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也说!!——客家通·邱锡凤的《风吹过汀江》

kjtadmin 04-16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你说 我也说!!

——客家通·邱锡凤的《风吹过汀江》

  客家通·邱锡凤的新书《风吹过汀江》于2020年4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随即得到作者当年的学生及新朋旧友们的热烈反响,或下单订购或垂询签赠,或表示要撰写书评、读后感予以推介——今起陆续更新于下。作者称,这些都是对其本人及客家通可贵的支持与呵护,必将铭记于客家通支持者、赞助商之芳名录!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客家通需要软件开发技术的强烈加持、需要热心网友的猛烈点赞,更需要亲爱的们一起来转发、推介和推广。那么,说好的,现在——动手吧!

1270157955_副本.jpg

锡凤著《风吹过汀江》202041日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647783853.jpg

美丽的客家母亲河——汀江(摄于上杭,邹焕英供图)

先来首怀念的老歌    再打开尘封的记忆

《走过1990》

(邱锡凤词曲唱)

QQ截图20200417232809.jpg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张小奇同学:

(待配图)

    1.老邱没有原来帅了。老邱年轻那会,是一头乌黑亮丽的小波浪,迷倒一大片。现在这个发型有点文痞的感觉。老邱夫人很漂亮,当年在校园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邱夫人我叫师娘,老邱是我初中班主任,是我启蒙老师。

169344663_副本.jpg

年轻时候的老邱

    2.老邱相当有才华,会写词,会谱曲,后来还收拾过电影,教我那会就经常在报社诗刊发表文章,赚了不少稿费,但是从来没请过我。老邱还用过金易凤的笔名,写过不少影评。结果引来不少少男想跟他交笔友,颇有当年潇湘女的味道。

    3.老邱大学毕业后到一中教书,就教了我们这一届,所以后来我到处跟人说我是他嫡传弟子。老邱教我们的时候带着我们出了第一本书,油印版的《同行集》,然后老邱就不带我们玩了。先后去了县委,然后跑去省里去了。

889680172_副本.jpg1173721400_副本.jpg1860003853_副本.jpg

空白封面的油印刊物《同行集》

    4.老邱明明是一个文化人,居然跑去了省质量监督局,什么鬼?感觉像是深藏功与名的扫地僧。扫地僧依旧没逃脱我的魔爪。一日,受一朋友之托让老邱去找他帮忙找个人,老邱半夜回消息“兄弟,事已办妥,放心”。侠之大者,唯老邱也。

    5.前两天老邱说将小半生的作品收集成集,赶紧找他要了,好好拜读。老邱还有一本书,大概名字是《客家话辞典》。那本书我看不懂。这本《风吹过汀江》我看的懂,而且是真看得懂。恍惚间,又听见老邱说:张小奇,你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让我诚惶诚恐。

    6.最后说一句,老邱是我启蒙老师。我今日之穷酸有很大一部分拜老邱所赐。但是老邱不穷,多年前已经是两百多平方的豪宅,现在据说已经买了别墅了。这个赚钱的路子老邱没教我。然,人生在懵懂少年有老邱这样的恩师引导,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点评:出手快,有细节——且夸张,言语耿直,分点叙述显得有条理——懒于谋篇布局)

易得教育掌门人:

586720007.jpg

(点评:观察仔细,有文采——正牌北大才子。虽应景交差,但,也算有心)

某投资界大佬:

牛总_副本.jpg

(点评:一言不发,一图惊人!——当初作者可是计划把所有样书赠阅有缘人的哈)

《海峡导报》前资深记者:

