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吴姓

kjtadmin 11-24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

 QQ截图20211124100347.jpg

 

吴姓是中国十大姓之一,源于姬姓周族,肇端于吴国,形成于战国时期。史载,远祖泰伯、伯雍兄弟带领族人远奔东南沿海开发吴越地区,受当地族人所敬重,“归之者千余家”拥泰伯为领袖,建立诸侯国,称“勾吴”(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梅里建立都城)。泰伯逝世后由仲雍继位,世代相传,至吴王寿梦建立吴国,子孙以吴为姓。尊泰伯、仲雍为吴姓先祖。此外,吴姓也为许多少数民族所使用。
吴氏郡望有延陵郡、渤海郡、淮阳郡(今江苏省淮阴县)、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长沙郡(今湖南省长沙市)、武昌郡(今湖北省鄂州市)等。吴王寿梦生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味,四子季札。季札“隐耕延陵,到晋明帝时嘉季札之贤,追以'延陵王'之号。札之后裔即以延陵为郡。”延陵即今之江苏武进。而寿梦的三个儿子仍居渤海(今江苏无锡一带,古为渤海之地),故以渤海为郡望。堂联有:“渤海家声远,吴山世泽长”“延陵世第渤海家风”都是寻根溯源联。堂号有:延陵堂、渤海堂、至德堂让德堂、种德堂、三让堂、三德堂等。谦让是吴姓宗族文化的标志。孔子说:“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人们称泰伯为“让王”,泰伯庙为“让王庙”、“至德庙”。而季札为了让王位而隐耕,被称为“至德第三人”故有“三让堂”、“三德堂”
吴承顺,字宥,祖居建昌府南丰县嘉禾驿,宋进士,敕赠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 年),吴宥携邵、彭夫人等居宁化县石壁,后定居于龙岩县龙门石牌前。吴承顺慕在新罗区龙门镇石牌前笔架山下,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吴承顺生四子:坎一、坤二、震三、巽四。坎一派衍龙岩坤二裔孙徙居上杭、永定、漳州及广东震三传衍上杭及广东梅县松口:巽四传衍江苏。吴承顺傅 12 世孙吴纲,又名念一郎,迁永定县下洋思贤村开基,至24 世吴胜昌,由永定迁台湾桃园开基。下洋乡思贤村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祖籍地。吴承顺裔吴宗举,迁永定县湖坑奥杳开基后,裔孙向台湾迁移。吴承顺后裔播迁于闽、粤、赣、桂、滇、贵、川、浙、苏、鄂、台、港、澳和海外,被尊为闽粤吴姓客家始祖。连城吴姓始祖是南宋绍兴年间江苏吴县人,官任户部尚书,“奉简入闽,乐闽土而居连”的吴至德(即吴十六郎)。他最初居连城县莒溪壁州圳头,传九世孙吴友季(甘泉)迁居县城。连城宣和乡培田村吴孝林,字梦香,于清嘉庆三年(1798 年)任台湾北路千总,后升任曲庄营守府,后裔留居台湾。连城迁台还有吴振彬、吴胜彭等人。上杭吴氏迁台有:一新、一莱、乾汉、黄忠、如选、信三、宪藩、光汉、家荣、日华、稼化等。
吴姓在龙岩市为第七大姓,约有9.81万人,人口上万的有新罗、永定、上杭、长汀、连城 5个县(区)。闽西客家吴氏居住在永定县的凤城、下洋、湖坑、坎市、高陂、湖雷、抚市、合溪、堂堡、岐岭、高头、仙师、城郊,上杭县的临江、临城、官庄、南阳、旧县才溪、通贤、步云、古田、下都、茶地、庐丰、泮境、湖洋、白砂、溪口、稔田、蓝溪,武平县的平川、中山、岩前、十方、桃溪、永平、城厢、东留、民主、武东,长汀县的汀州、大同、古城、南山、河田、涂坊、濯田、羊牯、馆前、铁长、三洲,连城县的莲峰、林坊、文亨、揭乐、罗坊、北团、宣和、朋曰、莒溪、隔川、庙前、姑田、曲溪、赖源李屋、四堡,宁化县(有吴姓人口2万多,占全县人口 6%) 的翠江、安远、济村、石壁、淮土、曹坊、安乐、泉上、中沙、城南、方田治平,清流县的龙津、长校、里田、嵩口、嵩溪、温郊、沙芜、田源等乡镇。

(辑自《闽西客家文化大典》,编者供稿,原作者钟巨藩,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吴姓》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杜姓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余姓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