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6)

2016年12月31日 暂无评论
2016年12月31日: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6

 火狐截图_2020-09-07T01-23-16.687Z.png

韩学红.闽东畲族传统龙凤图式研究及文创产品开发.导师:王晓戈.福建师范大学,2016.

李凌莹.宗族、信仰与社区融入.导师:王建红.闽南师范大学,2016.

孙晗.福建省畲族代谢综合征患者ATP2B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导师:陈刚.福建医科大学,2016.

宗丽瑶.福建省畲族CYP17A1基因及饥荒暴露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导师:陈刚;林纬.福建医科大学,2016.

王雪姣.闽东畲族茶叶包装设计研究.导师:王晓戈.福建师范大学,2016.

刘莹.桐庐莪山畲族乡小住宅设计.导师:张雷.南京大学,2016.

陈瑜君.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体育传承人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导师:兰润生.集美大学,2016.

王上.浙江景宁畲族鞋艺馆空间设计研究.导师:汪梅.浙江理工大学,2016.

何瑶.基于畲族生活方式的“凤凰装”样式研究与应用.导师:夏帆.浙江理工大学,2016.

胡琳玉.畲族家风的传承及其现实意义.导师:陈寿灿.浙江财经大学,2016.

 

韩学红.闽东畲族传统龙凤图式研究及文创产品开发.导师:王晓戈.福建师范大学,2016.

摘要:龙凤图式是畲族人喜爱的文化符号,在畲族历史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刺绣、剪纸、器具装饰、文学艺术等方式呈现出来。畲族龙凤图式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其文化内涵与汉族龙凤的文化内涵相比有较大区别,畲族的龙凤图式是从盘瓠崇拜的传说故事中衍生出来,后吸收借鉴了部分汉族元素,发展为现代我们所看到的图形样式。本文立足畲族民族文化,围绕畲族龙凤图式的艺术特征,从民族学、文化学、美学、设计学、符号学、图像学等角度对闽东畲族龙凤图式进行归纳分析和研究,发掘其象征意义、民族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时,本研究希望通过以文创产品开发的形式,带动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探索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中,如何借鉴畲族龙凤图式的美学价值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促进地域文化的推广。

 

李凌莹.宗族、信仰与社区融入.导师:王建红.闽南师范大学,2016.

摘要:基督徒家族在该研究中指家族90%以上人口都信仰基督新教,且是四代以上的信徒世家。基督徒家族与非基督徒村民(文中指崇拜祖先和民间神明的村民群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信仰文化和行为禁忌。这些禁忌文化往往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存在明显不同和直接对立。作为家族宗教信仰,基督教义已融入他们生活的每个层面,成为这个群体外在显性的文化特征。在同宗血缘背景下,基督徒家族与非基督徒村民这两个不同信仰群体的交往、融入以及共同生活社区的建构,成为一个可关注的问题。论文以闽南地区顶坛蓝姓畲族村的基督徒家族及其与非基督徒村民的社会关系与交往互动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做了探讨。该研究在实地调查取得丰富原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考察了顶坛蓝姓畲族村同宗不同信仰群体的社会关系与互动情况。通过调研,真实展现该村落民众的信仰情况,即非基督徒畲民的盘瓠图腾信仰、民间神明信仰,基督徒家族的基督教信仰等。研究这两个不同信仰群体的宗教文化和行为禁忌,对比建国前后基督徒家族与非基督徒村民间的“非正式”冲突和当下的和谐相处,通过详细阐述与分析,提出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在这些看似不可协调的信仰文化张力下,非基督徒村民能如此接纳和认可本地的基督徒家族?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跨越了信仰文化的障碍,彼此接纳认同?通过研究分析,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基督徒家族的精英化,基督“圣爱”的实践以及宗族血缘情感的认同等等,共同构成了当地不同信仰群体的认同机制。研究发现,在以同宗族、共同血缘为基础的生活社区里,宗教信仰并不是最根本的显性差异。虽然宗教信仰特定的行为禁忌使得本地基督徒家族在宗族性社区生活融入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距离感,然而不同信仰文化的群体在日常接触和互动过程中恰好维持并清晰界定了彼此可以共同遵守的“边界”,从而和谐相处。从个案角度来看,该研究存有一定的局限,但对进一步研究同宗不同信仰群体的社会互动不无启发。

 

孙晗.福建省畲族代谢综合征患者ATP2B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导师:陈刚.福建医科大学,2016.

