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塔希提岛的华人:撑起当地经济大半边天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08-07
塔希提——人类的伊甸园
塔希提地理位置
南太平洋浩瀚的大海里有一个名叫塔希提的小岛,小岛的20多万人中有2万人是深圳人。前不久,受法属波里尼西亚塔希提中华商会的邀请,深圳市派出一个文艺小分队到当地演出……这是我一生中一次十分难忘的奇特经历。
今年5月,受法属波里尼西亚塔希提中华商会的邀请,深圳市派出一个文艺小分队到当地演出,慰问当地华人社会,受到热烈欢迎。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岛上有实力很强的华人社会,而华人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来自深圳。
这是我一生中一次十分难忘的奇特经历。
塔希提岛真像世外桃源
我们入住的酒店面向大海。从房间阳台的宽大窗户看出去海阔天空,景色迷人。窗户外是高大的椰树、棕榈树,树下是厚厚密密的草地。红瓦白墙的房屋藏在绿树丛中青草中,整个城市就建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
热情的主人安排我们环岛游,中华会馆的主席助理邹强为我们开车。他一边开车,一边当导游介绍当地的情况。我们更喜欢叫他“沙欧·让”,这是他的法国名字。
我们环岛行走的时候,全都为岛上美丽的热带风光所陶醉:刀削斧劈的山峦峭壁,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万顷碧波的海水,海岸边的礁石、沙滩,驾船扬帆的渔民,游泳滑浪的水手……在这里,蓝色的大海和绿色植物组成了氧吧,制造出了世间少有的清新空气;清洁的天空下雨,热带雨林过滤,生产出了超洁净的水源;慷慨的大海提供无尽的鱼虾蚌贝,火山岩形成的土壤种植出新鲜甜美的蔬菜水果;岛上的居民生活简单悠闲,民风淳朴,健康长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来自闹市深圳的我们,真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地方。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有天庭,这里就是人间天堂;如果有仙境,这里就是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好像是活神仙,个个变成了陶渊明老先生。
从一片茂密的树林空隙中望去,远处是一个海湾。已经到了傍晚,太阳西坠,万道阳光洒在海面上,一湾碧波变成了金色,斑斑点点,闪闪发光,好像是美术大师用金色画板刻出的版画,好美!让介绍说,这个海湾是库克船长登陆的地方。库克船长?我想起来了,就是这个库克船长,在南太平洋上驾船探险,发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这个“发现”当然是为欧洲大陆发现的,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并不需要别人来“发现”他们。塔希提距离新西兰已经很近,离奥克兰机场只有3小时飞机航程。库克船长整天在海上晃悠,顺便“发现”塔希提岛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眼前这个美丽的港湾正是他登陆的地方,今天这里成为一个景点,纪念他把欧洲先进的文明带到了这里。
岛上居民华人占一成
一到塔希提就听说了中国政府准备在塔希提建立领事馆的事。我有点奇怪:感觉塔希提是个很小的岛国,为什么建领馆呢?当人们介绍我们与领馆常东跃先生认识、熟悉后,我问他这个问题。
常领事说:“你们感觉塔希提是个很小的岛。实际上,塔希提的面积有1042平方公里,这已比香港的1034平方公里要大。而且塔希提只是这个群岛的主岛。整个群岛名叫法属波利尼西亚(Polynesiefrancaise,FrenchPolynesia),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群岛的总面积达到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大陆960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塔希提位于南太平洋,距离日本东京和智利圣地亚哥的距离大致相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上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欧洲几个国家为争塔希提打仗,最后法国得手成为岛国的主人。这里是去南极岛的必经之路。我国远望号科考船到南极考察,就是取道塔希提岛,曾多次停靠帕皮提港,与当地华人华侨建立了友好关系……”
塔希提人口25.98万人(2007年1月统计数)。其中波利尼西亚人(毛利人血统)占78%,华人10%,其余为混血人种、欧裔和其他亚裔人。
辛勤创业的深圳人
从一开始踏上塔希提岛的土地,看见到机场接我们的当地华人社会的代表人物,就有一个问题在我的脑子中旋转: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深圳人?他们是什么时候、怎样来到这个岛上的?
