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

2015年12月3日 暂无评论
2015年12月3日:

20151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

 timg_副本.jpg

双流历史悠久,古称广都。古蜀国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即今胜利街道)、樊乡(即今华阳街道)为国都,与成都、新都、并称“蜀地三都”。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相,以张若为蜀国守。双流地属蜀郡。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广都县,属蜀郡。

王莽时(9年),广都县更名为就都亭,置就都大尹。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讨公孙述,拔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区),使精骑驰击广都。次年,汉光武帝命吴汉直取广都,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攻克成都。东汉永平元年(58年)复名广都县。蜀汉时期,广都县隶属关系不变。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广都治所由古城坝(今华阳街道)沿江安河北移,徒治于文星集镇(今西航港街道)。 [22]  以蜀之流人置宁蜀郡(侨郡),广都县改属宁蜀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废宁蜀郡,广都县仍属蜀郡。

隋仁寿元年(601年),广都县迁徙县治于城关(今东升街道)。避炀帝杨广讳,借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语,改称双流,属蜀郡。

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县复置广都县,同属成都府。

北宋时期,双流县仍属成都府。南宋时期,隶属关系不变。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县。其辖区大部分入华阳县,少部分划入双流县、仁寿县。至元十二年(1275年),双流县属成都路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华阳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隶属关系不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双流曾一度属“大西”。

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县(曾一度用名“新双县”)。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县,属成都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西川道。民国一十八年(1929年)直属四川省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解放初,四川省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区并设行署。双流县属川西行署区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省制,设专员公署,双流属四川省温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9年双流县曾一度与华阳县和署办公,同年7月,撤销双流建制并入温江。划双流县属黄甲、维新两公社入华阳县。

1962年复置,隶属关系不变。黄甲、维新两公社从华阳县析出,划归双流县。全县共3 个区、15 个公社、2 个镇(15个公社:杨公、黄水、擦耳、柑梓、九江、金花、机投、通江、永福、红石、东升、升平、彭镇、黄甲、维新)。其行政区域与原双流县辖区相同,县级领导机关仍驻双流县城关镇。

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华阳县以三镇十八公社(18 个公社:中兴、鹤林、协和、中和、新兴、白家、文星、万安、正兴、太平、合江、平安、永兴、兴隆、三星、永安、公兴、黄佛;3个镇:中兴、中和、太平)并入双流县。至此,双流县共33 个公社、5 个镇。

1976年,仁寿县籍田区(籍田乡、红武乡、沿溪乡、煎茶乡、新秦乡、回水乡、红花乡、刘公乡、大林乡、玉皇乡、三合乡)划入双流。同年,双流由温江地区划归成都市管辖,面积为1102.98 平方公里,形成今双流行政区域。

20101116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13)》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标志着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其中成都片区内,双流县除九江、金桥、彭镇、黄水外其余镇(街道)全处于天府新区规划范围。

2015123日和1215日,国务院、四川省人民政府相继批复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双流区的行政区域,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顺城街1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1949年12月3日平南县解放         1949年12月3日合江解放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