摘要:研究目的:代谢综合征和原发性高血压都是由多种基因、多种环境因素长期交互协同作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畲族人群是东南沿海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尚缺乏畲族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畲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旨在研究高血压危险基因ATP2B1的rs2681472位点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胎儿期饥荒暴露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以及基因-胎儿期饥荒暴露的交互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方法,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取长期居住于宁德地区彼此无亲缘关系的20-80岁畲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共781人。其中男性215人,女性566人;高血压患者575人,无高血压者206人;胎儿期饥荒暴露者83人,未暴露者314人。采集人体测量学指标和临床生化指标,采集外周血用于DNA提取。采用Taqman探针法,在Real-time PCR(ABI 7500)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在畲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组的ATP2B1基因rs2681472位点A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危险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高血压的风险较A等位基因携带者高1.291倍(OR=1.291,95%CI:1.212-1.632,χ2=4.548,P=0.033)。不同基因型AA、AG、GG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依次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调整了年龄、性别、BMI、身高、体重、腰围、TG、HDL-C、TC、LDL-C、FPG、OGTT-2h PG、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在加性效应模型下:AG基因型显著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OR=1.923,CI:1.278-2.894,P=0.002),GG基因型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OR=2.056,CI:1.028-4.110,P=0.041);GG基因型也与SBP正相关(OR=2.132,CI:1.103-4.119,P=0.041);在显性效应模型下,AG+GG显著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OR=1.943,CI:1.308-2.886,P=0.001);也与SBP的正相关(OR=1.533,CI:1.056-2.226,P=0.025)。(2)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BMI等因素发现:胎儿期饥荒暴露组相比于未暴露组,其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OR=2.109,CI:1.249-3.561,P=0.005),与SBP正相关(OR=2.420,CI:1.453-4.031,P=0.001)。(3)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BMI、身高、体重、腰围、TG、HDLC、TC、LDL-C、FPG、OGTT-2h PG、吸烟和饮酒等因素,rs2681472位点的多态性和胎儿期饥荒暴露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发病的无明显关联(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存在胎儿期饥荒暴露的情况下,携带危险等位基因G者较无危险等位基因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187倍(OR=2.187,CI:1.157-4.135,P=0.01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中,ATP2B1基因rs268147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增加了高血压的易感性。携带危险等位基因G显著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与SBP正相关。胎儿期饥荒暴露显著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且与SBP正相关。胎儿期饥荒暴露为代谢综合征病人患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TP2B1的SNP位点rs2681472的多态性和胎儿期饥荒暴露的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关联。在存在胎儿期饥荒暴露的情况下,携带危险等位基因G者较无危险等位基因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宗丽瑶.福建省畲族CYP17A1基因及饥荒暴露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导师:陈刚;林纬.福建医科大学,2016.

