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南昌大学夏水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指导教师房学嘉)摘要

2006年6月13日 暂无评论
2006年6月13日:

20066南昌大学夏水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指导教师房学嘉)摘要

QQ截图20220928160113.jpg

 蕉岭石窟河

 

 

本文主要以清代粤东镇平县为主,先考察了明后期到清代石窟河流域的历史,试图通过这一历史的考察,说明这一区域是如何成为清代粤东移民台湾人口集中地的,以及移民在原乡的主要分布情况,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这一过程。

石窟河是韩江上游的一条二级支流,流经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全境及梅县的一部分地区,属于纯正的客家地区,处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地区,故常常被称为“粤东”。从明末清初开始,这一区域的开始有人移民台湾,到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高峰。清代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移民台湾,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外,与当地的社会整合程度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明末清初时期,处于汉化阶段的土著居民的各种“寇乱”、清初时期海上势力的不断深入等,均造成了这一区域人口流动经常化。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流向台湾,种吸引内陆粤东人前往开发与谋生的条件与机缘。

而清代台湾社会也存在着各早期前往台湾垦殖谋生的粤东客家人常常在两地来往。到迁去台湾的粤东客家人在台湾稳定下来以后,开始产生了原乡与移居地的区别与概念,粤东地区也随之成了重要的台籍客家人的祖籍地。原乡与台湾的来往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直到年,这种来往中断三十余年后,联系又重新开始。虽然有所谓历史一脉相承,但意义与形式均有所不同,他们所联系的纽带、仰赖的基础也都不一样。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6年6月南昌大学夏水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指导教师房学嘉)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广西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6月13日(地址广西桂林市)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