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暨南大学任士友硕士学位论文《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河婆客家话语音研究》(指导教师陈晓锦)摘要

2020年6月13日 暂无评论
2020年6月13日:

20206暨南大学任士友硕士学位论文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河婆客家话语音研究》(指导教师陈晓锦)摘要

QQ截图20221027102944.jpg 

摘要

 

本文以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市河婆客家话的语音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传统语音学的研究,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比研究古晋河婆客家话语音与其祖籍地广东揭西河婆客家话语音的异同,企望由此揭示出海外汉语方言区别于国内汉语方言发展的一些特征。论文主要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古晋和揭西两地的一些相关背景以及调查信息。第二章主要介绍古晋、揭西河婆客家话的语音系统及其特征,并完整列出古晋河婆客家话声韵调配合表。第三章主要就古晋以及揭西河婆客家话的声、韵、调做比较研究。两地语音主要差异在声母和韵母上,如古晋河婆客家话声母ʒ”的实际音值接近于“ʤ”,韵母出现了借自于外来语的əənəŋ韵母,而声调方面的差异则很少。第四章主要对两地河婆客家话典型区别性特征作专题介绍,比如古晋河婆客家话浊塞音声母“b”的出现以及部分一字两音现象等,不同语言环境造成的语言接触是出现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五章为结语,主要就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并说明不足,同时对海外汉语方言研究作出一些展望。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受不同语言环境的影响,分离过百年的古晋河婆客家话与祖籍地揭西河婆客家话在语音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一些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来的语言接触现象揭示了汉语方言在海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值得更多关注。

1.jpg 

(本站收藏电子版)

参考阅读(文摘):

 

马来西亚古晋、古晋华人及广东揭西河婆概况

 

马来西亚及东马古晋概况

马来西亚(Malaysia)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简称大马。从地理位置上看,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全境由南中国海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部分被称为西马,首都吉隆坡即在西马;而位于南中国海东边,也就是今天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Island)北部的部分被称为东马。马来西亚有3200多万人口,华人有736万多,占比23%左右。马来语是其国语。

马来西亚东马有砂拉越(Sarawak)和沙巴(Sabah)两个州,砂拉越州旧时有称沙拉越、砂朥越等,现马来西亚当地已统一改写为砂拉越。砂拉越州是马来西亚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包含12个省,总面积124450平方公里,与我国福建省陆地面积相当,其北边与文莱接壤,东边以及南边与印度尼西亚接壤。该州总人口260多万,其中华人62万左右,华人的祖籍主要有来自中国广东的客家,广府,潮州,福建(闽南),福州(闽东),海南等地。迄今,客家人约占沙捞越华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以揭西河婆客占最多数

古晋省(1°3340N110°2030E)位于砂拉越州的西边,以前也叫第一省,下辖古晋县(KuchingDistrict),石隆门县(BauDistrict)与伦乐县(LunduDistrict),此外,还有三个副县:巴达旺(Padawan),新生村(Siburan)与三马丹副县(SematanSub-District)。其中,古晋县是砂拉越州的首府所在地,笔者这次所调查的古晋市主要就是该县的市区部分。古晋市位于赤道附近,是一座海滨城市,砂拉越河穿城而过,“Kuching”是马来语“猫”的意思,因此古晋也被称作“猫城”。

古晋省人口70多万,其中古晋县人口最多,约62万。华人有近23万,略多于马来人,是当地第一大族群。据当地人告知,华人中以客家人为最多,客家人中又以来自广东揭西河婆客家最多,同时,也有大埔客、惠来客、惠阳客、新安客(新安,深圳旧称,公元1573年,明朝政府设新安县,辖地包括现今的深圳市及香港部分区域。当地所说的新安客即为今天广东东莞、深圳及其周边的客家)、嘉应客(旧时嘉应五属的客家)等。此外,还有祖籍为广东潮州、雷州,福建(闽南)、福州(闽东)以及海南等地的华人。

种族以及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重要特点。古晋主要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马来人、比达友人(Bidayuh)、伊班人(Iban)以及印度人等不同族群,他们使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客家话、闽南语、潮州话、印度语以及当地土著语言在内的多种语言(方言)进行交流。其中,马来语作为国语,是不同族群之间主要的交流语言。因此,当地多数华人都会说多种语言或方言,笔者的一位发音人就会多达八种不同的语言(方言)。同时,在华人内部,我们也可以看到语言文化的丰富性。他们可以在实际交流中交错运用客家话、福建话(闽南)、福州话、潮州话、马来语、英语、华语等七种语言或方言,随时可以进行语码转换。

 