摘要:背景和目的: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关于此民族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研究尚缺乏,尤其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YP17A1基因rs11191548与畲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的相关性,以及饥荒暴露和CYP17A1基因对高血压的交互作用。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均来自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畲族,根据ATPIII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纳入代谢综合征患者698人,在此人群中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最终高血压组486人(男112人,女289人),非高血压组212人(女43人,男129人),彼此间无亲缘关系。采集一般体格检查和临床生化指标,同时收集外周血进行DNA的提取。采用Taqman探针法,通过Real-time PCR(ABI 7500)仪进行基因分型。在Windows SPSS 17.0(SPSS,Chicago,Illinois,USA)上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1)CYP17A1基因rs11191548位点CC基因型占5.2%,CT基因型占40.7%,TT基因型占54.1%,危险等位基因T在总体中出现的频率为74.4%,高血压组中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携带rs11191548 T风险等位基因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495倍(OR=1.495,95%CI:1.129,1.98,χ2=7.92,P=0.005)。(2)调整了年龄、性别、BMI后,CYP17A1基因rs11191548位点TT基因型组的SBP明显比CC基因型组高;(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YP17A1基因位点rs11191548和高血压间的关系,在调整了年龄、性别、BMI、HDL-C、LDL-C、TG、TC、FBG、2h PG、吸烟史和饮酒史后,TT基因型携带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2.714倍(OR=2.714,95%CI:1.222,6.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additive模型中,危险等位基因T携带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1.6倍(OR=1.6,95%CI:1.174,2.81,P=0.003);在dominant模型中,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携带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2.232倍(OR=2.232,95%CI:1.027,4.853,P=0.043)。在recessive模型中TT基因型携带者高血压的风险则是CC+CT基因型携带者的1.667倍(OR=1.667,95%CI:1.143,2.43,P=0.008)。(4)我们将1959年10月1日到1961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定义为饥荒暴露组,1962年10月1日到1965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定义为非暴露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暴露因素和SBP、DBP的关系,在校正性别、BMI、HDL-C、LDL-C、TG、TC、FBG、2h PG、吸烟史和饮酒史后,暴露因素与SBP有关联(β=8.329,P=0.006),而与DBP无显著关系(β=1.731,P=0.295)。(5)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性别、BMI、HDL-C、LDL-C、TG、TC、FBG、2h PG、吸烟史和饮酒史后,以非暴露+CC/CT组作为对照,暴露+TT组及暴露+CT/CC组与SBP有显著关联。但所有组别与DBP未发现明显相关。结论:综上所述,在畲族代谢综合征患者人群中,CYP17A1基因rs11191548 T/C与高血压有关,其等位基因T可能是高血压的风险等位基因。此外,胎儿期暴露于饥荒与收缩压显著关联,而且胎儿期暴露与rs11191548等位基因对收缩压存在交互作用。

 

王雪姣.闽东畲族茶叶包装设计研究.导师:王晓戈.福建师范大学,2016.

摘要: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以“山居农耕”的生活方式著称的南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山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茶叶成为畲族山区广泛种植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畲族茶叶一直以品种丰富、品质优良著称,其中又以浙江景宁畲族地区所产“惠明茶”最具声望。福建闽东地区是我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福建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清末到民国时期,闽东地区茶叶生产及贸易一度繁盛,猴盾成为闽东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并出现了“雷震昌”等一批福建畲族茶叶品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品牌昙花一现,很快退出市场,福建闽东畲族茶叶也一直未能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域品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代闽东畲族茶业的发展。本研究从包装品牌设计的角度,对闽东畲族茶叶发展历史的研究,首先通过对畲族文化与畲族制茶工艺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对浙江畲族惠明茶的包装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以宁德猴盾畲茶“雷震昌”的品牌开发和包装设计为例,对畲族茶叶老品牌进行重塑,以文化整合、产品创新的思路来融合畲族的特色文化,在保留畲族传统文化风格的同时,赋予老品牌时尚的气息,以富于特色的文化产品设计,切实地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弘扬畲族的民族文化。

 

刘莹.桐庐莪山畲族乡小住宅设计.导师:张雷.南京大学,2016.

