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奇岩著《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2009年7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严奇岩,男,汉族,1971年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中学从教多年后继续深造,并先后于2004年和2007年获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西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贵 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地理和西南民族史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农业考古》、《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贵州民族研究》等十多种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参编教材一部。
序言
在中国的传统时代,学校教育更多承载文化背景的教育功能,当然这种文化背景对进入上层社会而言,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技能、资格。可以肯定,传统社会更多的生
产生活技能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通过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完成的。近代进人工业化时代后,学校教育更多承载了真正进入社会的技能教育的功能,而文化背景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但文化背景教育更显多元的格局,其中社会(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功能更是重要。所以,我们研究中国教育可能更
多要研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以往我们较多关注少数民族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对不同区域汉族民系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差异研究的关注较少,如以前较少有人关注汉族屯堡人的教育和客家人的教育,这些年才有人开始关注起来,但研究还浮于表面,很少有学者从人类学角度系统研究这些民系的教育历史。
目录
序
序二
中文摘要
导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四、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四川客家文化特色
一、四川客家移民的比例与分布
(一)四川客家移民比例
(二)四川客家的分布
二、四川移民文化的两种类型
(一)“湖广填四川”与四川两大族群的出现
(二)嫁接型移民文化(湖广人)和移植型移民文化(客家人)
三、四川客家文化核心和特色
(一)四川客家强烈的宗族观念
(二)传统守旧,以保存固有的文化传统见长
(三)质朴无华、崇尚名节
第二章 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及其影响
一、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
(一)客家教育观的两级性
(二)客家教育观的特点
二、客家教育观对客家人的影响
(一)对客家婚姻观的影响
(二)对四川客家人职业观的影响
(三)对客家人居住地选择的影响
(四)对四川客家民俗的影响
第三章 四川客家人的“耕”思想和实践
一、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
(一)清初四川文化教育的“浑朴时代
(二)乾嘉以来四川文化教育的“文盛时代
(三)清代移民对四川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四川客家耕读思想
(一)“以末致富,用本守之
(二)“耕可致富,读可荣身
三、善耕的四川客家
(一)四川客家居住的地理环境
(二)四川客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四、耕读传家与四川客家的崛起
(一)客家移民发家致富的生计模式
(二)从发富到发贵的四川客家
(三)四川客家耕读起家的类型
(四)四川客家耕读传家的典型
(五)“耕读传家”的经验
第四章 四川客家移民文化认同教育
一、四川客家母语教育
(一)四川人打乡谈
(二)四川客家“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三)《广东小儿歌》与客家母语教育
二、客家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一)客家礼俗文化教育
(二)《广东小儿歌》与四川客家道德教育
三、客家移民史教育
(一)家族史教育
(二)祖籍教育
(三)家族创业教育
四、四川客家移民文化教育的两个典型个案
(一)钟宏予《入川履历》
(二)客家教育史诗——《张兴万自传》
(三)两部客家家书的比较
第五章 四川客家祠堂与家族教育
一、四川客家祠堂
(一)四川客家祖堂
(二)四川客家宗祠
二、客家宗族办学
(一)四川客家族田
(二)宗族办学的背景和目的
(三)客家宗族办学情况
三、客家家族的助学、奖学活动
(一)客家社会力量兴教助学
(二)宗族奖学、助学概况
(三)客家宗族对奖学、助学的管理
四、客家宗族办学的典型——龙潭乡范家祠
(一)范家祠办学历史
(二)范家祠办学成功的原因分析
(三)范家祠办学与龙潭乡的教育
第六章 历史上四川客家学校教育发展水平
一、四川客家人才状况
(一)四川客家科举人才
(二)近现代四川客家名人
二、四川客家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
(一)时间上的差异
(二)空间上的差异
三、四川客家“崇文重教”区域差异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书稿的出版就像新生的婴儿已呱呱坠地,该感谢一路呵护她的好心人!
首先感谢
我的导师蓝勇教授。有幸在攻读硕士学位后,承蒙恩师不弃,再次在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先生治学的方法和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六年来跟随先生左右,他不仅用
他的博学、睿智引领我遨游学术的殿堂,还用他深挚的爱心给我敦敦的教诲;恩师关怀现实的理念、大胆创新的勇气和严谨求实的风格一路引导我踏上学术之旅。
“读
万卷书,行千里路”,这是恩师的座右铭,我也受益匪浅。如前说述,客家研究缺乏现成的文献资料,只有到田野调查中去征集、感悟和体验。学习期间我多次随同
恩师到西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不但为我论文的写作收集了许多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求真求实的治学方法和精神。我博士论文中的资料也主要是在田野调查
过程中收集而成的。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第1版
ISBN: 9787807524137, 7807524138
版 次:1
页 数:367
字 数:300000
印刷时间:2009-7-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定 价:¥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