风吹过 我在过

    邱老师出书了!
    初中同学群里祝贺点赞声裹挟着青春记忆,更显沸腾了。
    不几日,同学们也陆续收到还带着书墨清香的亲笔签名版新书。我也幸得一册。
    老邱新书名《风吹过汀江》,我乍一看,颇感亲切,继而窃喜,更自我增添了一份心意相通的穿越感。
    犹记得高中某年语文考试,卷末作文我挥就一篇《有风吹过》,这四字着实惊诧了几位同窗密友,被调侃至今。
    其实,对于老邱这种笔耕不辍的人来说,出书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本书应该只是他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更何况,我们都知道,他还在编撰一本煌煌传世巨作——客家话辞典。所以,接下来,有得我等高山仰止的时候。
    老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初中三年,在我们懵懂观世界的年纪,老邱悄然输送给了我们一份有独特烙印的世界观。
    当时的上杭一中,在省内也是排得上号的名校。彼时他刚从福师大中文系毕业,外形有周华健的影子,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凭胸中文采万千,随性洒脱,深得学生喜欢,当然也招致了一些嫉恨。
    那时的他,敦促着我们以各种形式写作文、互评优劣。记得他还要求我们每周得给他写封信,还得言之有物。有段时间,我们班中还掀起一波文学社的热潮,三五个人,自行结社,相互竞争,一时文风兴盛。如此种种,老邱让我们早早地窥探了些许文字与文学的炫彩光影。
    作为教师,老邱只带过我们这一届,桃李之情别具一格。初中毕业20周年班级聚会时,老邱还特地将他精心保存的学生作文,装于信封分发给每一位同学。时光穿梭,更显情真意切。
    在我等眼中,老邱是具有传统风骨的文人,日子也过得风生水起,栖居于省城,别墅加身,娇妻作伴,儿女双全,采菊东篱,让人艳羡。
    呜呼!当年的懵懂骚年已近不惑之年。老邱却依然一副意气风发的神态,悠然自得。
    暮春斜阳,油腻中年端坐于办公桌,捧着新书,心中感慨万千。惟望能在余年,得老邱万一,犹能望其项背。

(点评:不愧名记,文采斐然!——前数日,郭班长还特地提及那篇蜚声校园的《有风吹过》!)

省直某机关公务员:

    老邱,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最初的印象是年轻,有才华,有梦想,酷似周华健,他的名字邱锡凤,我老拿他和王熙凤联系在一起,我们班长常起哄让他展示才华,老邱也不推脱,大大方方的拿起吉他(?),边弹边唱,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和同桌燕萍如痴如醉,私下讨论老邱应该去大学任教。初三毕业后老邱去了宣传部,我就想应该是有伯乐发现了这匹马,后来听说老邱去了福建日报社、新华发行集团,嗯,这些地方很适合他,再后来又听说老邱去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不解……
    老邱研究客家话、客家文学,这是极好的事业,为此我很庆幸我家老大,老二都能听懂老家话,老大更是能与老家人流利的交谈,争取让老二也好好的学老家话!
    虽我与老邱同在福州,但相聚甚少,我该检讨,即便是喝喝茶,吃吃饭也能学个一二吧!

(点评:哈哈哈哈传承客家话实在太重要!——《上杭客家话词典》加油!)

邱永萍同学:

    就像童年一放假就要去翻看外公家书柜的一般地迫切,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老邱的新书《风吹过汀江》。

    老邱是我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也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是他告诉我“世界这么大,要出去看看”,他送给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让我反复回味;他带着我们练字、吟诗、习作、评文,让我受益终身,我高考语文能跻身全省前矛,包括后来进入北大,又拿到博士学位,与老邱初中三年的教育都是分不开的。《风吹过汀江》有他的青春,也有我们成长的印记。

    8年前赴江苏挂职,途经省城去看了老邱,赠阅一册《上杭客家话研究》,如获至宝。少小离家,在北京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家乡,这几年回乡越来越少,归程也越来越匆匆,而乡音正是我追忆故乡的钥匙。感谢老邱,这次的《风吹过汀江》又给了我另一把钥匙。期待老邱的下一本书,那又会是一把什么样的钥匙呢?

(点评:下一本就该是回归乡音、回归母语、回归客家话哈——期待“客家话词典”带我们回到出发的地方!)

