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山东大学张文科硕士学位论文《广东紫金畲声研究》(指导教师张树铮)摘要

2005年5月10日 暂无评论
2005年5月10日:

2005年5月山东大学张文科硕士学位论文《广东紫金畲声研究》(指导教师张树铮)摘要

1.jpg 

摘要

  紫金方言属于客家话,但在其辖区内的柏埔、临江等镇分布着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畲声”的方言。目前对“畲声”尚无系统的研究。“畲声”到底该如何定性?“畲声”和畲族及畲语有无关系?本文通过对畲声进行全面的语音调查,反映畲声的基本语音面貌,并辅之于基本词汇的比较,试图说明“畲声”的性质并理清“畲声”与畲族的关系,并为汉语方言学、汉语历史语音学的深层次研究提供鲜活的材料。

  本文以静态的描写为主、以纵横两方面的比较为辅,深入详细地描写了“童声”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概括它们的基本规律。参照项为中古音系、紫金客家话和作为广东强势方言的粤语。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绪言。包括紫金县的人文地理、紫金方言概况、“畲声”的分布、本文研究意义及音标符号说明等内容。

  二、单字音系及语音特点。在详细描写“畲声”音系的基础上,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把畲声和中古音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归纳出畲声的语音特点。

  三、音变。主要描写了畲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及文白异读情况。发现了临江部分阴去字在连读时读为阴平这一重要现象。

  四、畲声的比较研究。为了给畲声性质讨论提供共时基础,本章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把畲声和周围的方言紫金客家话、广州话进行了比较。

五、总论。结合基本词汇的比较和当地居民的移民情况来试图说明。畲声”的性质及“畲声”得名与畲族的关系。

 

参考阅读(摘):

 

畲声的得名、分布和本文研究意义

紫金的“畲声”当地人称为“sa24声”,也可写作“蛇声”。其得名原因比较复杂,存在多种可能,这里暂不做讨论,留待最后讨论畲声的性质时再一并加以说明。畲声在紫金的分布据《紫金县志》(1993)的记载:紫金县黄塘镇的庙前、蜡石乡,柏埔镇的部分村落以及临江镇的前进、澄岭、联新等乡有村民使用“畲话”。县志认为它属于紫金县五种腔调之一的西路腔(另外四种是紫城腔、中坝腔、南路腔、西南路腔)。实际上,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从黄塘镇的庙前乡起,沿省道西行,一直到与紫金交界的河源市源城区,那一带的居民多操这类与紫城话差异较大的话,也就是畲声。在整个分布上,畲声呈不完全连续的块状分布。畲声和紫城话的差异比较大,以至于没有接触过这种话的县城居民在乍听之时基本听不懂,对于这点笔者在调查时也是深有同感。

紫金方言在客家话分区中属于粤台片的兴华小片(熊正辉,1987),袁家骅先生在《汉语方言概要》中也是把紫金当作粤北的17个纯客县之一。客家话内部的一致性向来为学术界所熟知,但是,紫金境内的畲声却与县城客家话的差异如此之大,(笔者有一位在县城生活长大的同学毕业后到柏埔镇中学教书,刚去时基本听不懂畲声,直至两年后也没办法完全听懂。)对这个现象作一个深入细致的研究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最后能证明这是非客家方言在客方言区的存在,那么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对其做一个细致的调查来观察研究其与周围客家方言相互影响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又或者证明“畲声”也是客家方言的一种腔调,那么对其所作的研究无疑会帮助我们丰富对客家方言内部差异的认识,更进一步来说,对于两种不同的客家腔调在紫金交汇的现象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05年5月山东大学张文科硕士学位论文《广东紫金畲声研究》(指导教师张树铮)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3年5月复旦大学贾彦硕士学位论文《台湾汉语词汇研究》(指导教师申小龙)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