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山东大学朱明来博士学位论文《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指导教师杨端志)摘要

2006年10月25日 暂无评论
2006年10月25日:

200610山东大学朱明来博士学位论文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指导教师杨端志)摘要

1.jpg 

根据蒋绍愚先生的汉语历史分期,近代汉语是指从晚唐五代到清代初期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在这个时期中,虽然书面语仍然以文言文为主,但是人们的口语以及一些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已经和古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差别,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区别于古代汉语的语法特征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些是以前业已存在,但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并最后形成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有些则是产生于这个时期。断代的语法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前提。宋代是近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宋人话本是宋代汉语语法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宋人话本的句法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精密。历时的句法比较将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动补结构这种特殊的句法结构的发展演变脉络。本文本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研究原则,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的分布理论、语义指向理论以及语法化等理论研究宋人话本的动补结构。全面考察动补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的表现。考察有关动补结构句式历时的发展演变关系,并试图解释造成这种句式发展演变的原因。

全文共分七章。绪论、其他形式动补结构、结语各-章,主体部分共四章,主体部分先从带不带“得”字来划分,有不带“得”的动补结构和带“得”的动补结构两种。然后根据述语动词和补语的语义关系将前者分为动结式补语结构(第二章)、动相式补语结构(第三章)、动趋式补语结构(第四章);带“得”的动补结构(第五章)分为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三种。

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范围以及写作宗旨、研究方法予以说明。首先简要介绍话本概况、话本性质、流传及研究价值。研究话本语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话本的断代问题。所以,文章首先勘定现存的宋人话本并确定其大体成书年代,明确本文的语料范围。其次,说明本文的章节设计、写作宗旨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动结式补语结构”:结果补语是动补结构中较早产生的一种形式,它直接附在动词述语后面而形成粘合式动补结构。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期间,学界展开了关于动词补语结构的大讨论,80 年代、90 年代以来有关汉语动补结构的讨论得到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于结果补语的产生时代,学界有多种认识,我们则倾向于魏晋六朝说。从汉语史发展过程来看,初期动结式的基本结构形式是:“Vt+Vi/A (+O)”,即:结构前项为及物动词,后项为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结构后面可以出现宾语。在宋人话本中充当结果补语(R)的有动词(V) 和形容词(A)。本章根据动补结构中宾语(O)的有无,分为“V+R"、“V+R+O”、“V+O+R”三种类型,并结合充当结果补语(R)的动词(V)和形容词(A)两个词类,探讨宋人话本中动结式补语结构的构成及其演变。

第三章“动相式补语结构”:动相补语有两种:当前面的述语动词是持续动词,补语表示完结;当前面的述语动词是非持续动词,补语表示完成。宋人话本中的动相补语也相应分为两种: - 种由表实义的动词充当,表示动作的完成,也是一种结果补语;另一种由介于虚实状态的动词充当,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可以看作是状态补语类。在宋人话本中充当动相补语的成分有在“V+ (O) +VR"格式中的“已”、“讫”、“毕”、“罢”、“了”以及在“V+VR (+O)"格式中的“却”等。本章主要探讨“已”“讫”、“毕”、“罢”、“了”、“却”等词在宋人话本中的分布、语义类型,并尝试探讨动相式补语的演变。

第四章“动趋式动补结构”:动趋式补语结构是指带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宋人话本中用作趋向补语的有单纯趋向补语“下”、“上”“入”、“出”“起”、“过”、“来”、“去”、“回”以及由“来/去”跟“下”、“上”、“过”、“出”、“起”、“回”组合而成的“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入来”、“出来”、“出去”、“过来”、“过去”、“起来”、“回来”、“回去”等复合趋向补语。本章主要探讨由上述补语构成的动趋式补语结构的表达形式、句法特点及语义特点,探讨“V+将+R越'结构在宋人话本中的用法特点。

第五章“带‘得’的动补结构”:带结果补语的动补结构、带状态补语的动补结构和带可能补语的动补结构都有“得”字,所以都放在本章进行研究。述语动词不同、语境不同,“V+得+ (O)”所表补语的类型就有所不同。本章主要考察“V+得+(O)”式动补结构分别充当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时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考察“得”作为结构助词时引出补语的“V+得+R"式动补结构以及“V+得+R"带宾语时的表达形式和该结构充当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时的语法意义,考察“V+R"动补结构否定式及其变式,以及宾语在“V+不+R”中的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力图从中发现语言自我优化的机制。

第六章“其他动补结构”:宋人话本中还存在程度补语句、数量补语句,由介词结构充当补语的如时间补语句、对象补语句、工具补语句等。本章主要考察程度补语句、数量补语句,数量补语句包括由动量词充当补语的动量诃补语句和由名量词充当补语的名量词补语句在宋人话本中的表现形式等。

第七章“结语”:通过本文主体部分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动补结构发展到宋人话本时期结构类型相当丰富,已趋近成熟,表现为双音节结构占据绝对优势,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可以充当多种句法功能,表达语义也更加精密准确。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6年10月山东大学朱明来博士学位论文《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指导教师杨端志)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中国闽西文学院第六届年会暨祝贺张惟创作六十五周年茶话会2012年10月25日-26日在上杭县金秋老年公寓隆重举行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