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寿春编注《闽西客家古代文学辑注》2012年2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2012年2月1日 暂无评论
2012年2月1日:

兰寿春编注闽西客家古代文学辑注20122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QQ截图20221121104113.jpg 

 

总序

李金莲

 

2010年2月13日,农历已丑年除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上杭古田五龙村和永定客家土楼视察,与当地客家民众共度除夕。在五龙村,胡锦涛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为客家龙“点晴”,并与客家乡亲-起跳起欢快 的客家民间歌舞“年年好,节节高"。而在永定土楼,胡锦涛总书记则深情地嘱咐土楼客家人说:“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 -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总书记的视察和关怀给闽西客家乡亲以极大的鼓舞,总书记的讲话言简意败,独到精辟,高屋建筑,概括了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一-“大家庭、小杜会和谐相处”,明确地指示我们要将客家文化“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作为闽西客家祖地唯一-本科院校龙岩学院的学 者,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闽西是客家祖地,是中华汉民族的独特民系一客家民 系形成的地城。一千多年前,由于战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原汉人一波又一-波南迁 ,特别是唐末至两宋期间,许多南迁汉人越过武夷山,进人闽西这片背靠中原、面向大海的特殊地域,在这一片 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域以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发、耕耘,并以先进的中原文化影响、融合并同化当地百越族土著,终于“反客为主”,客家民系于是在这一-片 地域形成并在其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为伴随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历经千年精心培育已经茁壮成长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现代化进程急速推进的今天,这棵大树仍然发挥着应有而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我们继续精心呵护,才不至于叶黄枝败,才能继续保持郁郁葱葱。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校(其前身是龙岩师专)学者就敏锐地发现,客家文化是本地颇具特色的文化,是我们这类院校的社科研究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他们率先闯人这块在祖国大陆尚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城。他们从对颇具争议的现代著名侨领、成功的华侨工商企业家、本地区客家籍人士胡文虎的研究开始,并专门成立大陆高校第一个客家人研究的学术机构一-龙 岩师专胡文虎研究室,将研究成果结集发表在《龙岩师专学报增刊<胡文虎研究〉》上,以大量的事实推倒了一个时期以来强加在胡文虎先生身上的污蔑不实之词,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后来给胡文虎先生公正评价、恢复其爱国侨领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1988年6月,我校成立大陆高校首个客家研究机构一龙岩师专 客家学研究室(后改名“客家学研究所"),1989年11月该所研究人员编辑出版《客家史与客家人研究)第-辑,送往当年12月中旬在广东省梅州市召开的世界客属联谊大会,赠送给与会客属同胞和海内外专家学者,引起巨大反响。新加坡(联合晚报》、香港《文汇报》、台湾《联合报》和北京(光明日报》等海内外媒体,纷纷对该刊及联谊会增加客家学研究这一一全新内容进行报道,注意到“大陆兴起客家学研究”、“中国开展客家学研究"。这个不小的波澜,正是由我校学者的研究成果掀起的。其后,该刊更名为(客家学研究> ,仍由我校学者参与编辑,并且编辑室设在我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影响更大。1991 年6月,由我校学者李逢蕊主编的《客家纵横>杂志创刊,为我校及海内外客家学研究者开辟出一-块新的园地。

我校学者在客家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由我校学者参与发起及承办的“闽西客家学研讨会"(1991年9月)和“首届客家方言学术讨论会”(1993年9月)相继在龙岩举行更是进一一步推动了闽西客家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校学者还先后参加“上海国际客家学研讨会”(1991年10月)、“香港首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1992 年9月)及其后历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国际客家学研讨会。

2000 年10月,我校客家学研究所更名为“客家文化研究所”学校将其作为人文学科重点研究所列入建设规划,并将客家文化研究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课程列人文科有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我校客家学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先后正式出版张佑周陈弦章、徐维群编撰的教材《客家文化概论》(2002年s月)和张佑周的《客家祖地--闽西》(2005 年10月) 林清书的《武平方言研究》>(2004年8月)等专著。

