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深圳大学何阳硕士学位论文《广西粵方言被动句研究》(指导教师丘学强)摘要

2020年6月10日 暂无评论
2020年6月10日:

20206深圳大学何阳硕士学位论文广西粵方言被动句研究》(指导教师丘学强)摘要

QQ截图20221114150321.jpg 

广西境内语言资源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语言矿藏。近年来对广西方言的研究多以语音、词汇为重点,语法研究虽紧随其后,但对本土方言语法研究的重心主要还是集中在零散的单点描写上,且部分语法研究距今已有较长时间,而语言(方言)又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在语音、词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系统的语法研究仍大有广阔天地。

广西粤方言被动句颇具地方特色,接触色彩明显,故本文以广西粤方言被动句为研究对象,将共时描写与历时考证相结合,系统展示广西粤方言被动句由表及里的全貌。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介绍广西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和方言概况,接着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括。对广西粤方言语法研究以单点描写为主,少有跨语言(方言)的比较,被动句尤甚。最后,介绍本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及文献查阅法为主。

第二章讨论广西粤方言四个片区七个粤方言点的被动句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归纳总结出广西粤方言被动句有“捱”字被动句、“着”字被动句、“畀”字被动句及“分”字被动句四类。其中,“捱”和“着”字被动句既可以以长被动句的形式出现又可以以短被动句的形式出现,但“畀”和“分”字被动句只能以长被动句的形式出现。

第三章比较广西粤方言内部同一片区不同被动句式、不同片区同一被动句式、不同片区不同被动句式的句法异同及语用差异。相较之下,广西粤方言被动句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广西粤方言四类被动标记句中,“着”字被动标记的语法化程度最深;第二,广西粤方言被动句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性,“捱”字被动句主要活跃于年轻一代之中;第三,广西粤方言能接受主语为非常规的受事,如时间、地点等作为受事的被动句。

第四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研究归纳广西粤方言四类被动标记的语法化途径。主要从汉语文献和方言文献两个方面对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进行历时的分析,再结合共时语言表达的实际归纳出“捱”和“着”字被动标记具有相似的语法化途径,而“畀”和“分”字被动标记也具有相似的语法化途径。相似的语法化途径导致其语法化为被动标记后在被动句的句法形式上也具有相似性。

第五章从语言(方言)接触的角度讨论广西粤方言被动句接触的方式、接触引发语法演变的特点及接触的规律。首先介绍了广西粤方言四类被动句的来源,指出“畀”字被动句是粤语本身的被动标记,“捱”字被动句则是粤语同西南官话(桂柳话)接触的产物,“着”和“分”字被动句则是受到客家话的影响而产生的。再在此基础上结合接触程度的高低及主客观环境的影响,分析广西粤方言被动句接触的方式、特点及规律。

第六章为论文的结语部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广西粤方言被动句的句法形式、语用表达及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描写、比较与分析,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广西粤方言被动标记的语法化途径进行归纳。结合田野调查实际,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对广西粤方言被动句演变方式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捱”字被动句将渗透到广西境内大小语言(方言)的假设。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6月深圳大学何阳硕士学位论文《广西粵方言被动句研究》(指导教师丘学强)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0年6月赣南师范大学王磊硕士学位论文《广播文化类节目<“情寄赣南”特别节目——传唱不朽的赣南采茶戏>创作阐述》(指导教师陈芝、邹媛)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