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1
研讨会现场2
研讨会现场3
梅州市首座佛教香花文化博物馆奠基仪式
与会人员合影
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2015年梅州市佛教香花文化研讨会在梅州市召开。广东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政协常委、省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英,市政协副主席邹浩元、彭广福,市政府副秘书长曾海新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丘峰、杨宏海、陈持、谢重光、潘一经、冯秀珍等3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及梅州市佛教香花教职人员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指导,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梅州市佛教协会、梅州市佛教香花文化传承基地主办。研讨会为梅州市也是国内首次举办的香花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这一平台,促进学界、佛教界对佛教香花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佛教香花文化传承,规范佛教香花活动场所管理和教职人员行为。会上,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围绕佛教香花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传承、保护、影视拍摄和传播等方面进行分组研讨,并作了专题报告。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梅江区慈云宫、梅县区灵光寺、兴宁市神光寺等宗教活动场所以及何南凤纪念馆,观摩了香花科仪表演。梅州市首座佛教香花文化博物馆奠基仪式也于研讨会期间举行。
什么是佛教香花文化?据了解,“香花”是梅州市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佛教香花由明代举人何南凤(现兴宁市石马镇人)于360多年前主导创立,是客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特殊宗教文化载体,在海内外客家人中影响深远。佛教香花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本地客家人的“孝悌”精神、积极的思维方式,是客家民俗与佛教思想相结合的文化产物。作为佛教文化的一部分,佛教香花文化具有道德功能、心灵抚慰功能、文化调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对调整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佛教香花文化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是梅州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长管雅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梅州市300多处批准登记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中,香花寺庵就占80%以上,现有香花科仪30多套,其中“席狮舞”、“铙钹花”已分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莲池”、“鲤鱼穿花”被列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