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广西民族大学朱锦钊硕士学位论文《族群认同视野下博白客家舞犀研究》(指导教师伍广津)摘要

2020年6月20日 暂无评论
2020年6月20日:

2020年6广西民族大学朱锦钊硕士学位论文族群认同视野下博白客家舞犀研究》(指导教师伍广津)摘要

QQ截图20221116164751.jpg 

博白客家舞犀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博白县的一种标准性地方文化,它是以男性为主的宗族性集体活动;是客家人在迁徙后的一种文化选择的体现以及信仰的体现;更是客家人寄托心理慰藉和信仰的重要活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南地区博白县博白镇的大旺田村的“舞犀”这一项民俗体育活动深入调研,分析客家族群特点与客家文化特征,并追溯“舞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程,并从人类学领域中族群认同的视角去探讨“舞犀文化”与客家族群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中舞犀在客家人生活中的体现。期望从多个方面印证族群集体性活动在族群发展过程中具有意义和价值。

在博白客家舞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博白客家舞犀变迁因素与建议。研究结论得出:1.博白客家舞犀具有种类繁多、形态丰富等特点,集中体现了桂东南地区客家文化等特色,对于当代具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促进民间文化发展等有重要意义。2.博白客家舞犀,已经成为了博白客家族群身份的标识,是客家人对于生活的重要表达。通过这一宗族性的集体活动来凝聚族群力量和强化人们对于族群的认同。3.社会变迁是博白客家舞犀活动变迁的主要原因。4.宗族力量是促进博白客家舞犀发展的主要动力,能够加强客家人对于自身族群身份的认同和加强集体记忆。5.促进博白客家舞犀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二是强化自身文化自信;三是敬老育新,传承有序;四加强理论的研究,完善数据库。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6月广西民族大学朱锦钊硕士学位论文《族群认同视野下博白客家舞犀研究》(指导教师伍广津)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20年6月深圳大学俞柳艳硕士学位论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品牌设计探索——以中国传统村落周田村为例》(指导教师周月麟)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