2007年1月,我校申报的以客家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民俗学”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8年1月,我校以“客家文化研究所”为基础申报的“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208年8月,我校客家学研究中心申报的福建省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客家文化与闽台客家关系研究"获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立项。我校客家学研究中心参与策划并承办由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和龙岩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和平发展”研讨会(2008年11月),参与协办由龙岩市人民政府和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文经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2010年6月)。同时还参与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为龙岩市委市政府打造"客家祖地”、“海峡客家”文化品牌提供相关材料和相关建议,为龙岩市博物馆撰写“海峡客家”展区布展方案,为有关县、乡镇客家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咨询意见等等,为地方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著名客家学研究专家、我校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周教授主编的这套“闽西客家研究丛书”是我校客家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是我校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春节期间视察福建、视察龙岩时的重要讲话,配合龙岩市先行先试,打造“海峡客家”文化品牌,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一个实际行动。

“闽西客家研究丛书”包括《闽西客家传统社会研究》、《客家之子论客家》、《海峡客家论集》、《闽西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等四部专著或文集。

张佑周先生撰写的《闽西客家传统社会研究》通过大量客家文化事象透视闽西客家传统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探讨现代化进程对于闽西客家传统社会的冲击以及如何“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的问题。

《客家之子论客家》收录丛:书主编张佑周近20年发表的客家学研究论文30篇,

其中包括对于客家源流、民情习俗、民间信仰、语言文学文化事象等诸多方面的探讨,观点独到,不乏-家之言。

《海峡客家论集》收入本校客家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吴福文先生和张树廷先生近年来有关海峡两岸客家研究论文凡31篇。作者通过对闽台两地客家文化、人物特别是以往人们较少涉及的客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台湾政治生态中的客家因素等的研究,探析海峡两岸客家的渊源关系以及客家文化研究交流对于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意义。

《闽西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是我校客家学研究新秀兰寿春副教授关于客家文学作品研究的尝试之作,辑录自唐代至清末包括闽西客家籍作者以及在闽西为官作宦或流寓闽西的非客家籍作者有关人文山水民情习俗的作品,也有少数非客家籍作者涉及闽西的作品,还有部分闽西客家民间文学作品。体裁以诗歌、散文为主。尽管辑录者对所有评释都着墨不多,但观点独到,语言精炼,足见其扎实的古典文学研究之功力。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将福建省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和“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将福建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的内涵,不仅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海峡东岸一宝岛 台湾的发展以及对于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看来,我校学者此前及今后所进行的客家文化研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张佑周教授送来丛书书稿嘱我作序。身为客家女,我欣然命笔。谨对我校客家学研究写下一些回顾性文字,并表达本人对客家文化研究重要意义的粗浅看法,就教于海内外客家研究专家。

(作者系中共龙岩学院委员会书记、研究员)

 

 

近几年来,客家学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客家学研究的深入,作为客家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文学,也逐渐受到重视。关于客家文学的研究,我想必然会涉及几个问题。

一是何谓客家文学 ,及客家文学作为- -个文学 系统是否可以成立。这涉及对客家文学的界定。自罗香林《客家学导论》出后,客家这- -概念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作为客家文学这- -概念 ,它该如何界定,这是不能不考虑的。比如,把凡是客家人所做的文学作品都定位为客家文学;或是把客家地区出现的文学作品定位为客家文学。就前者来说,作者是否为客家人,其身份要确认。那么,流寓在外的客家人的作品可否归人?就后者来说,客家人在客家地区创作的作品没问题,但非客家人仕宦或流寓客家地区的作品算不算?

二是客家文学形成的起始时期和分期如何确定。客家文学的发展演变是否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变迁有关系。客家民系的形成,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或是起始于东晋,或是起始于唐五代,或是开始于南宋。不管是在哪个时期,都已是中国古代文学成熟的时期了。就此来说,客家文学的产生,其起点应该是比较高的。从兰寿春君所辑作品开篇的唐宋人作品,可以说明这--点。起始期如果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同步,那么其分期是否可以不按照--般文学史的分期那样以朝代的变迁来分,而以客家民系变迁的几个大的时期来分呢?

