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山东大学章黎平博士学位论文《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指导教师张树铮)摘要

2011年4月 暂无评论
2011年4月:

2011年4月山东大学章黎平博士学位论文《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指导教师张树铮)摘要

 QQ截图20200320091342.jpg

摘要:

论文用共时和历时比较的方法,以汉语方言中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词语(以下简称人体词语)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在共时方面,比较研究方言与普通话间的异同、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探讨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间人体词语词形和词义结构的共性和差异的模式;尝试解释方言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共性和差异表现出的区域类型特征及其在方言分区上的意义。在历时方面,比较方言人体词语在汉语史上的演变情况,分析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并探讨了方言人体词语差异与方言分区之间的关系。

论文采用多种理论,运用多种方法,尽量做到对方言人体词语的全面研究。运用语言结构观和系统观理论讨论方言人体词语的演变原因;运用语义场理论,分语义场、分义位研究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时差异和历时演变;运用词汇语义学理论,探讨方言人体词语词义的共时差异原因和历时演变类型;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方言人体词语词义引申的特点;运用认知编码理论,讨论方言人体词语的词义和词形关系;运用语言异质论和语言叠置理论解释方言人体词语同义聚合的问题。论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用统计、计算的结果来说明问题。

论文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中间部分是正文,分五章;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方言学意义、词汇学和语义学意义、汉语史研究意义、宏观语言学意义),介绍了研究现状(方言词汇的研究现状、汉语词汇的普方古综合比较研究的现状、人体词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了本文的题旨,介绍了本文研究所要采用的理论(语言结构观和系统观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语义学理论、认知编码理论、语言异质论和语言叠置理论)和方法(比较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并就本文的材料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是对汉语方言人体词语共时表现形式的比较。本章比较了人体义位在不同方言间词形、语素、构词形式等方面的异同。本章分四个小节。第一节比较了方言人体词语的词形和主要语素情况,包括各方言中表示同一人体器官部位的词语的词形表现和其主要语素的异同,结论是汉语各方言人体词语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语素数目不同、主要语素的差异、有无词缀及使用不同的词缀。第二节比较了方言人体词语的词缀的异同,内容包括词缀形式、不同词缀的区域分布及使用情况。经过比较发现:不同方言人体词语中的词缀在使用数目、可否重叠、所处位置和虚化程度和意义上都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情况。第三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构词形式的异同,内容包括重叠构词形式的方言特点、几个人体部位词语语素组合形式的异同,等等。第四节探讨了方言人体词语词形的共性与差异的原因,一是因为各方言对同义语素的选择不同,二是因为古汉语单音词在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为单音节语素、或方言区人们新创的语素参加构词的缘故,三是因为词义的模糊性使人们可能用表示人体相邻部位的语素来构词。此外,记录方言词语的书写形式不同、语序的不同也可能是一个原因。汉语方言人体词语存在共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汉语方言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有共同的历史基础;二是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受不同历史时期共同语或强势方言的影响,而使得趋同性加强;三是相邻地区方言间的影响使得共同的成分可以跨方言存在;此外,因为各方言区人民有相同的认知基础,而使得造词法和构词方式方面有相似之处。造成汉语方言人体词语的差异原因也很复杂,其中语素的差异、人体词语在不同方言中的演变不同步、方言自我创新词语或新语素的使用、造词法和构词法不同、认知基础或造词理据不同、编码情况不同等等原因都可能造成指称同一器官部位的人体词语的方言间差异。

第二章是对汉语方言人体词语词义的比较。本章分五节。第一节是关于方言人体词语基本义的比较,包括基义比较、义域差异比较(包括含元大小、含元多少和使用范围)、陪义比较和语用差异比较。第二节是关于方言人体词语引申义的比较,提出了由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造成的词义引申的共性与差异实际上是语义认知结构的问题;方言地域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方言人体词语的意义变化;方言人体词语的词义引申是极其复杂的,有经过两次隐喻的引申,不少还要经过三次换喻引申,有时多次隐喻或换喻引申后,甚至还需要隐喻、换喻相结合、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最后的结果;具体到各个方言点、各个人体义位,情况很不同,有的引申义只在某个、或某几个方言点出现;任何一个引申义、哪怕是与普通话一致的引申,也不会覆盖全国所有的方言;单音节词比多音节词语更容易产生引申义,且情况更为复杂。第三节讨论了方言人体同义词语的问题,包括方言人体同义词语的表现形式、方言人体同义词语的语义和语用差异、方言人体同义词语的来源等问题;研究中发现方言人体同义词语是很丰富的,同义词语在陪义、义域、语用方面都可以存在差异,方言人体同义词语的来源很复杂;语言异质论和语言叠置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方言人体词语的存在。第四节考察方言人体词语兼类情况。我们发现:单音节方言人体词更容易发生兼类,那些表示外在的、位置和作用比较凸显的人体器官部位的词语更容易发生兼类,兼类用法中以量词居多,兼类实际上还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语音、词义、语法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兼类的最终机制源于人类对自身认知的发展,其中相关关系引起的换喻和相似关系引起的隐喻是两种主要原因。第五节讨论了汉语方言人体词语的编码情况,包括不同方言的人体词语的编码差异、编码度差异、编码方式差异、词化程度等方面差异;从中可以窥见汉语方言人体词语词形和词义的关系。

