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余彦硕士学位论文《大埔县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指导教师倪根金)摘要
大东镇坪山梯田旅游区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以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技术与知识集成。近年来,随着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山清水秀,素有“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之称,大自然为该县大地上的动植物的生殖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加上先民的勤奋、开发,因此大埔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致可分为农业物种、农业工程、农业景观、农业技术、农业特产和农业民俗等六大类别。在农业物种方面,大埔培育了水稻、蜜柚、花生、茶叶、黄花菜等传统优良品种;在农业工程方面,遗存有以蔡仙人圳、石灰圳为代表的众多水利工程;在农业景观方面,保留了以大东坪山千亩梯田、花萼楼等典型客家地区的生态文化景观;在农业特产方面,种植有上千年的农优名产大埔蜜柚;在农业技术方面,传承了享誉全国的西岩古茶的种植及制茶技术。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发现,大埔县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其数量多、类型全、内容丰富,但高精尖项目少,缺乏对全县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专门研究,并且政府部门在农业发展中主要从产业扶持和旅游开发来作规划,缺乏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因此产生了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未能很好的处理经济发展、增产增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未能较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本文以大埔县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搜集整理该县有关农业历史、农业系统、农业物种、生产工具、土壤耕作、作物培养等相关的农学资料,并在此基础之上厘清了大埔县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结构。此文认为大埔县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悠久性、活态性、复合性和战略性等普遍特点,还具有典型的岭南山地特点。针对大埔县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指出了当地农业文化遗产存在的地方良种锐减、绿色物产污染、美丽古村消失、农业遗产破坏等问题,并提出了大埔县农业文化遗产在生产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动态保护途径和策略,如进行文化遗产普查,建立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推动地方遗产保护法规制定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大埔县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从而提升该县农业附加值,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大埔县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