大学参加客家方言的研讨会,已经退休多年的周存,因为参予了几次方言调查的实践,燃起了研究长汀话的浓烈兴趣,在这次会上,他接受了编写《长汀话词典》的任务。后来,我们这俩忘年之交就又有了许多往来。编出初稿后,他把电子版寄给我看,希望我为他写个序。这就勾起了我和他们父子两代共同研究长汀话的老交情。读着这本词典,他们先后给我发的字音、解说的词汇和造出来的生动有趣的例句又一次次在耳边响起。60年代初,我跟着黄典诚老师主持编写《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时负责编纂的《闽西客话概况》,最近正在修订,80年代带着三位硕士生调查编写《客赣方言调查报告》时,长汀话也是个重要的点,我的方言学生涯一直和长汀客家话有着不解之缘,如今周存君把词典编出来了,我怎能不高兴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通读了全稿,确实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也愿意写几句感想。
第一,本书的选点好。长汀是闽西的千年文化古城,上世纪50年代在龙岩建立闽西地区的专署之前,历史上一直是闽西8县的首府。闽西和赣南的客家话是宋元时期形成的客家话,大多数研究客家历史和客家方言的学者都认为是摇篮期的客家话。就词汇的差异说,据《客赣方言调查报告》所列的千余条词汇对照材料,客家话与赣方言之间有近半数的词条是有明显区别的,而在客家话中,北片的闽西、赣南和南片的粤北、桂东也有明显的不同。北片内部相同的词汇近90条,南片相同的词汇约180条。(参见该书第7章)下列的说法,前者是北片说法,后者是南片说法:
老伯/阿哥,/家官/家公,伞/遮,怕/惊,疾/痛,(包子)心/馅,囓/咬,
話事/讲话,讲口/吵交,落雨/落水,晓得/知得,作田/耕田,暎牛/掌牛,
鸡蛋/鸡春、沃/淋,精/靓(漂亮),塗/抹,唔要/唔使。
不仅如此,在北片客话中,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苏区的几个县(例如长汀和安远、石城、蟠龙、上犹、大余)都只有5个声调;在井冈山地区的宁岗、泰和、永新、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永丰、安福、莲花也是只有3-5个声调(据《客赣方言比较研究》),这显然是数年的游击战争和中央苏区革命军民的流动杂处所带来的结果——声调精简。如所周知,大多数客家话的调类都是6个,赣方言则大多有6个以上的声调。
汉语有大大小小的方言,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调查,还很难说已经发掘穷尽。并不是所有调查过的方言都要编词典,但是有代表性的方言、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方言或是方言区边界上语言接触多的方言,最好都能趁现在还存活得比较充裕的时机,抓紧编出详尽的词典。这是保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彩的语言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以及提供研究汉语和汉藏语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都有重要的意义。再过数十年,想要深入调查、编出详细的词典,怕就时不再来、遗恨无穷了。
第二,本书所收词语多达两万多条,这是一般方言词典很难企及的数量。就词语构成的类别说,有词有语,大多数是和普通话说法不同或义项有别的真正的方言词,有些反映本地特色的土产和一些常用词所派生的词语,就收得很全。如关于“番薯”就有20条;“马”字带头的词语37条;“目”字带头的词语60条;“冇”字带头的词语90条;“食”字带头的词语达108条。有些固定结构也收得很多。例如:“毛#毛#”、“一#一#”都收了六七十条;有些富于教育意义的俗谚则不避其长,例如:“食唔穷,着唔穷毛划毛算一世穷”,“嫁人唔嫁声”(谓女儿出嫁后还得记住家乡话,客家人重视传承母语)。就编排方式说,拿单音的核心词领头,跟着罗列基本词、派生词、固定组合、多音的成语、惯用语、谚语,既便于本地人学习和理解,也便于外地人的做比较研究。就词条所反映的内容说,能广泛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情景,包括历史上用过的地名、掌故,山歌、童谣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的用语,地方文艺(包括说唱表演和器乐演奏等)的剧目、风味小吃的品种,乃至儿童游戏的名目 ,三教九流的常用术语,为本地人熟知的街巷、寺观、老字号、城乡有名的桥亭馆舍,书中都有大量的记录。通读全文就能使人了解这座闽西古城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习俗。这里还应该一提的是,收了不少土地革命时期本地革命家的词条和红军活动纪念地及其故事。由于广泛地反映本地的历史文化,本书完全可以为当地编写乡土教材、尤其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各方面的素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域方言忠实地记录了在一方水土生长的人民认知能力和思路历程,是千百年来世代传人在变化无穷的社会生活中留下的足迹。要了解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编方言词典。而编方言词典的人也应该以此为己任,有意识地多收体现方言特征的词语,发掘历史文化的蕴函。
第三,作为方言词典,在标音、用字和释义方面,应该说是符合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又能适应本地一般群众的需要,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本书方言词的标音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加以改制的,这对于无入声、音类少的长汀话来说,还比较容易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见书前的体例说明)对于60年代以后出生、学过汉语拼音的人来说,这种拼写法就很容易掌握;如果采用国际音标,虽然更加准确,但是能够熟练阅读的人就会少得多。选用恰当的字来标写方言词,一直是编写方言词典的一大难题。本书努力考证了一批“本字”,例如:“木兑”,他活切,木杖也;偋,蒲径切,隐僻也;岽,徒弄切,山参差不齐也;“扌毛”,莫报切,择也;“氵勿”,美笔切,潜藏也;“米反”,补满切,屑米饼;趁,丑韧切,趁逐也;揥,他历切,戏也;恌,他雕切;儆,渠敬切,戒也,顾惜。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有时也采用了一些民间比较通行的俗字或同音字(在右上角表上*号)。总之,不使用没有含义的空虚的“四角符号”。这种做法应该是会受到农村读者的欢迎的。此外,除了用长汀城关音记录词条之外,有些字的乡下口音与城里有异的,特别是那些乡下音保留入声调或古音声母的字音,也能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例如汀北“蜂”读为“重唇音”p);有些字的新旧读也能及时捕捉(例如“共”有”kong\tshiong”两读)有些方言词的两种说法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方言来源(例如“说话”有“話事、讲事”两种说法);有些常用的多义词,本书都尽量罗列各种不同的义项,例如“食”作为单音词或是构词的虚、实语素,总共列举了8个义项。这也体现了作者的认真态度和雄厚的语言文字修养。
