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赣南师范学院方观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以来赣闽粤边区茶亭研究》(指导教师周琍)摘要

2014年6月18日 暂无评论
2014年6月18日:

20146赣南师范学院方观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以来赣闽粤边区茶亭研究》(指导教师周琍)摘要

1.jpg 

摘要

明清以来,由于赣闽粤边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其本身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使得赣闽粤边区茶亭十分普遍。赣闽粤边区茶亭在形质结构上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总体上来讲它们都具有朴实实用的特征。茶亭的修建为赣闽粤边区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在里头休息、娱乐、避风雨,而茶亭中的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及山歌文化又进一步丰富了茶亭的文化内涵。茶亭建造的组织运作及施茶又体现了茶亭有序的运作程序。

本文运用历史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试图对赣闽粤边区茶亭做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揭示赣闽粤边区茶亭概况、建造原因、实际功用以及茶亭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层层推进,力求使茶亭的研究系统化。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文章的选题缘起做了阐述,同时对茶亭研究的学术史作了回顾,并且厘清了茶亭概念,圈定了文章研究对象的范畴,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赣闽粤边区茶亭概况部分,通过阐述赣闽粤边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后面介绍赣闽粤边区茶亭普遍的一个基础,而对茶亭产生与发展的论述,又对茶亭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对赣南、闽西、粤东北三个地区茶亭分布的统计与分析,得出赣闽粤边区茶亭是非常多的。而对赣闽粤边区茶亭形质结构的分析,又可知赣南、闽西、粤东北三个地区的茶亭在形质结构方面既有类似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

第三章从客家人历史渊源、客家人精神、社会经济、文化、战争等方面分析了赣闽粤边区茶亭建造的原因。

第四章赣闽粤边区茶亭在明清以来的社会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既有休闲与娱乐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有治安功能等。

第五章茶亭与地方社会关系部分,茶亭的修建以及组织运作必然牵涉到很多人,而茶亭与这些人的关系则体现了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本章介绍了茶亭修建的组织建造以及施茶等内容,同时还分析了茶亭与地方精英的关系。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做了总结,同时对茶亭发展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且对赣闽粤边区茶亭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出展望。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4年6月赣南师范学院方观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以来赣闽粤边区茶亭研究》(指导教师周琍)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0年6月18日海南省儋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儋州客家山歌上榜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