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李晨雨博士学位论文《广西贺州汉语方言音韵比较研究》(指导教师郑伟)摘要
摘要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贺州市,因其北接湖南、东面广东、西临桂林、南靠梧州的地理位置,成为湘、粤、桂三省(区)的交汇处。贺州作为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通衢之一,汇聚了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民众,形成了如今多语荟萃的纷呈局面。仅就汉语方言来看,就有官、粤、客、湘、闽及土话六大类。关于贺州汉语方言的研究,前人已有丰硕的成果,涉及本地话、客家话、都话的材料尤其丰富。研究内容全面多样,田野调查报告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其他如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诸方言土语的性质和归属是当前贺州汉语方言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贺州方言研究还有继续深入的余地。一方面,各方言的研究并不平衡,方言岛如信都闽语、鸬鹚土话的语言面貌还有待揭示。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描写方法之外,层次分析、地理语言、类型学、实验语音等新兴研究方法更应该应用到贺州方言研究中去。再者,诸方言在地理位置上是交错分布的,方言间的相互接触在语音上的表现如何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本文以桂岭、贺街、莲塘、沙田等 13 个方言点的材料为基础,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交代了贺州市的概况,就贺州汉语方言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同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材料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是对贺街正字、信都闽语和铺门方言的音系描写。除了说明它们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特点之外,还讨论了信都闽语的清鼻音和铺门方言舒声阳调类声母的性质。
第三章从全浊声母、唇音、舌齿音、牙喉音四个方面讨论了贺州方言声母的演变。全浊声母部分就鸬鹚方言全浊声母清化后並、定母不送气,其余声母送气的成因进行探讨。唇音部分论及微母读如明母、部分非组字读重唇的现象。舌齿音部分讨论了精组与知庄章组声母的分合关系、端母次浊化的现象以及从邪母的今读类型。牙喉音部分讨论了溪母的擦化现象以及晓匣、云以、疑日母的今读和演变。
第四章分析了贺州方言韵母的层次和演变。果摄字今读主体层大多是-o,这是宋元以来北方官话的体现,另外果摄还有读如低元音-a 的层次,在音变里属于滞后层。遇摄中鱼、虞两韵今读通常已经合流为-y,但客家话和信都闽语中有虞韵为-i 的开口读法。客家话的-i 和-y 具有音变关系;而闽语鱼虞不混,鱼韵的-i是白读音,与文读音-y 构成叠置关系。另外,桂岭本地、贺街本地的模韵与豪韵合流,表现出粤方言的语音特征。黄田九都有虞尤合流的现象,是江东方言语音特征的表现。效摄与流摄混并是南方方言中常见的音类分合关系,也出现在贺州方言中,客家、本地及闽语在效、流合并上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咸摄开口一、二等字因声母的锐钝不同,形成了一、二等有别的局面,这个类型源自五到六世纪的汉语。咸摄一、二等今读有 A、O、E、N 四类,三、四等今读有 I 和 E 两类,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汉语在方言上的映射。曾、梗摄也要将一、二等与三、四等分开来看。根据曾、梗摄的分合关系可以将贺州方言分为三类,一类是曾、梗摄完全合并,一类是完全独立,其余的都是部分合并、部分独立的过渡方言。贺州方言宕、江摄入声今读多归入歌、戈韵,是汴洛系中原官话的层次。信都闽语存古,其宕、江摄入声字的音值与通摄相同。曾、梗摄入声今在客家话和闽语中有文白异读,从韵尾上可以将其分别开来。在保留入声的方言里,贺街正字也位列其中,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它的入声借用自粤方言。
第五章讨论了贺州方言声调的演变,对其声调概况、声调归并模式一一进行分析说明。重点关注客家方言浊上字和秉塘方言入声调的演变。
第六章作为专题研究,讨论三个问题。一、鸬鹚方言与桂北平话的异同;二、铺门方言的韵母格局;三、本地话的属性。
第七章是全文的总结。这一章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并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工作局限、未来前景等作出评估。
(本站收藏电子版)
参考阅读:
客家人的突出特点在于客居,于贺州,他们也是外来人口。如今贺州的客家人口约为 24 万。清乾隆时期为客家人迁入贺州的高峰期,起因是广东的土客械斗。朝廷为平息斗争,客家人为寻找出路,大批量的客家人从广东到贺州落籍。清《穆宗实录》卷 191 中载:“广东肇庆等处土客各民构衅械斗,仇杀多年,经瑞麟、蒋益澧派兵弹压,剿抚兼施,将客民给赀遣散,分赴高、廉、雷、琼及广西之贺、容、贵等县,平南、戎圩等处安插。”由于清代客家人迁入数量大,且又来自不同地区,其语言、习俗有差异,从而形成河源、河婆和长乐三个客家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