方言词典既然是词典,就应该按照语言学、方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去编,然而它和规范词典、历史词典、研究型词典又应该有区别。规范词典主要收规范形式的词条;历史词典要收释史实、做历史考证;研究型词典则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去设定内容和方式。方言词典固然也可以供研究之用,但也需要考虑让本地人便于阅读和利用。为了便于本地人的使用,本书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方言词,不懂国际音标的人能够读出方音,查找方言词语;又尽量不用生僻字或是“打框框”;在编排上以核心词领头,按照字数由少到多,依序罗列,解释文字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这些做法是经过认真思考而设计的,很有新意。相信能够适合本地人的阅读习惯。总的来说,本书的编写体例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设计。唯一不能令人放心的是,本书在为多音词注音时,在声调上只标单字的本调,没有标连读变调,而长汀话多音连读是有连读变调的。不过,以往关于长汀话的连读变调,不同的研究者还有些争议,语言事实本身也有些不够稳定,老中青三代人之间也可能有些差别。如果是本地人按照汉字的字音读下去,一般都能读出连读变调来,不至于成为阅读的拦路虎。相信今后还会有本地人能够经过调查分析,彻底弄清长汀话的连读变调。连读变调在汉语方言的历史上可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些方言的变调还是初生的,规律至今还没有稳定下来;关于不同方言连读变调的类型、变调与词汇构词和语法规则的关系以及变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至今都还不甚充分。长汀话只有5个声调,彻底搞清楚各种组合的连读变调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李如龙于2021年11月5日
序言二
庄初升
长汀县位于武夷山南段东麓的福建省西部边区,西边与江西省瑞金市毗邻,北边与本省宁化县、清流县相连,东边与连城县接壤,南边是上杭县和武平县。长汀县隶属地级龙岩市,土地面积3104.16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接近40万。虽然地处福建省的边远山区,素有“福建省西大门”之称,但是长汀县的历史文化地位非常特殊,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非常值得称道。
第一,长汀县是盛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置的汀州的所在地,也是历代州、郡、路、府治所在地,一直到清末民初都是闽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汀州是唐五代福建五州(福、建、泉、漳、汀)之一,也是北宋以来“八闽”(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之一。长汀县作为汀州首县,具有较为悠久的开发历史和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1994年1月4日所公布的第三批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包括长汀县在内。
第二,长汀县曾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最重要的中央苏区县之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和“红色小上海”,因此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1929年底,闽西革命根据地已拥有长汀、上杭、连城、永定、龙岩、武平、宁洋、漳平等县,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这首词,其中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最为脍炙人口。如所周知,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不论是汀州还是长汀都是因为汀江而得名。
第三,长汀县是非常著名的纯客县,拥有“客家首府”之美称,可见它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崇高地位。贯穿长汀县南北的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是孕育客家民系、客家文化和客家方言的一条黄金水道。早在南宋时期,发源于宁化县而流经长汀、上杭等县的的汀江,就已经成为闽西客家先民向粤东北迁移的重要通道。“宋元之交,由于元兵入侵和文天祥“勤王”,早前迁移到长汀、宁化一带的客家先民沿着汀江水道再事迁徙,近的到达中游的上杭等地,远的到达下游的粤东山区。”(庄初升2008/2012:87)
客家民系的形成与中原汉民族有纵向的源流关系,与古百越有同化和被同化的关系,与南方赣、闽、粤诸民系则有横向的交叉关系(庄初升1998)。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丰富的文化积淀,在今天的客家方言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直接的证据。单从这点而言,调查研究客家方言极为重要。
长汀县各地尽管都说客家方言,但是并非单纯划一,而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李如龙(1986:46)指出:“长汀县内的方言,大体也可分为南北两片。城关及馆前是为北片,濯田、涂坊、河田为南片,古城从地理位置说在西北部,从方言特点说具有较多南片的特点,也有些特点同江西瑞金、叶坪的话相近。其余各乡大致可就近归入南北两片。”饶长溶(1994/2016:32-33)进一步指出:“以城关话为比较核心,长汀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北南两片。以城关话为代表的城关、馆前、童坊、新桥、庵杰、铁长、大同等七个乡镇的绝大部分地区和南山、策武两乡的部分地区,划归为一片,它们主要在县城(含城关)以北和东北方向,自然地理上大体是东北走向,简称北片话。以涂坊话为代表的河田、涂坊、濯田、三洲、四都、红山、宣城、古城等绝大部分地区和南山、策武两乡部分地区,划归为另一片,它们主要在县城以南和西南方向,自然地理上大体是西南走向,简称南片话。”
