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14日攸县解放

2015年8月14日 暂无评论
2015年8月14日:

1949814日攸县解放

 timg_副本.jpg

攸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攸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春秋、战国攸县属楚黔中地。

秦在湖南设置12个县,其中阴山县,衡山县,桂阳县,攸县属阴山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沙国,攸县、容陵均属长沙国,攸县之名第一次出现于史籍。阴山县属桂阳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子刘福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则为攸舆候。

东汉,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长沙郡辖攸十一县。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黄忠曾与刘磐共守长沙、攸县。攸县、容陵皆属吴,吴将容陵县改为阴山县。

三国吴太平三年(258),分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阴山改属湘东郡,攸隶湘东。

晋太康元年(280),破吴,沅湘降,置长沙郡,属荆州,领攸、蒲圻十县。

南朝齐 攸县、阴山均属湘东郡。

梁(531~555)始迁县治于攸江之上。此为老县治之所在,即今网岭镇罗家坪村。

陈(558~589)壬申,湘州刺史王琳袭据湘州。辛巳(561)湘州降,罢罗州,改攸县曰攸水,隶湘州。

隋攸水、阴山、茶陵、建宁(今株洲)四县并入湘潭县,属衡山郡。

唐武德四年(621),废湘潭县,置南云州。攸水县分置为安乐、新兴两县,与阴山县、建宁、茶陵均属南云州,州治设攸水县治,贞观元年(627)废南云州,将攸五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衡阳郡。武后圣历元年(698),分出攸县所辖茶陵旧地,复置茶陵县。

五代后梁 907~935)、后唐、后晋三代,攸县均属潭州。此时县治由罗家坪迁至洣水北岸。后汉乾祐元年(948),攸县改属衡州。

宋至道三年(997),以潭州属荆湖南路,领长沙、攸、醴十一县。

元攸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

清攸县属长沙府。

民国3年(1914)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11年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27年(1938)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衡阳,后迁耒阳。

  1949814日,攸县解放。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1949年8月14日攸县解放》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返回列表         1953年8月14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余庆楼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