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林兆武博士学位论文《基因传承视角下闽西客家典型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研究——以连城县培田村为例》(指导教师陈晓键)摘要

2015年11月12日 暂无评论
2015年11月12日:

2015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林兆武博士学位论文《基因传承视角下闽西客家典型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研究——以连城县培田村为例》(指导教师陈晓键)摘要

QQ截图20220930155512.jpg

培田村

 

 

形态基因是量化解析城镇空间本体形态、延续城镇传统空间特质、准确控制城镇空间发展形态的思维方法和重要手段,可以用于量化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基因的分化、重组、变异等本质特征,进而客观解析这些传统村落的形态构成、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具有基础性研究价值,成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构规划学主导的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研究体系,揭示出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用地的形态特征、演化规律和演化机制,进而提炼用地形态基因特征,并尝试性对保护发展的规划策略进行展望。为此,本文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围绕规划学科的核心问题,融贯生物遗传学、城市形态学、景观学等相关理论,建构形态基因视角下用地形态研究体系。基于此,应用 AHP 法(层次分析法),对闽西客家 21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典型甄选,选取培田村为典型案例开展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论证该研究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并探究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用地形态基因特征,进而提出基因传承优化的规划响应与保护策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成果:

1)建构规划学主导的用地形态基因研究体系

以规划学的用地类型、用地布局和用地指标为核心内容,融合遗传学的基因元、基因链和基因性状的概念,提出“形态基因”理论模型。据此,结合形态学“描述-分析-解释”的研究路径,建构用地形态基因“性状描述-演化分析-动因解释”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融合康泽恩的“平面格局分析法”、基因的“变异理论”和道氏的“力动体理论”,提出多层次形态基因性状描述、多维度形态基因识别分析和多动力基因动因解释的研究体系。

(2)建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典型性甄选模型

针对闽西客家村落的人文基础、形态共性和形态类型等一般性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建构典型性甄选模型,形成包括人文基础等 4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41 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通过 21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典型性分值的计算和比对,甄选出培田村为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培田村与闽西客家的人文基础有高度的协同性,在形态特征上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形态类型方面具有多样性,保护概况具有完整性的特征。

3)揭示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基因特征

以培田村为典型案例,应用前文建构的研究体系,描述村落用地形态基因性状,分析其演化规律,解释演化动因。通过研究,归纳特征如下:一是基因变异方面,道路要素主导建成区形态基因的变异,空地要素决定功能用地基因变异的强弱,要素和平面中心的远近与住宅建筑基底平面基因变异成正比;二是基因组合模式方面,轴线对称主导基因要素的组合模式;三是基因传承方面,祖祠源基因主导建成区用地基因的传承,功能用地的多样性决定基因传承的能力,住宅建筑平面要素间组合的逻辑性决定基因传承的强弱;四是经济与人口主导用地形态基因演化的有源力体,宗族和文化是决定村落形态基因特征的无源力体,政府和社会的外力影响现代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基因演化的力体大小。

4)提出闽西客家传统村落基因传承规划策略

通过基因动因机制的分析,揭示基因传承优化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规划困境,进而建构时间与空间维度相融合的传承优化目标体系,制定整合驱动力和优化约束力的政策机制,提炼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传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成区、主要功能用地和住宅建筑基底平面等三个层次的用地规划响应策略。

本文应用多科学交叉融贯方法,通过对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基因的理论探索,尝试为传统村落形态研究提供一个普适性的研究体系,并在研究体系建构、性状描述指标设计、康氏“平面格局分析法”的应用等方面形成创新点。研究成果可为闽西客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技术标准的出台提供理论准备,亦可为该地区传统村落的规范量化管理提供研究基础,还可为国内其他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5年11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林兆武博士学位论文《基因传承视角下闽西客家典型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研究——以连城县培田村为例》(指导教师陈晓键)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