方言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古人很早就已经注意到长汀方言。南宋中期汀州教授陈一新作《跋赡学田记》云:“闽有八郡,汀邻五岭,然风声气习颇类中州。”“有的学者认为,这条史料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载客家话特点的最早文献’,它‘暗示了汀州的客家话至迟在南宋已经形成’,这是极有见地的。”还有,南宋时人写的《过汀州》诗云:“荒山无寸木,古道少人行。地势西连广,方音北异闽。闾阎参卒伍,城垒半荆榛。万里瞻天远,常嗟梗化民。”“这里明确提到当时汀州已有自己的方音即方言,其语言特点与通行于福建其他地区的闽方言迥然不同。”(均转引自谢重光2005:41)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英国伦敦会的长汀客家方言圣经译本。1893年伦敦会在汀州成立汀州区会,1896年在今长汀县城水东街人民巷43号建起了汀州区会中华基督教堂。1900年,伦敦会先后派遣胡修德(James Wasson)牧师、赖察理(Charlee Blair)医生等来汀开展教务活动,兼施医药,1908年在城北卧龙山下建成福音医院(中央苏区时期曾是红军医院)。到了民国时期,还有一批伦敦会的传教士先后来汀。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在客家方言文献方面的成就不多,目前能看到的唯有1919年由上海的大英国圣经会(British & Foreign Bible Society)出版的罗马字本拼音的The Gospel of Saint Matthew in Ting-chow(《汀州马太福音传》),这是闽西长汀城内口音的方言圣经译本。全书正文28章,91页,没有出现任何汉字,全部用罗马字拼音排印,例如第一章第一句是“Á-pâ-la-hangh ké hàu-yi, Thài-phî ké hàu-yi, Yah-su Chi-tû ké tshù-phuh”,若转写为汉字应该是“亚伯拉罕个后裔,大闢个后裔,耶稣基督个族谱”;第二句是“Á-pâ-la-hangh sang Yih-sâi, Yih-sâi sang Ngah-kô, Ngah-kô sang Yêu-thài tâ Yêu-thài ké shiang-the”,若转写为汉字是“亚伯拉罕生到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犹太搭犹太个兄弟”。这个文献对于研究一百多年前长汀话的语音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秋谷裕幸1995,黄淑芬2021)。
上面提到的长汀话实际上是旧汀州治所、今长汀县城的客家方言,李如龙先生早就指出唐开元之后一千多年间这里一直是州、府所在地,长汀话在闽西客家方言中的影响较大,而且处在“南部的武平、上杭、永定三县”,“北部的清流、宁化两县”以及连城三者之间,“兼有它们的一些特点,在方言特点上也较有代表性。”(李如龙1986:43)
我个人第一次调查长汀话是在2014年初夏,发音合作人是郭如淮先生。长汀话语音上是5个调类,有一套典型的舌叶音声母和比较多的单元音韵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汀话除了保留一些客家方言的特征词,还有不少与梅县话不同而与福建闽南话相同的词语,如:烊(冰雪)融化、做大水涝了、溪河、洋灰水泥、作田耕田、菠棱菜菠菜、胖心(萝卜)糠了、瓯小杯子、笼床蒸笼、臭丸樟脑丸、车师司机、心肝头胸脯、爆目鼓眼泡儿、大舌结巴、瘈手哩拽子、番椒酱辣椒酱、金斗骨殖坛子、食暗吃晚饭、歇休息、相争争论、结系(鞋带)、缚捆(柴火)、晏(来)晚(了),可是我们知道地理上长汀话与闽南话并没有直接交接,这些与闽南话相同的词语是如何产生的?这也让我深感这个方言不简单,还有待以后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方言,长汀话确实特别值得调查研究和保护传承。最近几十年来有关长汀话的调查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像曹培基《客家方言字典》(1997年刊印,实际上是长汀话字典),饶长溶《长汀客家话初记》(2016年),陈泽平、彭怡玢《长汀客家方言熟语歌谣》(2007年)这类专门面向长汀话的成果还很少,作者大多是长汀人。更多有关长汀话的调查研究成果,都出现在一些综合性的调查报告或学位论文中,前者如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2年),罗美珍、林立芳、饶长溶主编《客家话通用词典》(2004年);后者如蓝小玲《闽西客家方言》(1999年)、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2002年)、项梦冰《客家音韵论》(2005年)等,此外还有一些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迄今为止整个闽西客家方言尚未出版任何一本方言词典,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家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好在这个缺憾很快就要由周存老师的《长汀话词典》来填补了!2016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福建项目长汀课题立项,当年夏天我应邀到长汀指导博士研究生黄淑芬开展课题调查工作,有幸认识了老男发音人周存老师。周存老师的长汀话纯正地道,发音清晰稳定,加之他对方言字词的阐释也简明到位,使得我们的调查工作十分顺利。当时我突发奇想,周老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发音合作人,他应该还有能力研究自己的方言母语,何不请周老师编写一本长汀话词典呢?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周老师时,没想到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当年12月初,我在广州中山大学主持召开第十二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特别邀请周存老师与会参加研讨。会议期间,我们就词典的编写问题进一步达成了共识。尔后,周老师经过几年废寝忘食的努力,词典全文一百多万字终于杀青,李如龙教授拨冗审阅并写了序言,我则协助周老师重新校订了罗马字拼音方案。去年底,我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推荐出版该词典并获得批准,责任编辑魏志华女士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部词典正式面世。这是长汀话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客家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可喜可贺!
