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上海师范大学邓娟硕士学位论文《族群边界与认同——基于广西G镇歌圩的人类学研究》(指导教师杜立婕)摘要

2018年5月27日 暂无评论
2018年5月27日:

20185上海师范大学邓娟硕士学位论文族群边界与认同——基于广西G镇歌圩的人类学研究》(指导教师杜立婕)摘要

 QQ截图20221213101453.jpg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族群流动性增强,如今乡镇以杂聚居为主流。族群杂聚居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冲突,特别一些带有历史性的冲突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连带性,因此,这些决定了乡镇族群的边界和认同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必要性。杂居族群乡镇在边界问题上是一个由“冲突适应融合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文化对于人们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当这份约束力规模变大之后便成为一种民间舆论力量,迫使更多人去参与和完成这个活动。因此对于族群边界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传统文化习俗入手,借用族群固有的文化去产生一种有利于族群认同的民间舆论力量——新的文化迫力,借此来促进族群的认同。本文运用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G镇中的土客冲突历史和歌圩发展史进行调查,并参与观察歌圩和庙社活动,对当地土客冲突史和歌圩发展史进行详细叙述,进一步分析族群边界和认同问题。对族群的边界的研究主要是从歌圩、公共资金、庙会等方面展开。当地人在土客冲突问题上表现相对隐晦,尽管村落在行政上划分下包含了土客族群,但是在村落防卫资金上依然是各自分开。但在歌圩成立之后,促进族群互动,并且在歌圩主导的庙社活动中为对方捐款,这些传统权威者回村之后向本村人传播这些消息,让人觉得别人捐自己不捐就不好,从而产生一种舆论压力,迫使更多人跟着参加这些传统集体活动。尽管G镇中的土客存在一定的历史性冲突问题,但最终形成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文也为达成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对族群边界和认同问题提出了建议。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18年5月上海师范大学邓娟硕士学位论文《族群边界与认同——基于广西G镇歌圩的人类学研究》(指导教师杜立婕)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林文杰硕士学位论文《湘粵古道上民间书院构筑形态的关联性研究》(指导教师李晓峰、陈飞)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