我向当地人问这个问题,也向常领事请教这个问题。慢慢地就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故事发生在150多年前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美国打内战,工农业受到严重破坏。美国南部以农业为主,主要产品是棉花,远销到欧洲的主要工业国。一开始打仗,棉花没有了。美国的一些农场主一看战争一时半会停不了,但饭要吃,钱要赚,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国外租地、招农民工种棉花。中国农民多,能吃苦,他们就来到中国的沿海地区招收农民工。当时的中国是清朝末年,百姓没有安定日子好过,遇到有外国公司招工,就应聘出国了。据说,当时出国有几千人,主要是宝安(其中多数是龙岗人)、东莞一代的农民。
华人们踏上了一条离乡背井、开拓荒地、充满艰辛的冒险创业之路。乘坐简陋的大货船,众多人挤在通风不畅、空气污浊的船舱里,限制淡水,食物不足,在茫茫大海上颠簸,冒着热带海上风暴袭击的危险,九死一生来到了塔希提岛。上岛以后,搭棚安家、开荒种地,烈日曝晒,挥汗如雨,其辛苦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像的。来到塔希提岛的宝安龙岗人,具有华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优秀品质,适应环境、落地生根的生存能力极强,终于在荒岛上站稳了脚,扎住了根,开辟出一片神奇的土地,种植棉花、甘蔗、菠萝等经济作物,使荒凉的海岛渐渐成为一个富裕安乐的家园。
第一批移民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带动更多的家乡亲戚、邻居、熟人来到岛上创业,渐渐地当地的华人越来越多,实力慢慢壮大起来。华人开始与当地波利尼西亚人、法国人通婚,繁衍,现在的华人已是第二代、第三代,其中一些人是混血儿。塔希提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华人们已经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基本上都会说法语和当地话,也有一部分人会说客家话。
在塔希提,法国人虽然人数少(不到总人口的1%),但他们位于社会最上层,最有钱。华人人数约2万人,但是掌握了当地经济的大半边天,主要经营餐馆、百货商店、进出口贸易、汽车代理、工业生产和珍珠贝养殖等。在塔希提,华人老板很多。我问让:“在塔希提,为什么多数开店开餐馆的是华人?当地土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按理说经商的条件更好,他们为什么不开店呢?”让回答说:“当地人实在不适合开店做生意,他们开餐馆,好吃的饭菜没等客人吃,自己嘴馋先吃了;开商店,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对店里的商品随便拿走使用,结果开店几个月后往往关门大吉。”他讲了几个当地人开店的小故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华人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应有的地位,改变了受歧视的境遇。
在“龙岗人”家里做客
当地华人家中摆设的家具是中式家具,墙上挂的是中国字画,读的是中文书报,尤其爱看中国的文艺节目。与他们交谈,能够感觉到他们那种排遣不开的怀乡之愁,和对祖国与家乡的眷恋。
中华会馆的副主席是位女士,名叫刘秋心,真正的龙岗人。我们受邀到她家做客。在塔希提举行家宴,是对客人最高的礼遇了。刘秋心的家住在高高的山顶上。客厅很大,布置雅致但不算豪华。客厅里摆放着中国红木家私,书柜里摆满了书籍,墙上挂着中国国画和汉字条幅,四处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工艺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的审美情趣,更能体会到家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眷恋。
刘秋心告诉我们,据长辈讲她的祖籍在龙岗,但她还没有回过家乡。刘秋心是岛上的第三代移民,她是个混血儿,身上流淌着客家人和当地人的血液。重视教育的父亲,从小将她送到香港上学,读了7年书。出生于塔希提的她,母语自然是法语。女孩子学习语言快,在香港上学期间她学会了英语,也学会了说广府白话、客家话。这成为她人生事业发展的一种优势。像当地许多青年一样,后来她在法国完成了大学学业。
晚餐开始了。当地风味的菜肴,法国的红葡萄酒,主人的热情招呼,无拘无束的聊天,主客之间相谈甚欢,新老朋友相识恨晚。这次家宴,缩短了我们与当地华人的距离,大家真正成了朋友。
中华会馆是宝安人创立的
我们来到中华会馆为演出做准备。
中华会馆位于闹市区。这是一座两层的大楼,因为街上的建筑物都不高,中华会馆显得有气派。会馆主楼正面墙壁上有一副对联,左联是“服务同群”,右联是“宣扬文教”,反映出华人社会很强的重教重文意识。大门口摆放着一对汉白玉的石狮子,基座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侨办赠送。一楼宽敞的大厅里,有很多人在练中国功夫,穿着练功服的青年人跟着教练学拳,骑马蹲裆,冲拳踢腿,一招一式,比比划划,很像那么回事。