参考文献
黄淑芬《从四种文献看长汀客家话的语音演变》,《方言》2021年第4期。
李如龙《长汀县内方言的同异》,《龙岩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日]秋谷裕幸《The Gospel of Saint Matthew in Ting-Chow の 音系》,《爱媛大学教养部纪要》第28号,1995年。
饶长溶《长汀方言及其分片》,《客家纵横》增刊,福建龙岩,1994年;《长汀客家话初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谢重光《福建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庄初升《从方言词汇看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韶关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庄初升《广东省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东方语言学》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郑锦全主编《语言时空变异微观》,“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2012年。
后记
周存
一 过程
2016年盛夏,中山大学中文系庄初升教授携博士生黄淑芬前来长汀开展方言保护田野调查,我有幸作为“老男”发音人参与了这项工作。当年11月,“世界客家话研究会第12届年会”在中山大学举办,我有幸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间休息,庄初升老师和他的老师——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博导李如龙老师一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大陆主要的客家话代表区域里,梅州和赣州客家话都有人编出过词典,就你们长汀话还没有词典,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缺憾,希望你能把这本词典编出来。”我猛然感到一种压力和责任,真的,由于“推普”,方言的演变太快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口语与父辈已经有许多不同,我们的下一辈、不,只要年轻10岁、10多岁的同辈,语音、用词就很不一样了,——倘然我们这一辈不能保全方言,即使晚辈编出了方言词典,也会是走样的。一种使命感注入我的心里,我那时已经68岁,虽然有了18年糖尿病史,但自信还有编完这本词典的健康体质,于是开始草拟词典的结构框架,同时寻找合作者。很遗憾,居然始终没能在我辈中找到有编纂能力又感兴趣的同仁,当然,支持者还是很多的。
答应编纂《长汀话词典》之后,庄初升老师立即联系国家出版署,把词典列入“十三五”出版计划,并指定广东人民出版社印制本词典,可是由于人单力薄,又希望能把长汀话语词尽可能收集得齐全一点,在预定时间里终至未能完成任务。不过李老师、庄老师的鼎力支持,成为我几年来不舍昼夜刻苦用功的强大动力。李如龙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初就把家父认定为长汀方言的发音人,家父谢世以后,又认可我继续作“老派”的发音人。在辞典编辑过程、特别是起步阶段,或电话打扰、或登门求教,李先生成为我完成编纂任务的最强大的依靠。更使我感动的是,他主动答应为本词典作序。李先生的序言,不仅是对本词典的学术肯定,更使词典身价百倍。庄老师的博士生、年轻的黄淑芬老师是当年方言调查的具体执行人,她的博士论文就是《长汀话百年来语音系统的变化》,她的研究成果也对我启示多多。
搜集语词是工作的重点之一,我请胞弟周卫调查并收集土、木、竹、铁、裁缝、卜算、纸扎……百工语词,请长汀文化学者、原县文化局局长张鸿翔先生提供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长汀老字号、长汀民间故事等相关语词,请熊灵、熊胜父子,卢品祥、卢建鑫父子提供长汀人常用的中草药名词;参照李如龙先生《闽赣方言调查报告》,罗美珍、林立芳、饶长荣先生《客家话通用词典》,已故长汀一中毛河先先生《毛河先文集·长汀话语词》;更以已故长汀一中曹培基先生《客家话字典》为线索 ,补入同一字节领属下的语词;还从原长汀教师进修学校罗朝祥老师用长汀话创作的小说《老城故事》中摘入了约一百多个方言词;原县工商管理局干部熊秋生先生提供了长汀谜语、童谣、土法造纸相关语词,并解答了许多疑难语词的咨询;又充分发挥手机备忘录的记录功能,随时随处拾取方言语词;注释则部分来自百度或搜狗。至2020年秋,将各类语词进行电脑汇合时,居然有4万多条,字数近160万。我意识到,虽然永远也未能把长汀话语词一网打尽,但“体量”已经够庞大乃至臃肿了,于是进入整理阶段,至此已历时四年整。