摘要:2015年,张雷教授于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可持续乡土建筑研究中心(Sustainable Rural Studio)。雷氏小住宅是一位雷氏女儿为他失去右臂的父亲建造的住宅,属于可持续乡土建筑研究中心的第一批实践项目。本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山阴坞村。莪山畲族乡是浙江西北部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拥有独特的畲族文化,至今仍旧使用畲族独有语言、并且婚丧嫁娶依旧按照原有风俗进行。当地居民多为蓝氏、雷氏、钟氏、李氏,“雷”是其四大姓氏之一。山阴坞村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背山面水,风景秀丽,仅通过长2.5公里的团山线与莪山畲族乡相连。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山阴坞村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挨家挨户地建起了两三层的自宅。在此背景下,雷氏父女邀请张雷教授为其在山阴坞村设计自宅,并有意在未来发展为畲族乡的民宿代表。小住宅的设计将畲族传统民居特点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相结合。顶层的冥想室充分尊重原有居民将祖先牌位置于房屋顶部的传统;首层较为开放的空间满足现代人交际需要。外立面采用砖石厂废弃材料砌成,不仅加强了建筑整体保温隔热性能,还能够体现当地特色,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窗下预留的孔洞可在后期插入竹竿,用以晾晒农作物,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展示地方生活风情。由于该住宅的主要使用者是一位失去右臂多年的老年人,笔者在设计中注重无障碍设计,并根据其175cm的身高研究了相应门把手、衣柜、卫浴、厨房的细部尺寸,以便雷氏老人的使用。目前,该项目主体部分已经建造完成,室内初步设计基本结束,有望年内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

 

陈瑜君.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体育传承人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导师:兰润生.集美大学,2016.

摘要:为了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推进畲族体育传承人持续发展。本文本着“以传承人为本”的保护宗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保存现状上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保护措施。本文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1.在畲族体育盘柴槌、”问凳”与畲族武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畲族拳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下,畲族体育传承人的研究将拉开新的序幕。2.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体育传承人的基本理论部分,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体育文化与畲族体育传承人,并阐述了畲族体育保护意义及价值。3.就畲族体育传承人保存现状而言,从文化学的三个层面即制度、物质和精神层面,论述畲族体育传承人保存现状以及制约因素。4.文章在理论梳理与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出现的制约畲族体育传承人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王上.浙江景宁畲族鞋艺馆空间设计研究.导师:汪梅.浙江理工大学,2016.

摘要:本文以“浙江景宁畲族鞋艺馆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旨在弘扬畲族传统文化,推进民族企业的发展。应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局和旅游局的委托,对景宁畲艺坊服饰有限公司原有空间进行改造设计,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效益、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弘扬畲族民族文化的目的。通过对畲族文化及原有基地空间的实地调查,吸收大量民族展示馆空间设计案例的设计经验,结合最新的多媒体影像技术,多功能场馆交互等技术,来表现景宁畲族鞋艺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展陈空间。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为设计作品展示,第二章为针对畲艺馆空间设计需求的分析,第三掌主要针对畲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展览馆空间案例的分析研究,第四章着重对畲艺馆空间设计展开阐述。根据委托方的设计要求,在设计前期对畲族文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极具畲族特色的畲族服饰文化进行重点分析。畲族绣花布鞋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仅仅作为服饰文化的配饰品在景宁畲族博物馆中陈列展出,缺少空间场地展出,没有呈现出畲族绣花鞋自身的魅力。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受到县文化局、县旅游局的委托,打造出一个代表畲族绣花鞋的展示空间。本设计的目标在于将现代的设计艺术手法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来设计鞋艺馆,针对畲族文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对畲族独特的文化载体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畲族文化的优秀元素,研究畲族绣花鞋的艺术特色,参考国内外民族产品展示馆的相关案例,学习先进的场馆设计创新技术,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性研究法,并借助符号学、民俗学等知识来为本次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设计,先后多次来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对畲族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基地周边的环境,发现现有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对原场地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以景宁当地廊桥、戏台为主要结构装饰,划分为对外售卖区、大厅展区、书吧休闲区、临时画展区、传统戏台展览等多功能空间。打造出一个集畲族文化呈现,畲族绣花鞋展示售卖,游客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畲族鞋艺馆空间,成为宣扬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的一个亮点!

 

何瑶.基于畲族生活方式的“凤凰装”样式研究与应用.导师:夏帆.浙江理工大学,2016.