我在会场里随便走走,观察观察。会场正面摆放着一台背投式电视机,上面写着2003年10月由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赠送。大厅中摆设着一对一人多高的彩色瓷品,也是由测控部赠送的。会场的四面墙壁上挂着许多字画和照片,我注意到其中有一幅是深圳市政府侨务办公室赠送的水墨画,画的是黄山迎客松。
沙欧·让指着墙上挂着的照片,给我们讲起了先辈们在塔希提创业和中华会馆成立的故事。我特别注意到了其中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年轻英俊的华人,穿着西服,打着领花,照片下面注明:本会创立人,陈世崇君宝安。另一张照片上的华人年龄稍大,表情坚毅,文字注明:本会第二届主席,李文彬君宝安。中华会馆只是当地华人社团中的一个,看来这里的成员以宝安——也就是今天的深圳人为主。
高更美术馆令人惊叹
高更美术馆坐落在海边,是一个平房式的建筑群,房屋掩藏在绿树花丛之中。展馆的建筑是毛利人式样的,树叶覆盖的屋顶,敞开的墙壁。进入展馆大厅,迎面而来的是高更的一个巨幅自画像,这是中年时期的高更,表情生动,极度自信。
高更(GauguinPaul,1848.6.7~1903.5.8)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革新者。不知什么原因,巴黎这样的现代文明城市并不适合于他,他的艺术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原始荒凉地方度过的。他说:“文明使你痛苦,野蛮却使我返老还童。”他愿意到过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土著人中间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他的生活和艺术,都体现了他在热烈地追求异样的欢乐和享受,迷恋有刺激性的人生乐趣和艺术格调。
塔希提岛对高更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地方,他最杰出的作品,大多出自于这里。1891年,他到塔希提岛生活和创作,被岛国旖旎的风光迷住了,作了许多画。在这里,他发现了热带风景灿烂的色彩和动人的风光。他决定通过绘画寻找感情的解放,从而导致了自己与印象主义的决裂,决定不再用线和色彩来愚弄眼睛,而是用平涂的方法来再创造真实场景。岛上的原始风光和毛利人的原始生活方式,给了高更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源泉。在岛上,他被那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赤身裸体的土著女子迷住了,以她们为对象画许多素描和油画,比较出名的有:《海边两少女》、《拿花的女人》、《四个布列塔尼女人的舞蹈》,《在海滩上的塔希提女人》等。高更在第一次上岛的两年时间里,画了60多幅作品,这对于终生作品不多的高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量。
高更的个人风格逐渐形成,但在法国受到了冷漠和蔑视,他举办的塔希提主题画展失败了。1895年夏天他再次来到了塔希提岛。这次他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创作了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是高更对人生哲学的一次最深刻的思考,也是其艺术风格的一次最完美的展示,正是这幅巨作,一举奠定了高更在现代西方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高更因为塔希提而成功,塔希提因为高更而出名。因为有了塔希提,高更有了灵魂;因为有了高更,塔希提成为美术的圣地。
深圳艺术团的演出获得成功
我们受邀来到塔希提是为了庆祝中华会馆成立80周年。
由于国外签证等原因,我们这支艺术团最终到达塔希提岛时只有两名演员,一位是深圳青年歌唱家杨乐,一位是青年魔术师辛亚飞。杨乐是几年来活跃在深圳乐坛上的青年歌手,现在罗湖区群众艺术馆工作,曾荣获2006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深圳赛区冠军。辛亚飞出生于魔术世家,他父亲辛之宽在深圳的舞台上活跃多年,节目有创意,表演很出色。辛亚飞4岁就在父亲的教授下学习魔术,登台表演,大学毕业时已经是一位水平很高的魔术师了。
演出的那天晚上,杨乐与辛亚飞轮换上场,各献才艺。辛亚飞先后用中国扇、扑克牌、乒乓球、钢环等简单道具,表演了套环、变花等节目。表演魔术要靠道具,出远门只能带一些简单的道具,不可能演出很多大型复杂的节目,尽管如此,辛亚飞奇特多变的节目还是征服了观众,大家看着他从空空的手中不停地变出各种东西,感到实在不可思议。
杨乐高亢优美的声音赢得了阵阵掌声。我身边的中华会馆主席刘孟仁赞叹:“祖国的民歌真好听,调子又高,嗓音又亮,旋律好听,只有中国的歌唱家才会这样唱歌,我们这里的歌手唱法不一样,低低的嗓音,轻轻地哼唱,和声配得很好听。但是比不上你们的歌唱家,很大气,有气势,表现出大国风范。”他正在感叹呢,杨乐走到他面前邀请他一起上台演唱。他嘴上说着我不行我不行,还是起身快快地走上台,两人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台下笑成一片。
场地虽然简单,但节目还算丰富。杨乐唱得很投入,她走到来宾中间,边走边唱:“我家在哪里,家在中国。家有长江黄河……我家兄弟姐妹很多很多……”掌声四起,场面热烈。
几天时间转眼过去了。分别时,刘秋心说:“希望你们记着塔希提有2万深圳人,你们可不要忘记我们;希望你们经常派人来看看我们,我们等着……”眼睛中涌出了泪水。(段亚兵)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