我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方言承前接后的年代。因为一直说方言母语,所以上承老派方言,并基本保留老派发音,但已经多有变化;因为用普通话交际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下接新派发音,一不留神也会流露新派表达。所以本词典的注音和选词,新老交替而偏重老派,是我这代人的语音、用词的真实反映。
感谢上述各位老师、家人、亲戚、同学、同事和朋友们的真诚帮助,这本词典其实是集体创造的结果。
最后还要感谢千年古郡的家乡的语言文字以及文化的深厚积淀,才能有词典的丰富多彩。
二 发现
在辞典编辑过程中,有许多发现,兹粗略罗列于下,为长汀话二次研究提供思路。
(一)长汀话语音
1无普通话声母r。普通话r声母的词分化为n、y声母,如:人(nen2)、瓤(nung1)、染(nian3)、热(ne5);荣(yong2)、仁(yen2)、如(yi2);新派也分化为l,如:然(lang2)染(lang3)、仍(len2)、如(lu2)。
2增加了ng、v两个浊声母,如:(ngai1)、饿(ngo5);位(vi5)、掘(ve2)和zi、ci、si三个舌尖前声母,如:挤(zii1)、借(ziia2);妻(cii1)、斜(ciia2);须(sii1)、惜(siia2)。
3 v声母正在分化为w或y,即旧读v声母的词今多读w或y,如:屋(vu2-wu2)、物(ve2-wu2);搲(via3-ya3)、运(ven5-yen5)。汀东北仍读v音的词,城区已经读成w。例:为(vai5-we5)、会(vai5-we5)。
4老派读音声母j向新派读音g转化。例:归(ji1-gui1)、鬼(ji3-gui3)、贵(ji4-gi4)、桂(ji4-gui4)、规(ji1-gue1)、龟(ji1-gui1);
5老派读音声母q向新派读音k转化。例:柜(qi5-kui5)、刿(qi5-kue5)、跪(qi5-kui5)。
6 新派已从zhi、chi、shi中分离出j(鸡je1)、q(竭qe5)、x(设xe2)。
7 新派已从zi、ci、si中分离出zii(姊)、cii(栖)、sii(死)。
8长汀全境除童坊外均无撮口呼,且撮口呼音节大多数并入齐齿呼i。例:语(yu3-yi3)、雨(yu3-yi3)、芋(yu5-yi5)、余(yu2-yi2);觉(jue2-jio2)、瘸(que2-qio2)、雪(xue2-siie2)、月(yue5-ye5)。
9 on、ung、ng是长汀话有而普通话没有的韵母,新派on、ng已经合二为一,都读作合口后鼻浊辅音ng,例:安(ng1)、唔(ng2)、五(ng3)、按(ng4),但本词典仍按老派读音注音。例:饭(pon5)、碗(von3)、塅(don4)、暖(non1)。带声母音节韵母用on,零声母音节用ng。
10老派长汀话无普通话里的an、uei、eng、in、ing五个韵母。普通话an母,方言均作ang。例:般(ban-bang1)、餐(can-cang1)、担(dan1-dang1)、反(fan3-fang3);普通话ang、iang母,方言均作ung、iung。例:糠(kang1-hung1)、帮(bang1-bung1)、将(jiang1-ziiung1)、想(xiang3-siiung3)。
11方言韵母e的发音如同普通话ei;
12方言韵母ui 不同于汉语拼音uei的省写,而是u和i的直接拼读音。
13普通话uei母,方言丢失尾音i,作ue。例:碓(dui4-due4)、推(tui1-tue1)、坠(zhui-zhue4)、税(shui4-shue4)。
14普通话韵母ia、ie在方言中丢失介母i。例:鸭(ya1-a2)、压(ya1-a2)、哑(ya3-a3)、亚(ya4-a4)、挜(ya4-a5);鸡(je1)、结(je2)、扯(che3)、跇(che4)、夹(qe5)。
15普通话eng、in、ing母分化为ian、ang、en、ong;老派长汀话ian的鼻化音完全消失;on(碗的韵母)的鼻化音只在部分80岁以上老人中保存;
16舌尖前音zi、ci、si与舌面音j、q、x分离。例:挤(zii1)、即(zii2)、姊(zii3)、祭(zii4),妻(cii1)、七(cii2)、取(cii3)、觑(cii4)、疾(cii5),西(sii1)、息(sii2)、死(sii3)、四(sii4)、席(sii5)。
17长汀话里独特的音节(piang\ng+韵母\v+韵母)。
(1)普通话韵母iang只可以与声母j、q、x相拼,长汀话既可以与j(惊)、q(轻)、x(兄)相拼,也可以与b(偋)、p(平)、m(瞑),d(岭)、n(眏)、zi(靓)、ci(青)、si(姓)等相拼。
