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龙灯简介
资料图
闽西客家舞龙灯时间一般在春节元宵间。舞龙灯求吉祥、保平安、助兴娱乐,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以后发展到凡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都要舞龙灯。闽西客家的龙灯结松和形式与全国各地的大致相同,分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均由竹篾扎成框架,蒙上白色轻薄纱布,再以彩色绘成鳞甲。龙体的长度,以前有五节、七节和九节。相传九节龙要出了皇帝的地方-天子地才能演,另一种说法是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翰林的地方才能上演;七节龙要出过举人的地方才能演,普通乡村只能舞五节龙。现在龙体一般是扎成七节、九节或更多。闽西客家龙灯最长者要数连城县的姑田大龙,除龙头龙尾外,每家每户要扎一节龙身,每节均以木板扛抬,龙身长达几百节上千米。游大龙时,从村头绵亘到村尾,蔚为壮观。在龙头前,由一壮实青年舞一球状物称为龙珠,旋转灵活,龙珠用五颜六色的光面纸做成,光彩夺目。如果在夜晚,龙珠、龙身之中燃点茶油纸捻,形成一条火龙,龙身通体闪亮。舞动时敲打锣鼓有的还有喷呐配合。途经家家户户,均门口迎接燃放鞭炮。舞龙珠者则带弓龙头向主人点头贺拜,以表吉祥。
近年,在专业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对舞龙技巧进行了革新加工。有的由男女各一队分舞两条龙,成为公母“双龙舞”:有的在舞龙时,舞龙者加上小翻、层叠等技巧动作;有的给龙赋子了性格,有时翻腾跳跃,有时徐徐滑行,有时静卧小憩,如一条有生命的龙。姑田的大龙,在龙身上写上各种标语口号,如计划生育、婚育新风的内容,被称为“国策龙”。一些大型活动,则有10 余条龙同时舞动造型,气势非凡。此外,还有花灯龙、板凳龙、古事龙等,不一而足。
(辑自《闽西客家大典》,编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