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余姓

kjtadmin 11-24 发现客家 暂无评论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

 QQ截图20211124100504.jpg

 

余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源自姬姓。晋献公生子由余,避乱于西戎。后出使秦国,秦穆公礼聘为相。由余助秦灭12 国成为西方霸主。其后裔以祖先名字为姓,有由余、由、余三姓。尊由余为得姓始祖。二是出自隗姓。《国语》:“潞、洛、泉、余满,皆赤狄,隗姓也。”赤狄部余氏族的后裔以国为姓。三是来自外族改姓。元朝由西域进入中原的人有以汉姓余为姓,成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余姓的一支。
余姓郡望有新安郡(今安徽省歙县)、吴兴郡、下邳郡、高阳郡等。堂联有“四谏家声远,三台世泽长”。上联指北宋余靖,天圣初 (约 1025 年) 中进士,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 年),大臣范仲淹被贬,谏官御史都不敢言,但他敢于上书反对,结果自己被贬逐。他一生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敢于直言进谏,时人把他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誉为“四谏”下联指余氏先世的显达,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总称“三台”,余氏在宋代任“三台”要职者颇多,如余端礼为宋光宗时宰相,余天锡在宋理宗朝为参知政事等,故联曰“三台世泽长”。堂号有下邳堂、吴兴堂、高阳堂、风采堂、武溪堂等。
唐末,余瑶避乱迁到邵武,其子分迁光泽、长汀、清流。北宋太祖干德年间(963-967 年),余兴祖从福州迁居宁化县柳杨团翁舍坊(今明溪县盖洋镇境内),其孙余六郎迁居白叶,后裔分迁宁化、清流等地。北宋仁宗景佑二年(1036 年),原籍抚州府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的余清高,授汀州府路判,遂迁居长汀县。清高生十子,一郎、二郎、五郎、六郎随母黄氏夫人返回故里,七郎留守长汀,八郎迁居连城,九郎、十郎迁广东潮州府饶平县,这就是余氏族人所流传的“十子闯九州岛,一子守汀州”的缘由。清高被尊为闽汀余姓一世祖,裔孙余千六郎由长汀县迁武平县澜溪乡樟树下(今桃溪镇小澜村余屋)。南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4年),余九五郎从宁化县炉口牛栏岗徙居上杭县金丰里坝头村(今属永定县),余九五郎为永定县余姓开基姐。其长房曾孙余德贵又徙湖坑洋多(今永定县湖坑镇杨桃村),后裔余士康于元代中叶迁居南靖县靖城镇沥阳村,裔孙余振邦等迁居台湾。南宋末年,余秋岩(三九郎)开基上杭县。明初,余马从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奉调来武平县武所守御,在老城开基。
龙岩市有余姓人口约 1.48万人。闽西客家余姓主要分布在永定县的凤城、湖坑、仙师、下洋、湖雷,上杭县的临江、官庄、南阳、才溪、茶地,武平县的平川、象洞、中山、桃溪,长汀县的汀州、宣城、河田、四都、古城、羊牯,连城县的朋口、姑田、莒溪、北团、莲峰,宁化县的水茜、泉上、湖村、翠江、方田,清流县的嵩溪、龙津、嵩口、林畲、温郊等乡镇。

(辑自《闽西客家文化大典》,编者供稿,原作者钟巨藩,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余姓》

喜欢( ) 发布评论

分享到: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吴姓         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何姓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