(2)Piang音节可有四个音调,分别是piang1(薯饼、抨死渠)、piang2(坪哩、平正)、piang4(偏头)、piang5(病人)。其中piang1表达为“扁平的一块”<名词或量词>最特殊,应该是“扁”和“平”的切音词,故写作“饼”。例:一~薯~。豆哩~。
(3)ng声母肯定是北方中原地区千年不变的遗迹,是长汀客家话源于北方方言的确凿证明。实际上闽西客家各县的方言都有ng声母,也证明客家话与北方方言一脉相承的关系。
(4)v与y、w。“v”声母是长汀方言的传统发音,受普通话读音影响,v变为“w”,例:物理(ve2li3-wu2li3)、屋下(vu2ha1-wu2ha1);或v变为“y”。例:运气(ven5xi4-yen5qi4)、县城(vian5shang2-yan5shang2)。参见上(一)(3)。
18长汀话声调
长汀城区方言声调最趋近于现代普通话
(1)只有5个调式(中平、低升、中降、高降、低降),十分接近普通话。
(2)和普通话一样,没有入声调。
(3)受普通话影响,第一声中平调向高平调演化,第五声阳去声正在分化消解到其他四声。
(二)长汀话语词(与普通话比较)
1来源
(1)日常口语(食饭、朝晨、昼边、暗晡、树楇、畲精、樵杂、伶俐、热头)
(2)现代普通话(热火朝天、人山人海、电视、卑鄙、先进、落后)
(3)古代汉语(蹩兮、荏兵、打退令、天子穆穆、不亦乐乎、之乎者也)
(4)古越遗存(打倽口、冇搭倽、草唧、乱纃、傩咪)
2层次
不同层次的人群,其用词具有鲜明的区别,城乡用语也多有交汇,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方言语词。
(1)文化人群,用词比较雅致,多用四字词。例:翰林编修 四煞夜嚎 拖衣罗食 五姓贼人 国贼 摆布 老练 卫生间
(2)一般市民,用词俚俗。例:韧皮得焦 铜钱 老挨 修尾巴 好瓠勺推唔到陈坊哩 厕所
(3)劳动群体,用词粗砺。例:老膦 老炸 侠爽 狗擘唔出 屎窖 狗搒犬
(4)鄙俗语,多用男女性器官、屎尿秽物、猪狗贱物表达贬义。例:臭膦屎 膣汤水 屎乌蝇噪尿桶 猪闲狗乐 卖猪卖狗
(5)往往同一个意思,不同人群有不同表达:
人群 表义 | 大小便所 | 很能说 | 处事老到 | 对不上号 |
文化人群 | 卫生间、洗手间 | 三寸不烂之舌 | 老练、老到 | 鼎斗木耳 |
一般市民 | 厕所、便所 | 好会话 | 老挨 | 斗三唔着四 |
劳动群众 | 屎窖、粪寮 | 好会剐 | 老膦 | 膦斗木耳 |
鄙俗语 | 诖(剐)膣筒 | 老膦、老膣 | 膦唔识膣臭 |
3复合词。
本词典收入大量复合词,因为复合词在根词的组合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新意思。复合词的收集,大大增加了词汇量。例:
(1)大嘛早晨跌三满。大嘛早晨(大清早儿)+跌三满(赌钱游戏)=吵吵闹闹,争执不休。
(2)撩火樵哩。撩火(拨动柴堆使火旺)+樵哩(柴棍儿)=挑起更大的争执。
(3)较肥船。较(换)+肥(人粪尿)+船=长汀城上游下城来运载粪肥的长条形船只。
成语在长汀方言中占有相当分量,说明长汀方言历史悠久,已经相当成熟。例:
(1)目汁洒也。泪眼阑珊,十分哀伤,哭个不停的样子。
(2)夤夜鬼叫。半夜鬼哭狼嚎,泛指又哭又闹乱成一团的场景。
(3)衣冠悉肃。衣帽整肃,端庄严肃的样子。
(4)狗面生毛。喻指关系时好时坏,不知羞耻。
(5)目皮厚。喻指有眼不识泰山。
(6)门口种藜。喻指难于进门探访。
俗语在长汀方言中十分丰富,而且大多还是歇后语。俗语大多用暗喻构词,显得巧妙而生动传神。例:
(1)斗桁尾巴就系猪。与猪比,只差一条尾巴。<歇>蠢到硺。<喻>像猪那么笨。
(2)得猪踩嘞。构词像谜语,破解谜面:菜是用猪油炒的;谜底:难怪那么好吃。
(3)火烧蓑衣。<歇>燂棕。谐音“同宗”,指同姓氏,五百年前是一家。
(4)修尾巴。指望后世修出好人生,没想到修成了长尾巴的猪狗牛马。<喻>事与愿违。
(5)斗樵火烧癞牯寮。百姓凑柴火烧掉关禁麻风病人的地方。<喻>正义的行为。
(6)麻坛岭背骂知县。<歇>骂冇用。<喻>当面不敢说,背后慷慨激昂乱说。
4特殊的构词形态
(1)两字音变叠词。
<形>例:横横(vang2vang4),不讲道理,蛮横; 颠颠(dian2dian4),唠叨,喋喋不休;牙牙(nga2nga4),闲聊,瞎吵吵; 妄妄(mung2mung4),转得头晕脑胀。
<肯定否定重叠式>例:会(唔)会、曾(唔)曾、系(唔)系、够(唔)够。
(2)四字反复音变叠词,强化程度。这是唯客家方言才有的表达式。例:
淋淋淋淋(den2den2den4den4),形容水滴一直掉落下来;
斜斜斜斜(ciia2ciia2ciia4ciia4),形容行走不稳,左摇右晃(多指醉态);
嘀嘀嘀嘀(di2di2di4di4),来来回回,坚持不懈的样子。
