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暨南大学包国滔博士学位论文《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指导教师刘正刚)摘要
摘要:
位于广东东南部的归善县,宋以前为越、俚等土著民族聚居地,虽然不断接纳南迁的中原汉人,但土著汉化总体上仍相对缓慢,故长期被中原人视为“蛮荒”之地。及至宋元,随着持续有规模的汉人移民浪潮到来,此局面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汉取代俚成为主体民族,促使后者在加速汉化的基础上走向消亡。另一方面,瑶、畲、女真等族迁至,使民族结构呈现以汉为主体的多元格局。至明,民族结构从多元进一步演变为二元。首先,瑶等族的发展相对有限,明中叶后基本融于汉族。其次,汉、畲关系成为主要民族关系,双方既有基于经济资源争夺的利益冲突,也有出于对抗明朝政府需要的联合叛乱。通过铁与血的形式,畲族汉化也基本完成。冲突与融合非独发生在民族与民族间,还发生于汉族内部的不同支系间。明中后期,客家人大规模进入主要为广府文化的归善县,其间所发生的“土”、“客”之争,可被视为广府、客家的碰撞与冲突,其结果也是走向融合,并在语言上可找到证据。民族融合与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其一从宋元归善农业、工商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显著发展,可见汉族已占居主体民族地位。其二,明代经济发展最显著的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融合对文化的促进也十分明显,证据是儒家文化在归善有了相当的社会基础,形成某种崇儒风尚。宋元明归善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的历史,既是汉族与其他民族、汉族内部不同支系间融合的过程,也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地方社会逐步融入中央王朝统治体系的过程。
关键词:宋元明时期; 归善县; 民族融合; 社会变迁;
导师:刘正刚
(本站收藏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