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舞狮简介

kjtadmin 10-26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闽西客家舞狮简介

 src=http___upload.taihainet.com_2021_0117_1610854914679.jpg&refer=http___upload.taihainet_副本.jpg

资料图

客家舞狮是客家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之一我国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福建客家舞狮属南狮中的一派狮的造型,不像北狮那么形如真狮且狮身狮脚有狮毛;客家舞狮,头和尾是狮头狮尾,身子却是长条形,如蛇如龙。狮头扁平,只狮头、狮尾有狮毛,狮身只是一块长条形布,饰以简单的长条形图案。舞狮者只穿平常衣服,脚部未穿带毛的狮脚裤。整个造型似狮头蛇身,颇为独特,这是否与土著先民和“七闽部族一样以蛇为图腾崇拜有关,尚待考证。客家舞狮,又分成双狮和单狮,单狮又称青草狮、“五金魁”。双狮二人舞,一人舞狮头,一人弯腰藏身狮被内舞狮尾;单狮只一人舞,将狮被从背部围至前腰,手舞狮头表演。整个舞双狮过程,按一固定的故事情节表演。逗狮者戴面具,称“大面”,是故事中的沙僧。手持一束细竹枝,是故事中的灵芝,表演沙僧(大面)用灵芝诱狮:然后由大面(沙僧),红面猴(孙悟空)、青面猴(六耳猕猴)和驼背(弥勒佛)表演诱狮回宫廷等情节。红面猴、青面猴和驼背亦戴面具。驼背还手持忻棍和蔡扇,是故事情节中诱狮出石岩的宝棍宝扇。最后狮子吞下狮珠,连狮珠的宝线留在狮口外面,由大面牵狮回朝,弥勒回天庭,只剩两只猴子猜拳醉洒庆功。一般舞狮结束后,紧接着表演各种拳术和刀枪棍戟等武术。整个舞狮和武术表演过程,均有锣、鼓、钹等打击乐伴奏。此套打击乐,十分严谨且丰富多彩,锣鼓经多达数十种,如狮队在路上行进时打的锣鼓经叫“长锣”,舞狮时的锣鼓经叫“狮鼓”,表演武术时的锣鼓经叫“拳鼓”等等。各类中又有十余种“锣鼓点”,有极为深厚的传统积淀。
    如今,客家舞狮在客家地区仍有流传,但为数已不多,只部分乡镇在节庆期间还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杭县中都镇的女子舞狮队,除在本地经常活动外,还应邀到深圳、福州、三明、南平、漳州、龙岩等地为一些大型活动表演。该舞狮队表演的武术称为“五梅拳”,相传是“五梅师太”的遗传。本源于北方,但北方现已失传。国家体委和省体委等有关部门在上世纪 80 年代曾多次派专家到中都考证,证实是正宗“五梅武术”。女子舞狮队主要骨干于 1985 年参加首届全国农运会获金奖,此后多次在全国、省、地的各类赛事中获金、银奖。

 

(辑自《闽西客家大典》,编者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闽西客家舞狮简介》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闽西客家龙灯简介         宋元明清民国汀州府人士历史人文图书(文稿)目录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