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李婧博士学位论文《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指导教师肖大威)摘要

2020年12月6日 暂无评论
2020年12月6日:

202012华南理工大学李婧博士学位论文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指导教师肖大威)摘要

QQ截图20221025100148.jpg 

摘要

 

传统聚落及民居作为人类在其历史演化进程中所创造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探究传统聚落及民居这一文化现象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有必要创新采用“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方法,基于大数据构建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域覆盖,系统全面地认识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和分异。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突破了以往建筑学界偏重对案例静态特征的研究方式,交叉运用文化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的方法,把建筑学多年来一直聚焦地描述性和解释性的典型民居研究与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地揭示性和规律性的文化动因研究结合起来。它将一定文化圈层内的传统聚落及民居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整体,从时空维度把握人与文化的动态特征,挖掘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时空对应的衍生关系,揭示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在文化变迁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地域分异及演变动因。

海南岛位于祖国南疆,四周临海。由于孤悬海外的区位条件和过去长期隶属于广东省,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曾一直被列为广东民居的研究体系,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其岛屿型的区位特征,自成单元与外隔绝的地理环境,行政区域、地理边界、文化区域能够相互重合,有利于研究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再者,黎族本是海南岛的原著民族,随着汉人持续不断迁徙入岛,海南岛成为黎汉民族文化碰撞和交融作用明显的区域。作为汉文化传播的末端,海南岛相对于内陆中原汉文化核心区,属于文化边缘区,在区域研究中具有特殊性。汉文化在抵达海南岛后,因岛内各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差异,汉族传统聚落及民居在岛内发生多种形式的分异,使得各地区的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各具特征,是进行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的典型区域。

那么,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文化地理分布有何特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有怎样的地域分异情况?影响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动力机制究竟是什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式调研,构建“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和依托,通过定量统计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各项文化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和地域分异规律,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进一步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本文系统全面地认识了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特征,揭示海南岛传统聚落形态及民居类型分布特点、居住文化的分异与同化过程、聚居文化演变与传播规律,并且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索海南岛汉族传统聚落及民居体系的源与流,深刻地认识和挖掘海南岛汉族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机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成果不仅创新了城乡规划学和民居建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充实了海南岛传统聚落基础性数据,深刻地揭示海南岛汉族传统聚落文化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1.jpg

2.jpg

3.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李婧博士学位论文《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指导教师肖大威)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1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陈惠娟硕士学位论文《增江流域村落研究》(指导教师程建军)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