三是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研究客家文学,还要考虑到它与中国文学主流的关系,与地域文学的关系。兰寿春君所辑的客家文学作品,就体现了鲜明的闽西地区的区域特点。

兰寿春君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即从客家文学作品的结集、辑注人手,尽可能的把客家文学作品收集起来,再由此进行客家文学的研究,最后写-部客家文学史。他从客家人聚居的闽西地区人手编辑客家文学作品,以期再扩“大到其他地区,这样的路径是对的。闽西地区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区,自唐宋以来出现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及至近代,作品就更多了。兰寿春君曾花了很大的时间精力对客家作品进行搜集,此书是对闽西地区客家文学作品的第一次集 中展示,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尽管有的作品的人选与否还可商榷,但有利于读者对客家文学的了解。兰寿春君还对作品进行了简洁且认真的注释,可供读者参考。这些,对于客家文学的研究,都是有价值的。当然,对于客家文学的界定分期,以及作品的搜集,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

寿春君仍在不懈的努力之中。

祝寿春君在客家文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谨为序。

郭丹

2010年仲秋

后记

 

福建客家主要在闽西。

闽西客家历史上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史志所载和私家著述都很丰富。据目前已搜集的《临汀志》、《八闽通志》、《汀州府志》、《汀南廑存集》、《杭川新风雅集》、清代版或民国版的各县县志、以及部分个人诗集粗略估计,仅诗歌数量就在万首以上。这是闽西客家珍贵的文化宝藏,亟待我们整理、研究与开发。承蒙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周教授的创意和精心策划,《闽西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经过编者三年来的辛苦劳作得以面世,这对于本人以及闽西客家文学的传播和研究来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客家文学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客家文化,不能避而不谈客家文学。

本书选录的客家古代文学作品,有描写客家地区恬美的山水田园,有展现客家人淳朴的民情风俗,有反映客家人心灵的喜怒哀乐,有记载客家人不懈的理想追求,也有非客籍诗人抒写他们在客家地区的见闻与.感受....是我们了解客家人、触摸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学历史的重要窗口,其中也不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鉴赏与学习。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客家文学是广义的概念,她的作家群既包括客家籍的本地人,也包括从外地前来客家地区仕宦的官员,或流寓的诗人。因为他们都曾共同生活劳作在闽西客家这块土地上,是他们共同创造和发展了客家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客家人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本书辑注的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闽西(主要是历史上的汀州八县)客籍知名作家有170余人,非客籍作家108人,佚名3人,作品共500余篇(首)。民歌29首难以分清产生年代,所以单独列为部分。近现代的闽西客家文学作家作品众多,数量远胜于古代,当另行编辑。本书所辑诗文都有翔实的文献出处,所选作者也有史志可征,读者可免于茫然查考之累。当然,这些诗文只是闽西客家文学历史长河中闪亮的几朵浪花,挂漏万,在所难免。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视野还很有限,许多作家的著述不可得见,尤其是词作品,宋代的《临汀志》只存李仲虺[如梦令]词- -首,《汀州府志·著述》虽载宋代宁化人汤莘叟有《诗余》-卷元代清流人雷绅“工词赋”、明代伍晏有《中兴词选》,然而《汀州府志·艺文》不载词作,《全宋词》、《全明词》《全清词钞》等词集中也只见鳞半爪,因此本书对词作品暂不收入。还有些诗歌作者名不见经传,生平事迹只能十分简略或暂付阙如。这些都是深为遗憾之事。本书在诗文作者简介、解题和注释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提出帮助,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再出一次修订本,希望能弥补这些缺憾。总之,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将为继承客家文化这一宝贵遗产,为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本人一直得到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周教授、郭义山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郭丹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的亲切指导和鼓励,也得到龙岩学院科研处、长汀县方志办、龙岩市方志办、上杭县图书馆、宁化县方志办、明溪县委宣传部、厦门大学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长汀县方志办曾宪江主任、长汀县退休教师邹子彬老先生、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廖森老师都曾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本书为福建省2010年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福建客家古代文学辑注》(编号2010B2034自筹经费)之闽西篇,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将另行补充。本书为福建省2010年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福建客家古代文学辑注》(编号2011B2034自筹经费)之闽西篇。闽西之外,福建其他客家地区的作家作品将另行编辑。本书还获得2010年龙岩学院服务海西建设项目暨福建省教育厅B类课题(JB10197)经费资助,在此并致谢!

编者兰寿春

2010年仲秋初成于武汉大学枫园

2011年仲春改定于龙岩学院凤凰山麓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兰寿春编注《闽西客家古代文学辑注》2012年2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主办《客家》杂志(双月刊)2022年第1期(总第147期)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