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

2002年9月29日 暂无评论
2002年9月29日:

20029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

 001RRApmzy7bOwcUyoH83_副本.jpg

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麒麟山人为代表的壮族先民在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居住、活动,并繁衍生息。

先秦以前,来宾市域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在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来宾市属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

汉初,来宾市属南越国。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9郡,今市境属郁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在今武宣县境设置中留县,象州县境设置桂林县,是来宾市境有行政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兴宾区西南部属郁林郡领方县(县治今宾阳县)管辖。

东汉时,中留县改为中溜县,隶属依旧。

三国属吴。凤凰三年(274年) 分郁林郡地,增置桂林、始安、临贺三郡,桂林郡位于今来宾市境内,郡治武安(今象州县境),是来宾市境内第一次设置郡级(相当于地级)建置,桂林郡辖武安、桂林、潭中等县,今市境内有武安县(今象州县境)、桂林县(今武宣、象州境)。今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郁林郡临浦县(县治今宾阳,领方县改置)。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县更名武熙县。今象州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武宣县境有中胄县,改属郁林郡。迁江、合山属郁林郡领方县。

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郡治晋兴县,今南宁市),市境内武熙、桂林、中胄3县属之。

南北朝、宋、齐时,置桂林郡、郡治武熙、后迁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在今武宣县境复置中溜县,中溜县域包括今武宣县和兴宾区东部,象州境有武熙县,裁桂林县;同时在今忻城县境设置腾溪县,亦属桂林郡。梁时,桂林郡治又迁回中溜,中溜县改称中胄县,在今象州置韶阳郡,领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今象州县城)为郡治,忻城县境无建置县,改属龙州马平郡(郡治今柳州)。陈沿梁制。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 增置桂林县,开皇十一年武宣县地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县治在今象州县境。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象州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象州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郡治始安县,今桂林市)。阳寿、桂林2县包括今象州、武宣、兴宾等地,忻城县境依然无建置县,亦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 ,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 ,属岭南道;今武宣县境分桂林县地,增设武仙县;今象州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州治今荔浦县境);今兴宾区境置阳德、归化、文安三县,属昆州(州治今柳州市境),其后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

唐贞观初,在忻城县地置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芝州辖忻城、平西、富川、乐光、乐艳、思龙、多云7个小县,纡州(今思练镇一带),治东区县,管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个小县;归思州(今大塘镇一带)治履博县,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5个小县。

贞观五年(631年),在迁江置羁縻思刚州,属邕州都督府。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年),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

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

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

乾元元年(758年) ,象郡复称象州;忻城郡复称芝州。

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地域包括今象州县、武宣县;严州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地域为今兴宾区大部地区;羁縻思刚州辖今兴宾区西南部和合山市。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辖今忻城县等地域。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属楚。

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行政区划依唐制不变,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严州辖来宾、循德、归化3县;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羁縻思刚州;忻城县地属芝州、归思州、纡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沿旧制。

开宝七年(974年),撤销严州,将循德、归化县地并入来宾县,隶象州。

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

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

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宋天禧四年(1020年),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得名之始,沿称至1952年并入来宾县始废。

宋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州、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属湖广行中书省;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属庆远路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十六年(1279年)忻城县改属庆远路总管府。

大德年间(12971307年),象州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

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今市境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象州属柳州府(府治今柳州市);忻城县属庆远府。

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来宾2县;迁江县改属柳州府;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

洪武三年(1370年),忻城县又改属庆远府。

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武仙、来宾2县改属柳州府。

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县治由阴江(今三里镇旧县村)移至高立(今武宣镇)。

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武宣县、来宾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归清,建置沿明制。

雍正三年(1725年),武宣县、迁江县、来宾县改属宾州直隶州。

雍正八年(1730年),武宣县改属右江道浔州府(府治今桂平县境)。

雍正十二年(1734年),迁江县又改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境),来宾县还属柳州府。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武宣县,改象州为相州,改武宣县为文兴县。

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及武宣县,相州复称象州,文兴县复称武宣县。

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但仍称忻城土县。

民国元年(1912年),清代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广西省划分为十府,象州改称象县,来宾县、象县属柳州府;武宣县属浔州府;迁江县属思恩府;忻城土县属庆远府。26月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来宾县、武宣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由省直辖。

民国六年(1917年),广西省划分为6道,来宾县、象县、忻城土县属柳江道,武宣县属苍梧道,迁江县属南宁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广西省撤消道制,分为若干区,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属柳江区,武宣县属苍梧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忻城土县复称忻城县,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县属柳江行政督察区。武宣县属苍梧行政督察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西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属柳州民团区;武宣县属苍梧民团区;忻城县宜山民团区;迁江县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武宣县属梧州民团区;迁江县属南宁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忻城县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广西省府开始在金秀瑶山内建立乡村保甲等政权机构,再次确认周围荔浦、修仁、蒙山、平南、桂平、象县、武宣7县分管金秀瑶山。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广西省忻城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象县、武宣县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来宾县、忻城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迁江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忻城县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用数字编行政督察区,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武宣县、象县属第三区(治苍梧);来宾县、忻城县属第四区(治柳州);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金秀瑶山设立县一级机构—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象县、忻城县改属第二区(柳州);7月,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设治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象县又改属第三区(治苍梧);同年冬,广西省府撤销金秀设治局,改建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警察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解放前夕,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忻城县属第二区(治柳州)。111日,国民党金秀警察局奉命改名为金秀警察中队。

194911月到12月,各县相继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柳州专区;迁江县、忻城县属武鸣专区。金秀瑶山区依旧属周围7县分管。

1950年,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

1952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武宣县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驻石龙镇),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宜山专区。525日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

19558月,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柳州专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5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

19623月,复置武宣县(驻武宣镇),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

196648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1970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1981629日,设立合山市,来宾县的北泗公社划归合山市,属柳州地区。

20029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来宾市管辖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合山市。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什邡撤县设市(县级)由德阳市代管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