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丁姓

kjtadmin 11-23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丁姓

 QQ截图20211123165800.jpg


丁姓来源有五:一、得姓于商朝。二、源出姜姓。《史记·周本记》载,周朝初年,姜子牙被封于齐,其子姜假(又名吕级)是周成王时的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齐丁公,子孙以“丁”为姓。三、春秋时,宋国有位大夫丁公,他的子孙以丁为姓。四、三国时吴国孙姓改姓丁。五、西域东来的回民姓名翻译成汉字,尾音多带丁,为了省繁就简,就以丁为姓。
丁姓郡望有济阳郡、济阴郡等郡望。战国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济阳(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市西北)一带。唐朝有丁飞举为济阳的望族,明朝朱元璋名将丁普郎,受封为济阳郡公。西汉刘邦属将丁义、东汉名人丁肃场为济阴人。常用堂联有“麟分帝里,凫浴家池。”上联指西汉丁复,他从汉商祖南征北伐,为大司马,封阳都侯,是西汉十八元勋之一下联指东汉丁密,传说他非家织布不衣,非自耕种所获不食,事父母至孝,后有双凫游于其门前小池塘,见他驯伏,人皆日系其清介孝道所感。此外还有“岛游家池水,化鹤归还乡“梦松应兆,刻木事亲。”“飞凫驯伏,化鹤归来。”等。堂号有济阳堂、济阴堂等。
据上杭丁氏族谱记载,北宋熙宁元年(1068 年),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丁十二郎,幼时勤奋攻书,聪明过人,24 岁中壬申科(1092 年)进士,由朝廷派遣到汀州府上杭县任知县事。其时上杭县治设在钟寮场(今才溪镇荣石材),丁十二郎任满后,因为官清正,百姓力劝其留下定居,加上如要回抚州,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困难重重,故留居在钟寮场,遂成为客家丁氏入闽始祖。丁十二郎夫妇墓在钟寮场古寺后,地势“飞凤”形。丁十二郎夫人梁氏生有一子,取名念四郎。南宋乾道四年(1168 年),上杭县治由钟寮场迁郭坊村(今县城),念四郎之子府户率全家迁入新县城。丁十二郎裔孙播迁闽西的上杭、长汀、武平,广东的大埔、丰顺、潮州,四川,山西,江西,台湾的台北、北中,香港及新加坡等地。
闽西客家工氏主要散居在永定具的高陂,上杭县的临江、白砂、旧县、下都、官庄、临城,武平县的平川,长汀县的古城,宁化县的泉上、翠江、方田、湖村,清流县的长校等乡镇。上杭迁台湾有丁十二郎裔孙正昌、忠义、更生、启焜等,而更多的则由福建永定、广东大埔向台湾迁移。

(辑自《闽西客家文化大典》,编者供稿,原作者钟巨藩,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丁姓》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闽西(古汀州府)八大干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卜姓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