徜徜徜徜(chang2chang2chang4chang4),(1)很热闹的样子。(2)很放松地游玩的样子。
(3)前缀后缀词。方言的前缀、后缀词比普通话多,多系形容词,前缀、后缀都起修饰作用。可以分两种:
缀词有实义,例:雪白、寡白、簇齐、潽胖、当当中、食食前
缀词无实义,例:来竭、来来横、嗲崎、唊青、高迎迎、矮冬冬、红逼逼、壮唧唧
(4)讳词。
别称。例:老魏子(没良心的)、尖嘴(老鼠)、溜溜(蛇)、长鼻公(蚂蚁)
绰号。例:大炮(张姓)、老鼠(丘姓)、爆脑(刘姓)、圣圣(康姓)。
讳词。死的讳词最多:老撇嘞、走撇嘞、敬老嘞、抻直脚、目歇紧嘞、转四堡打锡嘞……
市语。详“市语shi4yi3”词条。
(5)切音词
这是当地百姓的独特发明,本用于生意场,后来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于是具有讳词的神秘色彩。例:獳嗤(臭chou4)、罗一(恶o2)、滥甚(圣shang4)、料屎(晓xiao3)、溜秀(够gou4)、娄贵(够gou4)。反切字只表音不表义。
切音方法大多为反切(唠嗤lao4zhi4照),但音符未必严格对应(溜秀liu4siiu4够)。
(6)状形状态词
长汀话状形状态词非常丰富,多以描述性叠词的形式出现。仅以“目”的状形状态词为例,本词典收入不下20个。例:目跕跕哩、目歇歇哩、目斜斜哩、目睇睇哩、目觑觑哩……
(7)功能性衬词
功能性衬词在方言中也不在少数,衬词都是中心词的修饰成分,起强化中心词状态的作用。多为四字词。例:弯阑纠溜(弯) 扁呐啥哩(扁) 高拦擎哩(高) 直窿捅哩(直)
5有音无字的自造字和借用字
(1)方言语音的独特性造就了有音无字的现象,但人们毕竟需要表达,于是仍然依据“六书”的办法造了一些字,以适应日常生活需要。长汀话自造字大约有20个左右。例:(ngai1我)、(bu1蹲下)、(biao1蹦跳)、(veng1播撒)、(nai2煎炙)、(le2脱落)。
(2)“借用”也是造字法之一,长汀话流行的借用字大约有10个,大都通过会意、形声进行借用。例:媆(nen4奶)、昂(ang4很、非常)、廋(sou2卑鄙)、肎(gen3盖、盖上)、嗲(dia2吧唧嘴)、笊(qia4竹制锅刷)。
6异体字词
(1)通过音误造成的臆会异体字词,例:
a魄力(pa2di5),说话、处事有气势。误为“爬力”,理解作“有能力”。
b淡忘(tang1mung2),忘了,不记得了。误为“天放(tian1biung4)”、“添忘(tian1biung4)”、“添放(tian1biung4)”。
c做活(zo4she5),干活。“活”是多音字,一读“hue2”,例:生~、~命、羌~(中药);一读“she5”,例:做~、事~、~轻、~紧,是典型的读字读半边,把“舌”当成了声旁。
d衣冠悉肃(yi1gon1sii5su2),衣帽全都很整齐肃穆的样子。因为是文言文语词,又是读书音,被误为“一管四素”,导致无解。
e秉节(ben3zie2),节日第二天接下来的那个节日。“秉”字太文雅,现代人又用得少,早已不知道此字具有“接着”的意思,而臆会为“本节”、“分节”。
F择菜(to5cue4),“择”声符从“铎”。
g跕(nang4),声符从“占zhang4”。
(2)通过形误造成的异体字,例:
a夤(vung2),本应读“yen2”,形近“黄”“簧”,造成的误读。
b羸(赢ngen4),本应读“lue2”,有形旁赢(去掉“贝”读成yen4);今用“荏(ngen4)
取代。
7多性词
“得”
(1)<助动>能,能够。用于动补短语之间,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目的或结果。例:探~到。食~饱。行~嚎。
(2)<介>被。表被动。例:~渠爹哩咒嘞。~蛇咬嘞。
(3)<助动>给。介于动词及其直接宾语之间。例:学~渠知。
(4)<使动>让,容许。例:~渠先过。
(5)<动>得到(演算结果)。例:一四~四。
(6)<动>获得。例:~嘞银会。
“搭”
(1)<介>和、跟、与。例:你~渠。姐哩~老弟。
(2)寄托。例:~信。东西~得你放。
(3)参与。例:~言。~本。
(4)暂时相共。例:~床。~车。
(5)附加。例:斫猪肉有~头。
(6)与人私通。例:渠~人老婆(老公)。
(7)粘连。例:~牙。
(8)支,架。例:~薮。~桥。
(9)挂。例:湿衫服~在竹篙上吹燥啊子。
(10)粘结。例:衫涿湿嘞唔敢~在身上,惊怕感冒。
(11)连接。例:电线~到水会漏电。
(12)交付。例:累到命都快赛~得渠嘞。
(13)搭配。例:大个~细个做一下卖。
另有“来”、“到”、“敢”、“怕”等词也都具有多种功能,此处不另。
(三)长汀县的三个方言区块
长汀全境可分三个方言区块,(1)城关、附城及汀东北新桥、庵杰、铁长、馆前、童坊等乡镇。(2)受赣南客话影响的古城、红山、四都一片。(3)受惠州、大埔客话影响的汀南一片。不同区块方言区别最大的是声调,语词及语法则基本一致。
