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赣南师范学院温群荻硕士学位论文《宁都民间戏班探究》(指导教师罗勇)摘要

2010年6月10日 暂无评论
2010年6月10日:

20106赣南师范学院温群荻硕士学位论文《宁都民间戏班探究》(指导教师罗勇)摘要

QQ截图20220927100309.jpg

宁都采茶戏

摘要

 

宁都民间戏班,作为传承客家地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历经文革洗劫后,再一次的重现在各个村落庙宇的各种仪式中,流动于大村小坊的乡间舞台上。

尽管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下以及行政意志时常干扰下,作为草根文化的宁都地方戏曲面临流失的危险,但它们仍在村落庙宇的仪式活动中,通过地方民间戏班的表演,整合成新的地方文化认同,展示其深厚的客家地方特色,深受客家民众的喜爱,并在当前的客家民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特有的民间意义。宁都民间戏班也为宁都地方戏曲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给丰富的客家文化生活增添色彩。

笔者通过多次对宁都乡镇的各个民间戏班和地方戏曲活动实地调查与分析,深度了解宁都民间戏班的历史与现状、宁都民间戏班的组织与生活、宁都民间戏班的市场与消费、宁都民间戏班的运作和戏班表演形式及演出剧目等等。

探究宁都戏班的整个运作过程,从戏班的经营管理模式上看,宁都民间戏班以适应市场为导向的灵活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保留了其原生态性。演出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戏班的生存方式,也调节着戏班经营管理方式和演出形式等。在戏班的表演场合中,各个村落庙宇的仪式活动已经成为戏班演出的主要生存方式。这些仪式活动早已转化为客家民俗,成为客家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和村落凝聚力的认同形式。

宁都民间戏班的演出活动是客家民俗仪式活动中的核心所在,其演出剧目主要以中老年人喜欢的古装戏为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俨然成为链接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纽带。同时,宁都客家地域文化也通过民间戏班的演出活动,在当地社会变迁中产生新的形态与含义。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和谐交融,取长补短,共生共长,创造出客家地区不断发展的文化新形式。

宁都民间日趋兴旺的戏班,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生存方式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演出环境,保护好其新的生机。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0年6月赣南师范学院温群荻硕士学位论文《宁都民间戏班探究》(指导教师罗勇)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5年6月西北大学范郝耀伟硕士学位论文《<二刻拍案惊奇>代词研究》(指导教师沈文君)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