摘要: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但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记载。但值得庆幸的是,作为最具畲族特色标志的“凤凰装”,在不断的传承中得以保留至今。“凤凰装”的形成与畲族传统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不仅承载着民族历史生活的记忆,同时折射出畲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通过对畲族传统生活方式下的浙闽各地凤凰装样式的全面对比,分析研究凤凰装的样式及设计元素的特色,探索畲族服饰在多元化的现代民族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方法。从服装设计角度分析,赴景宁、福建等畲族居住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景宁畲族博物馆提供的畲族传统凤凰装为研究对象,通过拍摄、记录、分类整合近60多件藏品。据初步调查,浙闽畲族凤凰装造型独特,各具地域特色,但又存在相似性的服饰特征,由此可见凤凰装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同时又是各地畲族分散但仍然紧密联系的纽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现今对畲族各地凤凰装服饰特色的相关研究论著,以及民族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应用与研究都很少。因此,对各地凤凰装的全面系统整理以及服饰语言的设计开发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畲族凤凰装服饰特色的形成与传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传统物质生活的缩影、社会文化的标识以及人民审美与情感的表达。传统凤凰装在现代畲族的生活中包涵民族独特性以及文化传承性二大属性。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畲族传统凤凰装特色文化,首先,要梳理并确定畲族凤凰装典型样式与核心设计要素,分析凤凰装美学意义及构成,为后来者传承、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其次,以现代服饰设计手法及审美标准,对比近几年时装品牌的设计与畲族传统凤凰装中具有相似设计感度的设计元素,并从当代畲族生活方式和着装需求出发,通过创意设计,将传统畲族凤凰装核心要素进行提取、延展、转化、再应用等设计方法,实现对传统凤凰装的改良和创新;最后,利用以上分析研究成果,对核心要素进行传承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设计实践。通过全面的分析浙闽各地畲族服饰特征,运用现代服饰设计手法,对传统服饰进行改良及创新。将民族传统服饰设计特色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不仅是对畲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延续,而且有利于加深现代畲族人民对其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认同,为传承、应用、发展创新畲族民族服饰文化精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琳玉.畲族家风的传承及其现实意义.导师:陈寿灿.浙江财经大学,2016.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畲族是我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是这个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据2010年人口统计,全国畲族人口708651人,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散居民族,分布在闽、浙、赣、粤等八个省区。人口未过百万、分布却横跨八个省区畲族,在历经千年后仍然保留着民族的朴实与善良的特质,家风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个畲族人来说,道德教育主要是来源于土生土长的家族,尤其是在社会农业经济落后的畲族,与外界的交往少,家风的传承为家族道德的建设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源,美德的塑造主要是这一家族的家风所为之的。畲族先辈将社会经验和道德情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后人,借用代际之间的联系实现思想与基因的传递,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实现深远浩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对整个家族成员的道德善的培养,管理家庭事务和调节家族矛盾,以满足家族能够持续兴旺发达的需要。本文以畲族家风传承为主要的逻辑脉络为基础,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畲族家风的内容和功能。畲族是一个典型的游耕民族,其家风传承内容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为游耕时期的相对抱负,二为家族繁盛后的绝对义务。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表现出了:以个人角色为基础,“孝悌”为根本,“女权颇重”为特点,为人为善、团结一致,弥漫中浓郁的巫风色彩等家风特色。家善是其他一切善的源头和基本内容,家风的培养和传承是家族成员道德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家族实现兴旺发达的必要保证。第二部分,畲族家风的传承。畲族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汉朝,直到宋代,畲族渐渐地与瑶族和苗族分离开,畲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才出现。在此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家族的迁徙,最终形成了有民族辨识度的家风伦理文化和家风传承方式。在祠堂、畲歌、祭祀、村落文化、民居设计等各种家风传承的载体中,谱牒作为最具民族特色和最重要的传承载体,将先祖所浓缩的家风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辅以“教”“学”“化”的传承方式,实现畲族民族家风的传承与积淀。第三部分,畲族优良家风传承的现实意义。畲族家风延绵至今,其间不乏优良的家风,畲族家风传承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在良好的家风中实现个人的成长教育;第二,在畲族的道德生活化过程中,畲族家风传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第三,在民族交融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6)》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7)         知网“畲族”关键词博硕士论文(2015)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