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陈雪凤硕士学位论文《“身份迷思”与“创伤记忆”——钟理和小说“泰利斯曼”式书写探源》(指导教师黄乃江)摘要

2019年12月4日 暂无评论
2019年12月4日:

201912福建师范大学陈雪凤硕士学位论文“身份迷思”与“创伤记忆”——钟理和小说“泰利斯曼”式书写探源》(指导教师黄乃江)摘要

QQ截图20221117160358.jpg 

本论文选取钟理和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艺术治疗理论中的“泰利斯曼”为主要切入点,辅以创伤记忆理论,对钟理和小说的“泰利斯曼”式书写进行追本溯源,试图厘清钟理和坚持创作的源动力及其在作品中蕴藏的精神诉求。

“身份迷思”与“创伤记忆”是钟理和整个作品中的两大显著特点。在自传体小说《原乡人》中,钟理和吐露其在台时期的身份思考,由于深受父辈们的原乡熏陶,作者认为祖国原乡是其精神皈依,并为此踏上原乡以寻求身份确证。在奉天和北平的八年原乡之旅中,曾经憧憬的祖国原乡与亲临现场后的原乡实景形成巨大落差。作者在文本中吐露对精神故土的亲近与失落。

“创伤记忆”萦绕于钟理和的一生。钟理和“以身试法”,冲破当时“同姓不婚”的传统习俗,与同姓女子钟台妹共筑“同姓之婚”。然而,违背了传统的钟理和注定要与痛苦相搏斗,“同姓之婚”成为其一生走不出的创伤“沼泽地”。此后,钟理和遭遇罹患严重肺癌、贫病穷愁的生存困境、中年痛失爱子等巨大创痛,多重的生理与心理创伤使钟理和只能通过文学书写的方式来煮字疗伤。在长篇力作《笠山农场》中,钟理和通过情境仿拟、身份置换、矛盾迁移等方式将自身的创伤记忆进行艺术化处理,为的是实现其“泰利斯曼”式书写的目的。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9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陈雪凤硕士学位论文《“身份迷思”与“创伤记忆”——钟理和小说“泰利斯曼”式书写探源》(指导教师黄乃江)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0年12月西北大学任永亮博士学位论文《家世国难与留学经历:陈寅恪文化史观的发轫》(指导教师方光华)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