第三章是对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考察。讨论了主要人体义位的历史源流和方言分布及汉语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等问题。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讨论了24个主要人体义位的方言表现形式的历史源流和方言分布情况;考察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传承、方言变异和方言创新情况,总结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来源类型、方言人体义位变异和方言人体创新词语的类型,并指出几乎所有的义位变异、多数方言创新也是在承传古汉语的基础上的,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汉语各方言都对古汉语有承传且相互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第二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这部分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及不同人体部位三个角度对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给予了总结;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主要语素和方言人体同义词中的历史层次;分析了承传成分在相邻或相隔方言区的共时存现的原因。第三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的关系,考察了几个核心人体词语的历时替换情况,看那些在普通话中已经被彻底替换的古汉语人体词语今天是否还在方言中有保留、是依然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还是以语素的形式保存在哪些方言中,计算了其方言保存率;并就新老派、城乡等差异中显示的词位演变情况、语素组合中显示的词位演变等情况,探讨了汉语人体词语共时差异中显示出的正在经历的变化;最后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的关系;我们认为共时的差异与历时的演变是有关系的,一些在共同语中已经被替换的义位,仍可能在南方方言中存在,而且汉语史不同时期产生的义位的今方言分布不同;如果以人体义位划同言线的话,历时的演变正好与共时的差异分布大致相符。一些方言说法差异的同言线恰好与中国地理上的南方、北方的分界线相合。除方言创新和方言义位变异等情况,几乎可以说离北方方言区越远的地区越是保留汉语古老的说法;越是晚近的说法,越是见于北方方言或受北方方言影响的中部方言里;人体义位的承传、演变、创新与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是有关系的,而且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第四章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演变类型及原因。本章分两小节。第一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演变类型,从词义(词义扩大、词语缩小、词义转移)、词形(完全易名、部分易名)两方面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演变情况和类型。第二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演变原因,这包括语言外部原因(客体世界原因和主体世界原因)和语言原因。研究中发现,有些方言人体词语引申义的产生,明显看出是同时受客观世界、特别是物质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双重影响;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影响等等原因,都可以引起方言人体词语的产生、变化,还可能影响到方言人体词语词义的演变;人的心理会影响到人的联想:与隐喻有关的相似联想、与换喻有关的相关联想、邻接联想等等发展、变化,会引起方言人体词语词义的变化;另外,避俗求雅、喜新厌旧等心理,也会影响方言人体词语的演变。语言原因涉及语言明晰性的需要、语言经济性的需要、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结果及语音、语义、语法三者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外语言的系统性和平衡性也会影响方言人体词语的演变。

第五章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性和差异与方言分区等方面的问题。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性和差异的方言区域特征,计算了方言人体词语的相似度,结论是:官话方言与普通话的人体词语的相似度普遍比较高,闽语的相似度最低;还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性和差异的方言区域特征,并用方言区域特征尝试分析了方言间的亲疏关系。第二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区别特征,从词形和词义、共时和历时不同角度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区别特征内容及其反映的方言特点。第三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性和差异与方言分区的问题,内容包括:人体词语的共性和差异的方言区域特征与方言分区的关系,方言人体特征词和特征语素与方言分区的关系,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与方言分区的关系,方言人体词语的区别特征及其反映出的方言特点与方言分区的关系。结论是:方言人体词语的区域特征、方言人体词语中的特征词和特征语素、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都可以为方言分区作一定的参考,但想要准确地对汉语方言进行分类和分区,还应对各种因素、各种标准进行综合的考虑。

第六部分是结语,这一部分对整个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还提出了一些研究中发现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的创新点:

1.论文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综合比较方法,研究汉语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关系,丰富了汉语词汇学、汉语方言学、汉语史的研究内容。

2.论文研究兼顾词形表现形式和词义两方面,比单纯研究方言词语的词形差异,内容要丰富。

3.本论文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已有的只是讨论普通话人体词语的语义发展和历史演变的研究成果,研究范围扩大了。比较的范围不是限于一区或一地的人体词语,扩大到42地方言和北京话,比较的规模扩大了。

4.本论文不是单纯的比较、描写现象,还总结了一些规律,并且对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在研究中还发现、并提出了不少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

5.论文研究人体词语的共时表现形式的共性和差异,指出从人体词语一类词就可以看出汉语言的民族共性和方言个性是并存的。6.研究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承传、义位变异和方言创新情况,进一步证明了汉语各方言都对古汉语有承传、且相互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7.将研究扩大至应用,运用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性和差异情况,讨论方言分区的问题,使本文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

8.论文采用多种理论,运用多种方法,尽量做到对方言人体词语的全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理论采用较全面;运用统计、计算和数字说明等定量方法,研究方法较新颖。

 

关键词:汉语方言; 人体词语; 共时差异; 历史演变; 比较研究;

 

导师:张树铮

1.jpg

2.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1年4月山东大学章黎平博士学位论文《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指导教师张树铮)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1年4月复旦大学叶晓锋博士论文《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指导教师杨剑桥)摘要         2011年6月暨南大学包国滔博士学位论文《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指导教师刘正刚)摘要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