11_副本.jpg

汀江静谧辽阔,岁月流淌悠悠(摄于上杭,赖佳供图)

赖佳同学:

    有幸收到邱老师的新书,欢欣雀跃~ 淡绿色的封面,几叶轻舟,画面感十足。思绪被拉回那个微凉的汀江河畔。远山,近水,满眼的安宁~~
    翻开书,首页邱老师的签名依旧很有版头(客家话的意思是拉风,潇洒,有调调)。想起当年邱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并问我们这名字上杭话怎么念。 So easy 不是?全班同学齐刷刷自信地念道:“qiu xi fan。”不出所料,太过自信往往会pia pia打脸~~念错念错~~邱老师慢悠悠地开始解释: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装酒的壶是用锡做的,是一种非常有手艺很有年代感的装酒器皿,所以“锡”上杭话念“xia”~~~啧啧啧,第一次让我觉得上杭话这么有嗒沙(客家话好玩的意思)。
    解释完名字,邱老师就开始唱自己写的歌。长发飘飘,声情并茂,文青范十足。一度让我以为他是来上语文课的音乐老师~~歌哼完,邱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死也要学好英语”  WHAT? 如此话锋一转,妥妥英语老师的既视感啊!
    这是要多角色全场么?欢声笑语的一节课,现在想起来依旧嘴角上扬,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哪!
    邱老师潇洒文艺,把生活唱成歌,把感悟写成书。如此畅快淋漓的生活,超羡慕嘞~期待邱老师给我们的下一个惊喜!会是《客家话辞典》么? 呀哈,那样的话,想要说的,无法言语的,咱都用客家话好好表达一番哟!

(点评:时空错乱感,记忆模糊感,历史沧桑感,一一扑面而来……)

吕洪荣:

与书相伴的日子

──《风吹过汀江》读后

吕洪荣

 u=3827256432,79668622&fm=15&gp=0.jpg

著名记者、摄影家  吕洪荣

上周收到邱锡凤老师从榕城寄来的新作《风吹过汀江》,本想赶紧一睹为快,恰遇公务缠身,一直抽不出时间来拜读。今晚得空,便捧起仍散发着墨香的书认真欣赏起来。

之所以称锡凤为老师,源于他曾在上杭一中从教多年,加上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们便成了好朋友。被调到上杭县委报道组后,他更是如鱼得水,不管是否周末,只要捕捉到新闻线索,他就直奔现场。基层一线、穷乡僻壤、厂矿企业,随处留下他的采访足迹。之后他说想到省城发展,便和媳妇带上简单行囊,头也不回地走了。当几年后在福州再见到他时,不曾想他已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周报》的一名专业记者。此时的他更是广为结交文友,采写了众多名人雅士。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写过一篇《以“海峡西岸”的名义——写在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公布之际》,洋洋洒洒1万多字,对国务院这份具有历史指标性意义的文件进行了重点解读。2004年,在大学毕业10周年的时候,铁心再投师门的锡凤老师如愿考上了福建师大在职研究生。尽管他研究生毕业后在新华书店工作,以及到省计量院任职后我们联系少了些,但那份长达二十多年的友情仍在偶尔的电话沟通中得以延续。

锡凤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在上杭一中那间大几十平方,青砖铺底,独门独院的单身宿舍里,各种书籍占据了他大半个房间,连床头柜也是堆积如山的书。教学之余,他就在这间自嘲的“雨霉斋”里修身养性起来,尽管年久失修的砖瓦房屋顶时常漏雨,但丝毫不影响他挑灯夜读的兴趣。甚至觉得每逢雨季,躺在床上赶紧下地,拼着小命拖出靠壁安置的大床,用个脸盆接水,叮当的响声也是极为耐听。上完课回来,打发了肚子他便又捧起书本梳理人生。一杯开水一根笔,直接与生命对话。他看布龙菲尔德、萨丕尔,看周作人、余秋雨,以及众多的乡邦文献,每每读得兴起,被隔墙下了夜课正在水龙头边冲澡洗衣的学生打断了思路,也会觉得些许扫兴。

生于斯,长于斯,家乡是每个人血脉相连、魂牵梦绕的地方,锡凤老师也不例外。翻开《风吹过汀江》,静心聆听锡凤老师发自内心的呢喃细语,《蓝溪 蓝溪》《故乡的石拱桥》《闲话客家土楼》《风雨紫金山》《梅花山》等篇目,客家人所熟悉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就在他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跃然纸上。

很多熟悉锡凤老师的文友并不知道,他不仅笔耕不辍、高产高质,还有一个专业歌手般动听的音质和字正腔圆的唱功。昔日几个文友小聚,喝到高兴时,只要他一亮嗓,别人便甘拜下风。此外,他作词作曲也是手到擒来。他所创作的歌曲总有一种浓厚的客家韵味,直抵心间,触及灵魂。

