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林超慧博士论文《惠州道教建筑研究》摘要

2017年10月 暂无评论
2017年10月: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林超慧博士论文《惠州道教建筑研究》摘要

 QQ截图20200318152225.jpg

摘要:

广东惠州的罗浮山一直以来都是岭南道教的祖庭,在岭南道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惠州地区的道教建筑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岭南地区的传统宗教建筑的保护趋势分析,发掘岭南道教祖庭建筑研究的必要性。而岭南道教祖庭罗浮山地处惠州,惠州介于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板块的交接处,在文化碰撞与道教祖庭的作用下,衍生出特有的地域性道教建筑,对岭南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以及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研究都有重要与实际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填补岭南道教祖庭的道教建筑以及惠州地区性的道教建筑研究的空白,本文通过对国内、岭南、惠州本地文献的梳理,确定惠州道教建筑研究的时间区域以清代为实例研究的时间界点,清代以前由于遗存案例稀少,主要通过古文献、图志、碑文等梳理归纳其演变与特征;清代延续至今,通过田野调研对典范案例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研究范围主要以现今惠州地区为第一重核心范围,以明、清惠州府所覆盖的河源、汕尾等城市为二级亲缘范围,以广州、潮汕、港台等道源与惠州道教有相关联系的邻近地区为外缘范围。研究的对象锁定在惠州市域内,分为来自中原江南地区的罗浮山道教建筑与来自民间俗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建筑。纵观国内、外道教的研究方法,本文决定采用以跨学科、田野调研、归纳对比、历史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综合进行研究。

文章结构划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确定选题的必要性、实际性与创新性;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框架。

第二部分(第二章)为惠州道教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和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在时间上贯通始终地研究惠州罗浮山道教建筑与民间信仰建筑在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演变,梳理祖庭道教与惠州地区民间信仰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三章)为惠州道教环境的分析,通过跨学科、历史分析、田野调研等方法,对惠州丰富的地貌做出分析。首先,得出惠州道教建筑分布与地貌特征的关系。然后,对罗浮山道教祖庭建筑群的整体格局做出分析,得出其格局的演变与道源更替的关联与特征。再次,发现罗浮山道教建筑群的环境特征对滨水民间信仰建筑选址环境与布局的影响。最后,发现军事、商业对城、镇、村的民间信仰建筑环境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四章)为惠州道教建筑特征,通过田野调研、归纳对比等方法,主要研究罗浮山道教建筑与民间信仰建筑基本型的的延续与演变,在外缘、亲缘、核心三重地缘的道教文化叠加作用下,所形成的平面、空间组合,立面造型等地域特征,以找寻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寻求宗教思想根源与祭祀中轴序列空间的关系。

第五部分(第五章)为惠州道教建筑装饰,通过田野调研与归纳对比等方法,对惠州罗浮山道教与民间信仰建筑的主要的装饰特征的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罗浮山道教的建筑装饰在清代道教俗化后所形成的带有民俗化的简版广府特色,而民间信仰建筑除了州府级别的延续部分广府装饰的特征,主要受惠州地区内不同语系的民系文化认同感影响对工艺、装饰主题、材料等择优简化的特征。

最后,得出惠州清代遗存的罗浮山道教建筑是岭南灵宝派祖庭转化为全真教祖庭时期的过渡产物,标志着两个道派更替过程中,道教建筑的环境布局、单体特征的转变,而它的整体格局融合了灵宝派与全真教的堪舆风水格局,并渗透了外丹、内丹对自然环境的不同理解;罗浮山道教建筑与惠州民间信仰建筑历代互相渗透,罗浮山道教建筑更是在建筑布局、建筑平面、建筑装饰上与惠州的民间信仰建筑发生交集。民系上的思想根源与民系上的认同感都决定了惠州在不同语系环境下,道教建筑所呈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因此,惠州道教建筑承载着岭南道教文化的历史性、科学性、美观性、社会性,应该给于整体的保护,对于该地域的道教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应通过深入的细化分析,分级保护,以保证其多元、创新、简化、固本求新的建筑特征。

 

关键词:惠州; 道教; 建筑; 罗浮山; 民间信仰;

 

导师:程建军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林超慧博士论文《惠州道教建筑研究》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7年广东工业大学杨帅博士论文《梅县客家围龙屋建筑遗产及其评价研究》摘要         2017年厦门大学曹晓佩博士论文《洪坑村: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变迁与重构》摘要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