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客家人来源及分布
唐择扶
桂东地区客家人大部从广东迁入,只有少数来自江西和湖南。明末以前所来的客家人由于人数不多,与当地先至汉族融合,成为称作“本地人”的汉族,年长日久,已不再保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当今桂东地区的客家人是明朝末年以后迁徙而来,主要来自广东梅县、五华、揭阳、揭西、大埔、河源、惠阳、平远、翁源、龙川、兴宁蕉岭、肇庆等地。明末清初,因躲避兵难和谋生计,即开始有客家人迁入,尔后,因居广东的客家人人口增加,田地难以满足生活,更兼当时广西地广人稀,当局向省外招人垦荒置田,促使广东客家人大量西迁广西,拓荒垦地,至同治五年,清皇帝谕在广东的瑞麟、蒋益澧处理“土客相争”事,对广东肇庆的大批客家人“给赀遣散”,分赴高、廉、雷、琼及广西的贺、容、贵等县,此时迁入桂东地区贺县的客家人又形成高潮,致贺县成为当今桂东地区客家人最多的县。
现居桂东地区各县的客家人约51万人,其中贺县最多,约32万人,昭平县约9万人,蒙山县约2万,钟山县约5.6万,富川县约0.5万。藤县约1.5万。岑溪县约0.2万。
贺县(今八步区)除南部的铺门、仁义镇外,其余桂岭、莲塘、鹅塘、八步、黄田、沙田、里松、公会、贺街、步头、信都、仁义、灵峰、开山、水口、黄洞、大宁、南乡、大平18个乡镇均或多或少有客家人居住,主要居住乡镇有桂岭、莲塘、黄田、里松、沙田、公会、大平、鹅塘等乡镇。桂岭镇张姓客家人,有7000余人,是当地较大的一支客家人,其开基始祖于清乾隆年间从广东五华迁来桂岭,后至咸丰年间又有一支从五华迁入。桂岭张姓客家人分布在桂岭镇的进民、梅江、梅桂、金山、双风、莲花、均洞、瑞山等村,除张姓一支外,桂岭尚还有郑、王、黄、马、罗等数支人数较多的客家人。莲塘黄姓,其至贺县始祖于清嘉庆二十四年从广东丰顺迁来;厚园苏姓开基始祖亦于同期从广东河婆迁来。除此外,居莲塘镇的客家人尚有江、薛、曾、邓、刘、高、张等诸支。沙田镇芳林村薛姓入籍贺县始祖在清乾隆年间;黄姓人民田定居第一代祖先亦在乾隆年间,稍早于薛氏祖先;沙田马峰大田丘氏祖先于嘉庆年间从广东揭阳迁入;鹅塘镇白基塘黄氏客家人定居祖先是乾隆后期从广东兴宁迁来;厦岛刘氏祖先于清嘉庆年间从广东兴宁迁入。八步镇凉亭脚、黄田镇大湾塘、莲塘镇文波等地邹姓客家人祖先分别于清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从广东和江西迁来。公会镇客家人以谢姓和吴姓人数最多,谢姓祖先原居广东揭阳,14代谢士月于道光三年迁至公会;道光十四年又有谢士明迁至昭平县石笋,后转至公会;道光十六年谢启恩一支38人从广东揭阳迁至公会联合村。同期,吴姓祖先亦从广东揭阳迁至公会清泉。里松镇客家人以李姓和廖姓人数较多,李姓人祖先从江西迁入,廖姓人祖先则从广东迁入。昭平县客家人主要居住在樟木、凤凰、拱桥、北陀、九龙、富罗等乡镇,马江和走马亦有分布。迁入最早的是居北陀、九龙、马江的邱姓人,于清初迁入。樟木林叶姓与邱姓同为昭平客家人的大族,叶姓迁入昭平的祖先稍晚于邱姓,入籍时间在乾隆至嘉庆年间,嗣后于同治年间又有一支叶姓客家人迁入。贝姓客家人亦是昭平县人数较多的一支,主要居住拱桥乡的中洞、文洞、潮江、笔头、巩桥等村,总人口8000余,其祖先由广东揭阳迁入。昭平县客家人主要姓氏有邱、叶、贝、吴、谢、刘、张、雷、赖、温、曾、童、杨、洪、胡、箫、汤、罗、魏、徐、黄、林等。钟山县居望高镇的望高街、刘屋排、冯屋排、邱屋、宝山、万友、新农村、清水拱、田厂、木园头、立头、三石拱、踩脚塘、铁屡岭、沙子冲等村的客家人有1.3万人,以刘、李为大姓,刘姓祖先于乾隆年间从广东嘉应州迁入,李氏到钟山较晚,至清未才从广东梅县迁入。居西湾镇的观音岩、车田头的客家人有2500人,以赖、温二姓为大姓。居住在清塘乡新村、水东、水井头、印山、田洋、鸡舍、沙梨园、蔗山、桐油田、七分街、刘家屯等处的客家人约2万人;英家的油榨洞、民田、赤马、矮山、大同、龙福、新兴寨、松木仔、大圳背、颜山脚、尖厂等村的客家人亦有2万人。蒙山县客家最早迁入时间是清康熙年间,多数是清嘉庆年间及其发后迁入,主要姓氏有黄、冯、李、吴、刁、张、刘、朱、丘、阮、萧、邹、周、沈、翁、彭、董、曾、潘、钟等22个姓。岑溪县客家人人数较少,约2千人,分布于太平、稚洞两村,于清乾隆五十五年从广东梅县迁入,有陈、赖、傅等姓。富川县客家人姓氏有林、刘、钟、邹、谢、魏、冯、罗、朱、义、徐、王、邓等,最早于清乾隆年间从广东迁入。藤县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和平、太平、平福、南等乡镇的一些村,主要姓氏有吴、何、杨、周、张、陈、赖、刘、冯、叶、傅、杜等,迁入最早的吴姓人于清朝顺治三年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至广西宾州乌陵下屯江重,康熙年间再迁至藤县和平座垌村。
(根据昭平、蒙山、藤县、富川、岑溪县文化馆和钟山县董佳田提供资料)
摘自《广西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