不论是从土楼走出去的指挥家郑小瑛,还是与树叶对话的邱少春,抑或是书中所收录的《为了永远的三毛》《角色:透视舞台的焦点》,锡凤老师几十年博览群书、日积月累的沉淀,让其创作及评论文字有血有肉,丰满而又极有鲜明的个性,读后常感意犹未尽。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闽西客家人多在山间劳作,上山耕作、砍柴、采脂、打猎,或者为了解乏休憩,或者为了解闷自娱,或者为了驱除寂寞,或者为了生威壮胆,信手拈叶,吹奏山歌,这是很自然的事。锡凤老师在《闽西吹叶艺术探论》中,对福建第一个把产生、流行于山区吹叶艺术搬上现代舞台的邱德三及其后人邱少春如何提炼、拓展吹奏技法和表现手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展示和评述。而音乐作品《二十岁追想曲》《汀江之恋》《走过岁月》《没有风的日子》《初恋日记》《我要走》,则以艺术化的手法,自然而然地向读者坦露了朦胧的青春年华,初恋时的羞涩,更有不服输的勇气。

现实生活中的锡凤老师是一个善于观察、乐于交友、风趣幽默且奋发有为的后生。而最让我惊喜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他已从昔日的专业记者逐渐转型为一名专业作家。他的书评,不仅让作者感知了他的用心,更是让读者从他的文字中了解了整本书的概貌。《触摸那段沉睡的历史》《评何永先小说集<解开死亡之迷>》《解读卢勤教子秘诀》《语文的反思与再造》,这些或议或评的文字,为锡凤老师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奠定了扎实的文字根基。他在评何英《抚摸岁月》的文章里写道:“苦难会孕育坚韧的精神,会凝聚前进的动力。经历过旧时代的淘洗,对新生活自然倍加珍惜,即使生活条件已经日新月异,也依然不忘苦难的创痛,时刻牢记俗常生活的克勤克俭。”提出作者在对个人历史、家庭历史进行爬梳的同时,给出了一个让人们从沉睡中苏醒的风铃,一个怂恿人们洞窥世界、反思历史的解码器。《良心的救赎与良法的鞭挞》,则提示消费者别落入老“套”的陷阱,教导我们“君子必慎其独也”,必须勇敢地以围观的心态,去揭露真相,维护权益,伸张正义。

从多年前的《上杭客家话研究》, 到如今的《风从汀江过》,我见证了锡凤老师的才华。期待他百丈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1870820481.jpg

(本文刊发于2020年6月9日《闽西日报》“山茶花”副刊)


QQ截图20200716084933.jpg

(本文发表于2020年7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8版)


大学同窗、年级No.1  吴同学:

今天上午(按:台风“米克拉”2020年8月11日登陆福建漳州)台风过境,风雨交加,幸好持续的时间不长。下午有些放晴,收到网购的书籍——《风吹过汀江》。首先得谢谢辛劳的快递员,他们保障了物流的畅通。其次,对我来说,这本书有点不同寻常。作者邱锡凤是我大学同窗,尽管我们没什么交集,但对他的才气与勤奋,我一向佩服有加。特别是他在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时自编自唱的《走过》(按:1992年为大学入学两周年晚会所作),给我们的岁月做了很好的注脚。我觉得老邱抓住客家人的身份,创办了《客家通》网站,写下大量文章,传播文化种子,成就斐然。人生苦短,个人发展的轨迹各异。昔日处于同一起点,如今分属不同阶层,印证了那句老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工作了20多年,最大的好处是找到一个好去处:图书馆,让我安身立命,读书兼发呆。尽管和诸多“进步”的学友相比,我并不飞黄腾达,但我也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得意时大显身手,淡泊处宁静致远”闲话休提,赶紧拜读大作!

QQ图片20200812082819_副本.jpg


列位看官,看到这儿,累了就歇一会儿,插播一首广告歌曲:

《客家通网上线啦》

QQ截图20200417233129.jpg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你说我也说!!——客家通·邱锡凤的《风吹过汀江》》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惠州方言概说(刘若云)         北海客家的源流及分布研究(洪小龙、范翔宇)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