客家人早期南来砂拉越谋生,开始的落脚地是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的西婆罗洲的一些地区,如三发(Sambas),山口洋(Singkawang),坤甸(Pontianak)等地,早期华人主要是在这里做工。之后,他们基本上有一个向东迁移的过程,由于交通限制,迁移基本上都是沿着砂拉越河或其支流进行。迁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地就是位于今天古晋西郊的一个重镇——石隆门(Bau),石隆门也因为金矿的被发现而不断地有人涌入。到了19世纪后半期以及20世纪初期,来南洋的华人大多数是从中国汕头出发,经水客带路,乘船到新加坡,然后在新加坡再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要去的地方。这些华人中就有许多是河婆客家人,他们中就有许多来到了今天的古晋地区。

河婆籍华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居住在古晋郊区、乡下为主,多数从事农业。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河婆籍华人开始陆续向古晋市区迁移。据他们描述,河婆籍华人总体分三批陆续定居古晋市区,第一批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当地胡椒价格上涨,河婆人依靠自己的勤劳获得了不少利润,逐渐有人往市区迁移;第二批是60年代,当地反帝反殖民活动兴起,政府实行戒严,人民生活受很大影响,居住在乡村地区的河婆人不得已往市区迁移;第三批就是后代求学的需要,因为乡村地区没有高中,只有来市区才可以继续求学,因此,许多河婆子弟都来到古晋市区继续求学,而有很多学成以后就在市区定居生活。

从华人移民砂拉越的历史来看,虽然客家人在人数上占多数,但移民砂拉越的闽籍华人以及潮州人也不少,且多从事商业,主要居住在市区。古晋也曾是闽南人的大本营,他们占古晋市区华人人口之首,多从事商业,掌控进出口贸易,势力强大,这一点区别于砂拉越客家人主要居住在乡下和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闽籍华人以及潮州人在砂拉越的整体实力长时间占据优势,经济上的实力强势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当地福建话(闽南)、福州话、潮州话等对客家话的强势地位。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砂拉越的客家话多受这些方言的的影响,虽然今天的客家人也多从乡下搬到城区,经济上也慢慢好转,但这一状况在古晋直到今天也还存在。

 

广东揭西河婆概况

今天我们说揭西河婆一般指的是位于广东省揭阳市下辖的揭西县河婆街道,河婆街道也是今天揭西县城的城关驻地。揭西县(23º1853N23º4113N115º3622E116º1115E)位于广东省的东边,揭阳市以西。东北和东南分别与普宁市以及梅州市丰顺县接壤,西南和西北分别与汕尾市陆河县以及梅州市五华县相邻,榕江穿城而过;揭西县目前共辖1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和1个乡,全县总人口986541人;揭西县也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至2013年底,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61万人,相当于全县总人口的61.83%

一直到近代以来,揭西县较多时候都是隶属于潮州下辖的揭阳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由揭阳以及周边一些县市划分出来的公社和乡镇组成了今天的揭西县,这些乡镇主要都以潮汕人或者客家人为主。揭西县也形成了典型的潮客文化交融地带,境内主要讲客家话和潮汕话。像河婆街道就属于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通行客家话;而相距不远的大溪镇就比较集中的反映潮汕文化,通行潮汕话。

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包括揭西县境内在内的靠近潮汕一带的客家人称为“半山客”,他们说的客方言也被称为半山客话,与之相区别的则是以梅县为代表的客方言。隶属于揭西县的河婆客则是典型的半山客。历史上,半山客话虽然多受潮州话的影响,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着客话的一些基本特征没有改变。

河婆作为今天揭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独山、明山、巾山三山环绕其周,为一小盆地,上砂、横江两水汇于此,素有“群山环拱,碧水泱泱”的美誉。历史上,明代河婆被誉为广东四大陶瓷都之一,至今仍保留有方窑遗址。清代,河婆设巡检司,有千总驻防。194910月属揭阳县河婆区。1957年被拆分为河婆、龙潭、员埔三个乡,1958年,河婆、龙潭、圆埔、横江四个乡并为河婆人民公社。1961年,河婆、龙潭、坪上、横江、良田分别单独建立人民公社。196510月,河婆公社拆出河婆镇,建立河婆镇人民公社。1975年,河婆镇人民公社又拆分为河婆和河镇两个人民公社。1983年,河镇人民公社改称河婆镇,河婆人民公社改称河婆区。1986年,河婆区、河婆镇又合并为河婆镇。

笔者在古晋调查的对象是广东揭西县河婆籍客家人,他们的祖籍地都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从行政上看,今天的河婆指揭西县的县城驻地——河婆街道,但由于历史行政区划的改变,华人概念中的河婆并不仅限于今天的行政范围上的河婆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客家通网 ,本文标题:《2020年6月暨南大学任士友硕士学位论文《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河婆客家话语音研究》(指导教师陈晓锦)摘要》

喜欢( )

分享到:分享按钮

2006年6月南昌大学夏水平硕士学位论文《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指导教师房学嘉)摘要         返回列表

欢迎打赏  共襄盛举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