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杨帅博士论文《梅县客家围龙屋建筑遗产及其评价研究》(指导教师方海)摘要

2017年12月 暂无评论
2017年12月:

2017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杨帅博士论文《梅县客家围龙屋建筑遗产及其评价研究》(指导教师方海)摘要

 QQ截图20200318151752.jpg

摘要:

建筑,作为居住文化的表象,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们最直接、最普遍的自我表现,其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往往能直接形象地反映一个地区总体文化的脉络。客家民系是古代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灾荒数次南迁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族群。目前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地区。客家地区是一个有着独特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地区,由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建筑文化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近现代以来,随着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封闭的文化圈逐步走向开放,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目前,客家地区的传统建筑正在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民居建筑保护制度对其进行合理处置。围龙屋民居评价体系便是建筑保护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客家历史建筑等级分类不明确,保护标准不一的问题,需要建构一套可操作的建筑价值量化评估体系。本课题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展开进行。

本研究是综合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一次探索。课题的进行涉及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史、民俗、建筑发展历史、人类活动发展历史、科学统计方法等多学科内容,是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的尝试。课题首先重点对客家围龙屋产生、演变的过程、围龙屋的基本型制、结构、组成和建造方法进行论述。围龙屋一般由堂屋、横屋、化胎、围屋、风水塘、晒谷场等部分组成,并由各部分的连接处形成天井、天街。因建造地形、时代、家庭经济情况等原因,每个围龙屋的形态和房间数量会有差异。之后,课题对客家围龙屋内部装饰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首先是装饰风格中多以谐音来表达被象征的吉祥内容,这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次是装饰多集中在位于建筑中轴线的堂屋和建筑外立面上,尤其是在围龙屋的上堂屋和祖龛处,两侧的横屋和围屋装饰较少;最后是随着年代的推移,装饰手法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建筑上的石雕木雕也越来越精美。

再然后以建筑文化作为切入点,归纳总结围龙屋这种建筑出现的社会文化环境。重点分析了产生围龙屋这种特有建筑型制的人文思想背景,解读围龙屋中特有组成如化胎、龙穴、五行石等部分的文化信仰和意义。最终完成了多层次、综合性的客家建筑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明确各赋值因素组成,同时加入SD差别法判断因子评级,深化量化评价方法,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且以案例研究的方式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并且分析案例中围龙屋的价值分布及今后保护性开发的方向。

 

关键词:客家建筑; 围龙屋; 评价体系;

 

导师:方海

1.jpg

2.jpg

3.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7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杨帅博士论文《梅县客家围龙屋建筑遗产及其评价研究》(指导教师方海)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8年苏州大学刘鲲博士论文《舞龙仪式的文化考察--以崇义舞龙为个案》摘要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林超慧博士论文《惠州道教建筑研究》摘要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