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重庆大学龙雁翎硕士学位论文《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体系设计研究》(指导教师米满宁)摘要

2019年6月1日 暂无评论
2019年6月1日:

20196月重庆大学龙雁翎硕士学位论文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体系设计研究》(指导教师米满宁)摘要

QQ截图20221122164723.jpg

四川地区各处的传统客家民居(内文图)

传统客家民居因其突出的防御设计和聚居形态在中国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对其文化和精神特质的探索更是方兴未艾。四川地区是除闽粤赣三地之外,客家人聚居较为密集的地方,总体呈“小聚居,大分散”的格局。

此前对四川地区传统客家民居的研究集中在川北仪陇县及川中成都东山洛带古镇等地,重在从建筑学视角探讨相关理论。川东地区作为多数客家人入川的第一站,至今仍保留有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传统客家民居,分布在涪陵、武隆、合川、达县和綦江等区县。川东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设计与闽粤赣传统客家民居一脉相承,又随地域、文化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最终成型,而学者们对川东地区的传统客家民居关注较少。

本课题以川东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体系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设计的系统组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差异等核心问题。注重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主要结合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历时性研究和分类归纳等多学科方法。以设计学和建筑学为依托,来系统地解读川东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设计,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研究之初搜集并整理川地客家民居、客家迁徙历史记载等资料,保证研究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可信度与理论价值。第二章首先界定“川东”和“川东传统客家民居”的概念和范围,梳理川东地区传统客家民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川东传统客家民居进行初步的情况概说。再进一步探索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设计思想的几大成因,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时代背景、防御对象、建造技艺及材料四个方面,来阐述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体系设计的形成机制。

第三章的重点在于系统解析川东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体系设计。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系统大致涵盖三个层级,而川东传统客家民居更强调以硐寨营建为特色的聚落整体层级,和以碉楼为代表的单体住宅建筑层级两类。防御系统的结构包括实体防御设计和精神防御设计,分别对应实用物质层面和精神心理层面的双重防御措施。实体防御中以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详细分析边界营造——墙体,和重要防御要素如外墙、碉楼、门、窗等,和内勤补给所提供的防御保障。精神层面的防御设计则从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卫意识表达展开探索,包括场地防卫、形式防卫等方法。

第四章在前文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将典型的传统客家防御性民居与川东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体系设计进行对比的同时,总结出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设计的四点基本特征:(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体量削减,小型为主;(3)住防合一,功能互换;(4)原乡继承,文化记忆。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9年6月重庆大学龙雁翎硕士学位论文《川东传统客家民居防御体系设计研究》(指导教师米满宁)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9年6月重庆大学袁峻豪硕士学位论文《新旧共生理念下的深圳城中村更新设计研究——以王母村更新设计为例》(指导教师汤桦、周铁军、戴琼)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