(四)长汀话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地方文化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载体,长汀话毫无二致地承载着长汀传统的、现实的社会生活。“畲精”、“五姓贼人”、“狗头太公”……可以讲一长串外来者与土著的生活故事;打醮、打醮墓、打蜡烛、打斗五、打牙祭、打菩萨……各自体现生动的民俗文化;典雅的风景名胜“龙山白云”、“朝斗烟霞”、“云骧风月”、“霹雳丹灶”……包蕴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上百家“老字号”见证着当年长汀经济的繁荣富强;“辛耕别墅”、“福音医院”、“老古井”、“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宝库独步天下;童谣、谜语、山歌、民间故事、游戏光影陆离……。语词本身也隐含着无边的学问,足以让方言爱好者和研究学者们穷通一辈子。
(五)推普与方言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一方面挤占了方言的生存空间,改变了方言语音体系,另一方面大大丰富了
方言语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普通话语词方言化,并赋予新的含义。会说方言的人们如果用普通话进行思考、口语(日常交际)和书面语表达(白话文,我手写我口),于是在讲方言的场合也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普通话语词,有时候甚至出现“本地话不知怎么说”的现象。例:
(1)小鸟依人:如此典雅的书面语词,不识字的老妇女都会说会用(当然也有识字的人不知道这个词的可能),因为它的生动形象而且简洁;如果用方言来表达,必须有一长串的话才能说明白。这种口语化的书面语词,当今方言口语中不在少数。
(2)公共汽车:所有人都可以搭乘的汽车。<喻>所有男人都可以搭上的女人,指作风极淫荡的女人。例:介个妇娘就系~,那个都搭得上。
(3)电子脑:安装了电子元件的脑袋。<喻>记忆力非常强、脑子非常灵活的人;特指学习轻松、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例:智智读书唔晓几轻松,大家喊渠~。
(4)播种机:农耕用于播种的机械。<喻>所到之处嫖女人、生孩子的男子。例:老梁调嘞7个乡镇,个个地方留嘞有子女,真个变作~。
(5)过车瘾:指外出旅游,参观时间少,乘车时间多。这是新时代的新词新语,也被广泛运用,甚至当作普通话语词来用。例:樵晡去三明眏老姊哩,见嘞面食嘞一餐昼就来归嘞,就系去~。
2方言语词普通话化。
这种情况常见于习惯说方言的人与不会听方言的人交流的场合,说话人普通话语词不够用,只好用方言语词替代,于是出现“半土半洋”现象。当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例:
(1)吃成(完)了:长汀人把“成”译读作“完”,本来也没错,但有的场合“完”会令人联想到“败完”、“完蛋”、加上音误会变成“亡(死)”,于是变得很晦气,甚至引起误会。例:怎么问人家“吃完了”呢?应当问“吃好啦?”!
(2)衣服忒阔:方言的“阔”,表“宽”时读“kue2”,表“阔绰”时读“ko4”;而普通话“阔”,音“kuo4”,复合连用时表“宽”,例:宽~;单用时表阔绰,例:穿了一双很~的红皮鞋。如果“阔”读作“kuo4”就会误会为阔气。
(3)精致:普通话指器物做得很精细、很雅致。例:这只景泰蓝手镯做得很~。方言表示很讲卫生,很爱干净。比喻做人精明、周到。例:老板娘一世人野~。
(4)伶俐:普通话指聪明、机灵,多指小孩。方言则指干净,一尘不染。意思完全不同,如果“土洋结合”地表达“三嫂野精致,到处都抹到野~”,恐怕不知道方言的人都会误解。
(5)跋岭:这种表达很古老,现在都改说“爬山”了。
(6)许诉:方言意思是许诺、答应。例:~嘞细人哩个,一定要兑现。普通话也没有这一说法。
三 电子编辑
电子编辑工作包含词条排序、编译国际音标、编辑索引、整体编辑等既繁琐又费时的一系列工作,如果用手工操作,再熟练也得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极易出错,交由电脑完成,由电脑软件工程师花点时间编好程序,则可“一键完成”,实在太便捷了。而这份工作就是由我儿周原和他所领导的福建驻上海创昱达电脑软件开发公司部分员工完成的,感谢他们,也感谢现代电脑科技的神奇。
四 遗憾
起步晚,时间仓促,肯定还有许多遗漏。
学养不够,错讹难免;
欢迎专家学者、家乡父老批评指正。
2021.9清晨于长汀家中
(感谢作者惠赠样书、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